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日前,美股上市公司搜狗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未审计财报,其一季度总营收为2.57亿美元(约人民币18.26亿元),同比增长1.58%;归属于搜狗公司的净亏损为3161.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24亿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385万美元同比扩大721.2%。 营业结构过于单一,一直是搜狗的一块“心头病”。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搜狗曾多次试水金融领域,结果却一波三折。在金融上遇挫后,搜狗又转身押宝AI业务,但从目前的业绩来看,AI对其业务的助力也极为有限。
日前,美股上市公司搜狗(NYSE:SOGO)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未审计财报,其一季度总营收为2.57亿美元(约人民币18.26亿元),同比增长1.58%;归属于搜狗公司的净亏损为3161.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24亿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385万美元同比扩大721.2%。
营收逐季度下滑 主业再难增收
将时间线拉长可以发现,搜狗在营收方面的增速正在呈现逐季度下降趋势。
据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度1-4季度,搜狗营收分别为17亿元(人民币,下同)、20.7亿元、22亿元、21亿元,二至四季度的环比增速分别为21.8%、6.3%、-4.5%。
进入2020年一季度,搜狗实现营收约18.26亿元,环比增速进一步降至-13%。
目前,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下行,业务结构独木难支的搜狗增收更加艰难。搜狗在财报中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的营收将在18.15亿元(2.6亿美元)至19.54亿元(2.8亿美元)之间,仍不及上年水平。
据了解,搜狗的收入主要包括搜索及与搜索相关收入、其他收入两大部分。而搜狗营收增速放缓,则主要归咎于主营的搜索及与搜索相关业务的收入增长的几近停滞。
财报显示,搜狗搜索及与搜索相关业务,在2020年一季度的收入为16.58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几乎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 ,这一收入主要来自点击付费服务的增长,而以点击付费为基础的搜索服务已经占到搜索及搜索相关收入的九成以上。
这意味着搜狗主营的搜索及与搜索相关业务已进入发展稳定期,其增长空间基本定型,未来很难再得到突破。
此外,2020年一季度,搜狗的其他收入为1.38亿元,同比增长6%,这其中就包括搜狗大力发展的AI业务。财报指出,其他收入的增长正是由智能硬件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所致。
一波三折的金融路
显然,主业增长遭遇瓶颈,独木难支的营收结构已成为压在搜狗头上的“一座大山”。为寻求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在押宝AI的同时,搜狗曾多次涉足金融领域。
2015年1月,由搜狗全资控股的成都搜狗吉易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吉易付)成立,2017年,吉易付推出线上现金借款APP“一点借钱”,开始进军现金贷领域。
然而,正当搜狗准备在现金贷领域大干一场时,《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随即落地,其中规定“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彼时,未取得相关资质的“一点借钱”只能就此罢手。
经此一败,吸取教训后的搜狗选择合规化。2017年11月22日,由北京搜狗科技全资持股的搜狗(汕头)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6亿元。自此搜狗“持牌上岗”。
但好景不长,该放贷业务很快被媒体曝出借款年化利率奇高,面对巨大舆论压力,搜狗再次停止了这一业务。
不过,在现金贷上的两次折戟,并没有打消搜狗的金融念头。
2019年6月,“搜狗借钱”悄然上线,搜狗将其定位为一款低息智能信贷产品,用户只需要点击搜狗输入法键盘中的“钱包”,即可跳转至“搜狗借钱”。
除此之外,搜狗借钱在微信公众号也开通了借款渠道,借款页面显示,其最高可借5万元,期限分3-12个月不等。
据搜狗借钱的用户协议显示,搜狗借钱的出借资金除了来自于搜狗旗下的搜狗小贷,还包括其接入的其他有放贷资质的第三方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吸取了此前因利率奇高而深陷舆论的教训后,此次上线的“搜狗借钱”,将产品的年化利率控制在36%红线之内。据媒体报道,按照利率计算公式(IRR)计算可得,“搜狗借钱”的年化利率为35.83%。
可以看出,这一利率在“不越界”的情况下,紧紧贴着年化利率36%的监管红线。
不过,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搜狗借钱”还是饱受用户“高息、暴力催收”的诟病。截至5月21日,聚投诉关于“搜狗借钱”的投诉量为657件,解决率仅为20.85%。
事实上,搜狗在金融领域的涉猎不止现金贷、小额贷款等业务,
去年7月24日,搜狗投资控股的汕头市赢众百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搜狗拿下融资担保牌照。此外,企查查显示,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曾经还有一家全资子公司搜狗(汕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只是该公司目前已被注销。
连续三次涉足金融,中途两次折戟,也从侧面说明主营搜索业务的搜狗,在涉及金融领域时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包括运营模式,自身资质、用户体验、贷后催收等等,这些都成为搜狗金融之路上的荆棘。从搜狗在最新财报中对金融业务的避而不谈,也透露出其金融业务的发展远远不及预期。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技金融在线”专注科技金融领域独家报道
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科技金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