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经收录:GitHub
欢迎访问,一些大厂面试真题,面试攻略,更多奇技淫巧尽在其中
今天我想与你讨论一个每个开发人员和项目管理者都关心的话题:如何提高开发效率。
我其实也一直很关注这个话题,收集了很多方法让自己工作变得卓有成效。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我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高效的程序员:曾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完成了飞信 Web 版客户端;在 DePaul 上学之余,帮学校完成了在线教学播放器系统的改造;三个月时间帮公司完成了主站从 jQuery 到 React 的迁移。
如果让我对学过的这些方法做个整理和总结,再进一步精选提炼,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这几条看似简单的工作原则。
积极主动,行动起来改变自己
相信你也跟我有过相同的经历。成为一个高效程序员,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于不知道方法,而是自己的消极心态。遇到进度延迟、效率低下之类的问题,你就会下意识觉得:
- 时间进度太紧了;
- 我已经尽力了;
- 最近加班太多了没精神;
- 产品经理太不靠谱了,需求没想清楚,害的我瞎忙活。
是的,你也知道这些答案都很消极负面,可是怎么控制自己不这么想呢?首先你要知道,无论这些事情的本质责任在于环境还是个人,抱怨排斥的心态对于实际工作的改进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当然,很多人也知道抱怨没用,但具体怎样才能做到不抱怨,并且积极主动呢?史蒂芬・柯维写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对这个问题提到了两个行之有效的建议,我们可以结合着软件开发来分析一下。
想想再回应
我还记得第一次有人给我介绍单元测试很好用,能让你效率更高、代码质量更好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这样明明要多写很多代码,怎么可能会高效?
于是我有一段时间是很排斥的,直到后来参与一个已经有单元测试的项目,尤其是在重构代码的时候,我发现修改了大量代码后,程序还是很稳定,当时便觉得应了网友的那句话,“真香”!
每个人对于外界的刺激都会做出反应,本能的或者习惯性的,就像我前面举的例子,遇到事情会本能的觉得都是外部原因。如果一直这样,那就会进入恶性循环,变得更加消极麻木。
但如果在回应之前,给自己一点时间想想,站在积极的方面理性思考一下,就可以去控制你的本能反应。
所以很多次,就在我脱口而出“不可能”或者“不行”的时候,我提醒自己再想想。于是我会改口说:“我试试”、“我再想想”。这样很多次提醒自己以后,会一点点由“不可能”的本能变成“我想想”的习惯。
后来有人跟我说 CI(持续集成)很好,我思考过了之后进行了尝试,在 Github 上建了一个项目,把 CI 搭起来试了一下,觉得真的是很好。如果我还是秉持着以前的消极心态,不知道又要晚多久才能去尝试。
减少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我关注很多事情,比如编程语言、明星八卦、国家大事,这些都是“关注圈”。而这其中,要区分哪些事,是我可以影响和掌控的,这些事则是“影响圈”。
不要总盯着自己无法改变的部分,你需要要多花时间精力在影响圈上。
比如说,我不能改变 996,至少我可以利用这时间多学习一点,找机会换一个更好的环境;我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写单元测试,但是我自己的代码写了单元测试,这样项目质量更好了我也更有价值;我不能决定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共事,但是我愿意跟他们分享我的经验,他们成长了我也受益。
工作一段时间后,你也可以尝试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比如说,很多程序员像我一样,有过不少因为产品经理需求没想清楚导致返工的经历,后来我就格外关注产品设计相关的知识,业余时间自己学习了不少,这就相当于扩大了我的影响圈。
所以后来产品经理给我一个需求,我不需要在开发完成后才抱怨他不靠谱,而是在给我需求的时候就去跟他讨论,是不是有可能没想清楚。
当你不仅仅局限于程序员的角色思维,扩大了影响圈之后,你就可以试着向产品经理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比如:
- 这个布局在文字很长的情况下会有什么变化?
- 如果网络很慢,加载数据的时候应该显示什么?加载失败显示什么?
- 如果数据为空的时候这个列表应该显示什么?
其实“减少关注圈,扩大影响圈”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尽量扩大可改变项的范围。
以终为始,想清楚再开工
如果对比一下我在十几年前作为一个新手程序员,和现在作为一个老手写代码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认为在新手阶段,我是拿到需求就开始写,写到一半发现好像不对,马上修改,好像还不太对,就这样反反复复,效率很低下。
而现在拿到一个需求,我会先仔细的分析需求文档,反复和产品经理确认各种细节,然后做个简单的设计,考虑清楚模块怎么设计,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再写,写完还要加上测试代码。
你知道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我现在做一件事之前,会先想清楚“终”,然后才知道怎么“始”。所以我先搞清楚需求这个“终”,然后再设计规划出这个从“始”通向“终”的路线,最后从“始”出发写代码,一气呵成,不仅快,而且质量好。这就是“以终为始”。
要做到“以终为始”,就是在做事情的时候注意三点:目标、原则和计划。
经常停下来想想目标
我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要开发一个内容管理系统,其中涉及有数据库访问,这就需要把数据表的字段和类对应起来,觉得太体力活了,于是我开始写数据库生成代码工具。而要想写代码生成工具,我还得学习 Winform 知识……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关于这个系统的代码还是最开始的几行!
我的目标是写一个内容管理系统,结果却跑去写代码生成工具,这样怎么能做到高效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手动完成这几个类的生成,其实用不了几分钟,或者用一个现成的工具。如果觉得代码生成工具是个有意义的项目,应该另外立项,而不应该影响当前的项目。
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还发生过几次,所以我后来就逼着自己隔一段时间要停下来想想:我的原始目标是什么?我正在做的事是我的目标吗?如果不是,那么马上回到自己的原始目标去。
制定原则
其实大部分很好的编程方法都是需要坚持做才有效果的,比如说自动化测试代码,有时候时间进度一紧,就会来不及写,时间一长,就会欠下技术债务。
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增加一个功能,就要写自动化测试,如果来不及写,就给自己写一条 Ticket。
这条原则我坚持得很好,所以我的自动化测试代码得以坚持,从而真正帮助我做到高效开发。
你也可以给自己定一些原则,比如:
- “先运行再优化 (Make it Work Make It Right Make It Fast)”——也就是在优化代码之前,先用简单的方法实现,再考虑怎么优化,这样可以保证设计的简单,也可以避免你陷入技术细节中而忽视了原始目标。
- “不复制粘贴代码 (Don’t repeat yourself)”——复制粘贴会导致代码臃肿,不便于维护,提取抽象可以保持简洁。
- “每个 Pull Request 要尽可能小”——这有助于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几个简单的任务,简单的任务更容易高效完成。
有原则了,你才能不忘初心,有始有终。
公开自己的计划
那么有了原则就够了吗?显然不是,有了原则,你还要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如何执行呢?做计划。
刚开始工作时,我是害怕做计划的,怕计划了完不成,问到我工作的时间安排时,我会给一个模凌两可的答复,这其实导致了我在实际开发时,缺少进度压力,从而迷失在细节中导致延误进度。
后来我尝试做出了一些改变,把任务细化,做个简单计划,主动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有了计划指引和时间点的压力,会倒逼着自己时刻专注于目标是什么,“终”在哪里,还有多少没有完成,这样下来工作效率自然而然就会高起来。
通过在做事时,围绕着目标、原则和计划这三个点,反复地刻意地练习,也可以让你慢慢养成“以终为始”的好习惯。
要事第一,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作为程序员,其实大部分时间并不能专注写程序,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我们,比如,一会产品经理找你过去开个会确认个需求;一会测试过来找你重现一个 Bug;一会还有同事过来请教你一个问题;微信上老朋友找你叙叙旧;突然生产环境出故障了,需要马上去解决。
就这样一天下去,感觉一直在忙忙碌碌,其实并没有多少时间在写程序。这时候怎么办呢,对手头的事情进行优先级管理。
时间四象限也许你不陌生,就是把事情分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个象限,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1. 重要紧急的事情马上处理
比如说,生产环境出故障了,测试环境部署失败了,这些都是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只能是马上处理。
2. 重要不紧急的要事,要花最多的时间在上面
对代码重构、写自动化测试代码、确认清楚需求文档,这些事情都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变成重要紧急的事情,比如不偿还技术债务,就可能会变成生产环境故障。
所以这部分事情我会多花时间,重点做。通常我会每段时间只专注做一两件重要的事,其他事情尽可能忽略,比如前一个阶段我主要的工作就是重构前端代码,这个阶段我就在忙排查性能隐患,至于其他事情,就先放一放。
3. 紧急不重要的事凑一起集中做
像微信的消息通知,无关紧要的会议,请教一个不算很急的技术问题,这些都是紧急不重要的问题,然而却会占用我们大量时间。如果时间都用在这些事情上面,必然会占用在重要事情上所需的时间。
所以我有些小技巧也许你可以参考。比如我在专注干活时,会全屏幕、关掉所有消息通知,保证没有消息干扰,忙完一段后再去集中处理。
还有如果有人找我时我正在忙,如果他的事情不是重要紧急的,我会礼貌地告诉他我正好手头有点事情,大约多少时间后我主动去找他。相应的我也会尊重别人的时间,找别人的时候会先问一下:“你什么时候有 10 分钟左右时间,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4. 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不紧急不重要的事也很多,比如说我的 Mac 电脑突然提示我要更新系统了。我有点强迫症,以前系统一有要升级,我就迫不及待要升级到最新,结果一升级系统,半天就不能干活了。所以后来这种事情,就放在不重要的时间去做,比如周末、睡觉之前让它慢慢升级。
其实我在做开发的时候,觉得很多很杂的事情也不算太多,真正到后来转型做管理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事情多而杂。但正是源于开发时期就形成的时间四象限方法的运用,让我可以在繁忙的时候,保证时间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要事第一,就是要保证你有限的时间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总结
积极主动、 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这三个原则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方法,正是帮助我逐步变成一个高效程序员的关键所在,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已经学习了很多类似的原则或者方法,而觉得没什么效果,那也许只是因为没有尝试把它们变成习惯。你可以像我一样,把认同的好的原则或方法,通过反复的刻意练习,反复地提醒自己,训练成习惯,然后用习惯指导你的日常开发。
当然,这样的改变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但也不用着急,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变成条件反射。当你把好的原则或方法变成了直觉反应,自然就会成为一个高效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