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书显示,京东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零售集团,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京东线上电商平台拥有超过27万第三方商家,物流配套服务成为京东发展壮大的关键一环,数据显示,京东物流基础设施覆盖中国几乎所有区县,拥有13.22万名配送人员和43700多名仓储员工,2019年度物流服务收入达到235亿元。
京东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拟6月18日主板上市
电商平台京东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今日招股书正式挂网。由美银、瑞银及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拟募资额30亿美元,预计6月18日主板上市交易,届时将成为香港第四只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
招股书披露,每持有京东1股A类普通股将拥有1票投票权,持有1股B类股份则拥有20票投票权。京东最新持股情况方面,刘强东持有A类股票1400万股,B类股票4.51亿股,合计占总股本15.1%,投票权为78.4%;黄河投资有限公司(腾讯旗下)持股5.272亿股A类股,占股17.8%,为最大股东,投票权为4.6%;沃尔玛持股2.89亿股A类股,占股9.8%,投票权2.5%。
财务方面,招股书显示,京东2017年、2018年及2019年集团净收入分别达3623亿元、4620亿元即5769亿元(人民币,下同);2017年及2018年持续业务的经营净亏损分别为1900万元及28.01亿元,2019年由亏转盈,持续经营净利润达到118.9亿元。
具体来看,营业收入包括商品收入及服务收入。其中商品收入2019年度高达5107.34亿元,包含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3287.03亿元,日用百货商品收入1820.31亿元;服务收入为661.54亿元,包含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426.8亿元,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234.7亿元。
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时,以19美元发行价计算,市值仅为260亿美元。截至6月4日收盘,京东报56.52美元,年初以来涨超60%,最新总市值为830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2019年,京东净收入5769亿元,Non 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107.5亿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达3.62亿。回到京东上市前,数据显示,2013年,京东全年净收入693亿元,NonGAAP净利润2.24亿元,截至2013年12月31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4740万。
上市6年时间,京东营业净收入增长8.3倍,Non GAAP净利润增长48倍,用户数增长7.6倍,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3.62亿,线上电商平台拥有超过27万的第三方商家。
自建物流,提升客户体验
招股书称,及时和可靠的物流服务是京东成功的关键。京东早在2007年作出投资并自建遍布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的战略决策,正是由于这一决策,让京东物流自身可以交付京东大部分订单,不受制于第三方物流公司从而影响客户体验。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区县,在全国89个城市运营超过700个仓库,累计总建筑面积约1690万平方米,拥有13.22万多名配送人员和43700多名仓储员工。2019年度京东物流服务收入达到23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0%,自建物流的优势已有所显现。
2020年一季度,在电商平台纷纷受制于物流履约问题时,京东物流的正常运营让京东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就表示,疫情期间京东老用户的回流较为明显,京东新用户的主动访问和主动购物都在提升。
在这一态势下,京东对物流业务的投资仍在继续。而有消息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亦有上市计划。此外,京东物流还与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达达集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多种超市杂货及其他生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按需配送服务。招股书显示,目前京东持有达达集团47.4%的股权比例,为第一大股东;沃尔玛持股比例为10.8%。达达集团将于美国时间6月5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这也意味着京东的资本版图再添重要一员。
招股书披露,京东此次赴港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
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投资一系列关键运营系统以进一步开发及提升零售技术与客户参与度;二是投资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可靠服务;三是投资及提升整体研发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参议院早前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海外公司遵循美国的审计和其他财务法规标准,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是否由外国政府拥有或控制,京东表示,该等法案的颁布或其他有助美国监管机构获取审计信息的努力,对包括京东在内的受影响发行人而言,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不确定性,京东美国存托股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若未能满足要求可能被退市。目前尚不清楚该等议案能否通过及何时颁布。
港股下半年表现值得期待
事实上,在环球市场备受疫情打击之际,香港IPO市场在2020年首季仍交出漂亮成绩单。根据港交所资料显示,今年首季有39家公司在港上市,数目排名全球第一,IPO集资额全球第四,达144亿港元。而2020年前五个月,香港交易所新上市公司共有55家,募资248.74亿港元,递交上市申请的141家,通过港交所聆讯的36家,反映香港市场的集资能力仍然保持强劲。
随着中美关系越发复杂化,加上目前SEC正检视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账目是否符合美国会计准则,若未能满足要求,相关企业将有除牌可能,此举也会成为中概股回归香港上市的催化剂,预计会有更多中资公司计划到香港上市。
据悉,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昨日表示,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今年可能会在港交所上市,今年将是IPO的重要一年,这其中既包括来自中国的大规模IPO,也包括很多从美国回流的企业。
李小加此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更多的中概股回流香港,这使得他们更接近自己的客户群体,目前美国的氛围变得不那么友好,但我们已经从各方面做好了准备,包括上市制度的改革,完善的法制等。”
Wind数据显示,目前有19只中概股符合来港第二上市的资格,有券商研报指出,预料陆续将有中概股回流香港,潜在融资金额高达34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互联网企业,新经济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例如网易、百度、携程、拼多多等。
据媒体报道称,拼多多已在6月3日向港交所提交二次上市材料,预计6月底通过聆讯,7月中旬正式挂牌交易。但这一说法随后被拼多多否认,拼多多发言人向证券时报记者澄清,“我们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探讨过这一计划,也未与任何交易所有过任何关于“二次上市”话题的接触,不知这样的独家消息从何而来。公司上下6000员工都在为消费者能够体验到‘天天618,日日双十一’所奔忙。公司现金流健康,截至目前的资金储备和收入增速足以让“百亿补贴”持续多年,所以暂无任何二次上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