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这里是你们的混子博主江韦崧
今天想聊一部烧脑电影
《禁闭岛》
似乎所有与精神病人/精神病院、人格分裂扯上关系的电影或电视剧,都难以避免黑色调,看着莫名有些惊悚和压抑。
大概是因为在正常世界生活了十几载的我们,很难想象也不愿意去想象那种生活会是什么样。所以当这一切被搬上大荧幕,对我们进行视觉冲击的时候,我们无处隐遁。
接下来我就不客气地剧透了。
wink~
《禁闭岛》是小李子2010年的作品,放在今天来看,颜值和演技依旧在线,角色的代入感非常强,再加上岛上恶劣的自然气候,“禁闭”二字的压抑感更是被放大了。
相信很多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人和我一样,前一个小时的剧情是看得云里雾里,不自觉地就会以Teddy(泰德)和他助手Chunk(查克)为第一视角去审视这个所谓的精神病院以及里面所有的人。
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桥段,就是当Teddy在岛上的一个小洞穴里睡了一晚后,第二天回到精神病院见到Cawley(考利)时,前者问后者有没有见到自己的搭档?
后者回答:“搭档?你没有搭档,你是一个人来这里的。”
如果按照我上面说的那个视角去思考剧情的话,这句话绝对是细思恐极的!
因为能以此推出往下的剧情可能就是Teddy被岛上的医生喂药后,手指开始麻痹且逐步扩散到全身,最后成为一个疯子!
但好在将所有的伏笔串联后,结局完全是另一种模样。
不过还是不禁让我想起《美国恐怖故事:疯人院》里的剧情,女主身为一个新闻记者深入疯人院内部,想要获取猛料并企图揭发疯人院暗中用活人做实验的罪恶行径,但是恐怖的点就在于,女主的企图被发现,随后被诬陷成精神病人,从此再也离不开那里了。
说出的话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愿意去听。
明明是一个正常人却被当成了精神病人!插翅难飞
当然在这部电影中也提到了用精神病人做人体实验这一点,从苏联、日本、纳粹再到美国,粗粗想来都是很可怕的人类灾难。
但所幸也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且现在这种反人类的行为已经被明令禁止了。
在小洞穴中,Rachel·Solando(瑞秋·索兰多,后被Teddy承认其并不存在。)说了类似我刚刚在美恐中提到的遭遇,作为一个精神病医生因为质疑院里新运来的精神类药物和精神病手术而遭到反咬,被“宣布”是一个疯子,从而逃难般地离开精神病院,每日飘零在岛上的每个角落,夜幕时才定居。
(禁闭岛离最近的陆地有11海里远。)
同时电影中还提到了另一个概念,卡夫卡式的噩梦,还有一个镜像名词,即卡夫卡式的欺骗。
先说第一个,卡夫卡式的噩梦源自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书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利(想了想世界中古史期末考还见到了同名的格里高利七世Orz)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虫子,但是并没有逻辑上应该有的害怕、尖叫、邪恶势力、自我救赎,相反,格里高利拼命想要掩盖自己是一只虫子的事实,继续工作、生活,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看到这里是不是还是不太明白卡夫卡式的噩梦到底是在说什么?
说通俗点就是你陷入了一个走不出去的、可怕的噩梦中,宛如孤身一人在迷雾笼罩着的泥沼中吃力前行,你走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
也许你能看到终点在某个方向,但可望不可及。
第二个,卡夫卡式的欺骗则大体就是上面电影台词的截图释义。当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你是疯子”被引入,你极力反抗,但是却起了反作用“你的所作所为都会证明你是疯子”,最后陷入了绝望的死循环中——你无法解释清你不是疯子这个事实,因为你所说所做的一切都被贴上了“疯子”的标签。
实打实的诡辩,细思恐极。
说回电影。在整部影片中,Teddy总是不断地“遇见”Rachel,也不断地跟她发生“交谈”与“接触”——在周身的火海中怀抱渐渐焦灼的后者,不断警告前者不要去精神病院的后者,不断提醒纵火者Leaddies还活着的后者;并且影片中还不时还穿插着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的片段,身为军官的Teddy射杀逃亡者、看着总指挥自刎未遂痛苦死去,以及看到被冰雪掩埋、堆积在一起睁着眼死去的遇难百姓。
其实第一遍看完,我都没能完全厘清电影里的线索,反复看了几个片段后才一点点地将来龙去脉顺齐。
整部片子从一开始就是精神病院对Teddy的一次特定治疗,即通过代入使Teddy记忆恢复,使他面对真实的自己(另一种治疗方法是通过类似开颅使病人失忆)。这次治疗也是溯着他对自己是司法官这一执迷不悟的第一人格所安排的,且他的助手Chun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生。
影片开头有两个伏笔,一个是当Teddy下渡轮上岛的时候,岛上的警卫都很警觉——如临大敌,因为他们都知道Teddy是C区最危险、最暴力也是病情最严重的病人;另一个是当Teddy站在精神病院门口拔枪交给警卫官时非常快,但是Chunk很慢,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其实是医生并不是军人。
随后,在追查病人Rachel逃出医院的过程中,在病人的床下发现了一张写着“谁是第67号?”的纸条,其实这也是Dr.Cawley特地设计的,目的是让Teddy意识到自己其实就是“第67号病人”,但是一开始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此外,在户外与警卫追查Rachel的时候,可以很直观地看出那些警卫其实并不想找,且当Teddy提议到岛的另一头去看看时,警长以地势险峻和长满有毒的常青藤为由拒绝了他,但后来当他一个人从悬崖边往下攀爬的时候可以看出,其实并不险峻,警长的理由不过是借口,因为根本没有所谓的Rachel,何谈失踪一说。
后来,在审讯病人的时候,Teddy知道如何让坐在对面的第一个病人难受——用笔使劲在纸上来回划动,这也说明了Teddy其实就是属于这里的,只不过他不愿意面对,他选择逃避;另外,到了第二个病人,一个用斧子砍死自己出轨加外遇的老公的大妈时,一开始对话都很顺畅,但大妈突然要喝水,支开了主治医生(助手)Chunk去给自己打杯水,同时快速地抢过对方的笔记本草草写下“RUN”,这说明第二个病人认为所谓的唤醒记忆治疗并不理想,可能很快就会对Teddy进行手术让他失忆,劝他赶紧想办法离开这里。
不料剧情反转,Rachel被找到了。在审讯的过程中,所谓的Rachel不断提到溺死的孩子,自己杀死了丈夫,还不断质问Teddy“你是谁?”,企图将他从自己的世界中抽离,但治疗并不奏效。
再到后来,医院里来了次停电,Teddy趁机进入了把关最严密也是病患最严重、最危险的C区。进入C区后,医生们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理暗示,跟上面提到的Rachel一样,企图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依旧没有奏效。
剧情再次起伏,助手Chunk因搀扶病人离开了,让他自己去找George,他很快就找到了后者,但与后者的交谈焦点却围绕着上面我提到的那个纵火犯Laeddis是谁而展开。George一直暗示这个人其实就是Teddy自己,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游戏,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即妻子溺死了三个孩子,他杀害了妻子这件事,否则他将永远都离不开这里也离不开自己的世界。
结果Teddy不相信,反而大打出手,治疗再次失败。
最后,一切线索都指向了灯塔。
从灯塔开始,一切也都渐渐明朗了起来。
两名医生先后告诉Teddy一切的事实真相,即所谓的“第67号病人”、四条规则等等,做最后的尝试。
当Teddy从病床上醒来,在医生的质问下缓缓说出了真相——原来酗酒的他忽视了妻子的精神病愈加严重,以至最后亲手淹死三个孩子,但他却因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而枪杀妻子,放火烧掉了自己的房子。
第二天,当Chunk再次坐在Teddy身边时,他还是沉入了自己的世界中,告诉前者“这些人抓不了咱们,我们得想办法早点离开这。”
Chunk侧过脸朝远处的Cawley摇了摇头,暗指治疗还是失败了。
不过紧接着就出现了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台词,当Teddy看到拿着手术刀缓缓走向自己的男护士时,转头反问Chunk“是当一头活着的野兽,还是死去的好人?”
问完后,Teddy起身朝男护士走去,同时斜视站在不远处的Cawley,完全没有听到Chunk在身后喊的那句:“Teddy!”
其实Teddy应该是痊愈了,但是由于接受不了现实,还是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逃避沉重的精神压力。
于是他选择了进行手术,忘却这段记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一句很经典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还是毁灭?
男主Teddy清醒时需要承受弑妻、失去三个孩子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是那个放火烧家的Laeddis;而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时,则逃避了所有这一切,是一个善良守法、追捕逃犯的联邦法官。
Teddy最终还是做出了自己选择,而他的医生也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
细细想来,其实整部片子的大方向还是挺正面的,没有美恐中极端反人类的黑化。
有时候看看这些需要brainstorm的电影,还挺过瘾的。
在这里我也推荐一部同类型的电影给你们,去年上映的《分裂》(split),绝对精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