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艳”照(1)

       都江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在四川工作期间,旅游计划中要拜访的重点目的地之一。

       我计划都江堰之行的时间,是在今年(2010)国庆“长假”之后,为的是避开大批游客涌入景区,看不好、玩不好、当然也会住不好的境遇。10月22日晨,我从绵阳乘火车到达成都,再转乘成都至青城山的高铁,经过25分钟的高速运行,中午即到达了都江堰车站。

      1、这是“和谐号”D6119次列车的第一节车厢,电子显示屏上显示:成都-青城山

都江“艳”照(1)_第1张图片

2 、中午12时16分,车速120km/h

都江“艳”照(1)_第2张图片

3、车外风光一闪即逝,只能向前方拍摄

都江“艳”照(1)_第3张图片

4、 沿途景色

都江“艳”照(1)_第4张图片

5、12时32分,车速200km/h

都江“艳”照(1)_第5张图片

6、 12:41分到达都江堰站

都江“艳”照(1)_第6张图片

7、都江堰车站宽畅而明亮

都江“艳”照(1)_第7张图片

8、给“和谐号”拍个特写

都江“艳”照(1)_第8张图片

9、 车站主体工程已完成,但配套绿化还没有做好。

都江“艳”照(1)_第9张图片

10、都江堰站外景

都江“艳”照(1)_第10张图片

11、 在都江堰车站,乘坐6路公交车,来到都江堰景区。车费2元。 这是在都江堰景区附近的“伏龙宾馆”5层,我下榻的房间里拍摄的都江堰南桥和桥下奔流的岷江江水,远处就是“玉垒山”及正在修建中的“秦堰楼

都江“艳”照(1)_第11张图片

12 、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艳”照(1)_第12张图片

13           从宾馆5层的房间内下看,岷江江水湍急,大有一泻千里之势

都江“艳”照(1)_第13张图片

14 、这是位于都江堰景区大门外右侧的南桥

        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设计施工,建成木桥,名“普济桥”。1925年重建,桥面加宽。1933年,毗河战争爆发,木桥中孔被拆毁,战后修复时,增建了寨门。桥长约133米,4排5孔,白天开放,晚上关闭。1958年,桥毁于洪水,重建时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增建了牌坊形桥门,仍为5孔,长45米,宽10米,正式定名为"南桥"。1979年改建,加高了桥身和通道,仍5孔。桥身为木梁钢筋水泥柱,混凝土桥面,桥头增建了桥亭、石阶、花圃,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十分考究,是都江堰市一处旅游胜景。1982年,国务院将南桥划入都江堰文物保护区范围。

都江“艳”照(1)_第14张图片

15、这是都江堰景区的大门,门票人民币90元/人。

都江“艳”照(1)_第15张图片

      16、都江堰:董必武题

都江“艳”照(1)_第16张图片

        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距今已有2250多年的悠久历史。两千多年前,秦蜀郡守李冰借鉴前人治水经验,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处的特殊地形,在恰当的位置选址作堰,利用高低落差,顺应自然规律,在生产工具和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采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凿离堆,劈开玉垒山,穿"二江"(郸江、检江即今走马河、柏条河),化害为利,自流灌溉成都平原,造就了中外闻名的"天府之国",使成都平原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经过两干多年的发展,成为集防洪、灌溉、运输、发电、水产养殖、旅游及城乡工业、生活用水为一体,综合效益巨大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效益,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之先河。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创造了成都平原的水环境,由此孕育了蜀文化繁荣发展的沃土。都江堰不但是世界上惟一具有2000多年历史,且至今尚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同时它还是集政治、宗教和建筑精华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

17、大门对联:完神禹斧推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

                             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 (见下图)

都江“艳”照(1)_第17张图片
都江“艳”照(1)_第18张图片

18 、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都江堰

都江“艳”照(1)_第19张图片

19 、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   标志

都江“艳”照(1)_第20张图片

20、 都江堰导游图

都江“艳”照(1)_第21张图片

21 、都江古堰  简介

        公元前256年左右,秦蜀郡守李冰率众兴建,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分渠首工程和灌区两大部分。渠首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二王庙顺水堤、人字堤等主要附属工程组成。都江堰巧妙利用岷江出山口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用水综合效益的发挥,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天府之国”。

都江“艳”照(1)_第22张图片

22、  离堆古园     宋代名“花洲”。清时称:“桑园”。园内亭榭错落有致,曲桥、小径布置精巧,别具情趣。

都江“艳”照(1)_第23张图片

23 、景区盆景极具特色

都江“艳”照(1)_第24张图片

24、 几乎所有的游人都会在此处拍照留念

都江“艳”照(1)_第25张图片

25、 紫薇屏  位于“古桩园”景区的这几棵紫薇树形很特别、很有韵味,据说已有将近300年树龄了

都江“艳”照(1)_第26张图片

26 、石碑:我来自东,经之营之。

都江“艳”照(1)_第27张图片

27 、粉墙碧水翠竹亭   木桥浮渚倒影中

都江“艳”照(1)_第28张图片

28 、锦鳞游泳

都江“艳”照(1)_第29张图片

29、 此情此景是否令你想到杭州著名的景观“花港观鱼”

都江“艳”照(1)_第30张图片

30、 卧铁: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时的深度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三年和1994年埋下的。图中这四根卧铁是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都江“艳”照(1)_第31张图片

31、 卧铁简介

都江“艳”照(1)_第32张图片

32、 堰功道右侧的建筑

都江“艳”照(1)_第33张图片

33 、这些都是建造都江堰的材料

都江“艳”照(1)_第34张图片

34 、堰功道碑记  原文照录如下:

公元二零零零年十一月,时逢都江堰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际,堰功道始建于此!

夫二千五百载岁月更迭、枫红月白、北雁南归。都江堰鱼嘴分江、飞沙泄洪、宝瓶吐露,始造就“扬一益二”之人间天府。然自李冰以降,古堰屡有兴衰、历代多有创革,终使古堰千古不废。

东流之水,滚滚而去,稻菽芬芳,茵蕴四季。饮水之时,怎能忘掘井之人;凉荫之下、岂可忘植树前辈。时任都江堰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侯雄飞创意,市长张宁生等赞同,堰功道之修筑,当由此而起。清溪园设计者、著名高级园林工程师林锡葵设计并主持施工,著名雕塑家伍明万教授设计并制作铜像,堰功道历时百日而成。堰功道右傍花洲、左接清溪,西望雄关,直达离堆。悠悠文化,昭昭历史,大成于此。

古堰长流,逝者如斯,唯治水之功不朽。大道初成,景美情深。历代先贤,彰明于此。百千堰功、永垂青史。

为证千秋伟业、遗教后世子孙,谨受命记事并勒石于此,以昭示后来之人。

                                                                                                                                  公元二零零一年一月

都江“艳”照(1)_第35张图片

35、 堰功道      沿此道向前,就是离堆景区的中心“伏龙观”

都江“艳”照(1)_第36张图片

36、  堰功道侧的石雕龙头

都江“艳”照(1)_第37张图片

        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一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他们是文翁(西汉)、诸葛亮(三国)、高俭(唐初)、章仇兼琼(唐)、刘熙古(宋)、赵不?(?:此字为上百下心)(宋)、吉当普(元)、卢翊(明)、施千祥(明嘉靖)、阿尔泰(清乾隆)、强望泰(清道光)、丁宝桢(清光绪)分别代表了各历史时期部分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下面一一介绍:

37、   下图:强望泰  塑像

        强望泰:(1793-1844)陕西韩城芝阳乡赵庄村人。嘉庆22年(1817)与中式贡士一体殿试,赐进士、后赐庶吉士,供职十年。强望泰于道光初年入川,道光7年(1827)出任成都水利同知,管理都江堰十年,每年淘滩作堰,使灌区14个州县旱涝无患,人民安居乐业。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于城外祠中和后来修建的堰功道为包括强望泰在内的12位最突出的都江堰历史治水功臣塑了像。 

都江“艳”照(1)_第38张图片

38 、下图:丁宝桢  塑像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1876年10月,调任四川总督,整顿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创办四川机器局,又改良盐法,岁增帑金百余万。任四川总督10年,励精图治,社会得以安定。1885年(光绪十一年)英国侵占缅甸,侵犯云南和西藏时,丁宝桢加紧筹划西南防务,1886年在成都病故。

          关于四川名菜“宫保鸡丁”的来历,一般认为和丁宝桢有关。(详见本文:“附录一”: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

都江“艳”照(1)_第39张图片

39、  下图、  阿尔泰  塑像

        阿尔泰: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雍正间,以副榜贡生授宗人府笔帖式。乾隆中,屡迁至山东巡抚。岁大水,阿尔泰先后濬兖州、沂州支渠三十有九,曹州、单县顺堤河二百馀里;濬卫河自德州至於馆陶凡三百馀里。泄寿张积水自沙、赵二河入运,泄东平积水入会泉、大清诸河,泄济南、东昌诸州县积水。阿尔泰抚山东七年,治水利有绩,擢四川总督,加太子太保。

     阿尔泰至四川,议平治道路;议以牧厂馀地招佃为田;议置义仓。议开南川金佛山磺矿。议筑都江大堰。议松潘、杂谷、打箭炉三厅置仓储麦稞,备边储。上皆从其请。阿尔泰初至四川,上以天坛立灯竿,下四川求楠木。阿尔泰附运木材以进,言出养廉采献。既乃私语人,谓他日且以此负累。语闻上,上心慊之。至是,诏罪状阿尔泰,犹及此事,斥为昧良饰诈。川东道托隆入见,发阿尔泰赃私,下继任总督富勒浑严鞫。乾隆三十八年,狱具,拟斩,上命赐自尽。

都江“艳”照(1)_第40张图片

40、 下图、  施千祥  塑像  

        施千祥:福建福州人,明嘉靖年间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他主持大修都江堰中,采用铁石结构,现场熔铁浇铸铁牛两头,首合尾分,形如人字,作为分水鱼嘴,共用铁6.7万斤。铁牛鱼嘴的建造,其艺术造型与工程技术相结合,是都江堰史无前例的一大创举。

都江“艳”照(1)_第41张图片

41、 下图、  吉当普  塑像

         吉当普(一作吉达布),蒙古人,中国元朝官员。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出任四川肃政廉访使,在任时主持重修都江堰。他第一个将堰体由竹笼结构改为铁石结构,对后世治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都江“艳”照(1)_第42张图片

42、 下图、   卢翊  塑像

         卢翊: 生卒年不详,字凤冲。常熟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授新喻令,有政绩。又知获嘉县,惩治土豪恶棍,以法治称。后以荐拜御史,出理山东军政、广西巡抚。正德年间,任四川接察司签事,提督水利。总结元代以后“以铁治堰”失败的教训,恢复李冰父子“深沟滩,低作堰”的治水法,疏凿都江堰,以灌民田,成都平原遂连年大熟。后任云南参政,洱海四周常苦旱,翊为治品甸,开砦二坡,筑梁王山坝,汇诸泉之水溉田,岁大丰。殁后,四川人民于都江堰畔“二王庙”建配殿,塑卢诩像,与李冰父子合祀。

都江“艳”照(1)_第43张图片

     下图:赵不?塑像 ( ?字:     

         赵不?(上百下心):字仁仲,宋代宗室(皇亲),宋高宗时期进士,时任知永康军(今都江堰市)。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任成都转运判官。巡视发现都江堰岁修流弊甚多,官吏贪污作弊,偷工减料,致使水毁工程严重。他亲自主持修堰,惩治贪吏。虽身为皇亲,却能深入工地,在堰务上作有重要贡献,深受蜀人爱戴。在他离任时,群众舍不得他离开,直从成都送到双流。后来升任右监门卫大将军,封为崇国公。

都江“艳”照(1)_第44张图片

43 、刘熙古 塑像

        刘熙古:河南宁陵人,宋代著名文学家,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四年(公元963—968年)由兵部侍郎迁任成都知府。任职中他吸取先贤治理都江堰经验,先后多次规划、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民造福。并主持整治了成都西北郊的九里堤“以捍水患”;治理了糜枣堰“杀湍悍之巨防”,使成都防洪有了保障,“沃野之利溥矣”。后人在堰下筑亭,以彰熙古之功,激励后人继续关心重视水利建设。

都江“艳”照(1)_第45张图片

44、  下图、  高俭  塑像

        高俭:(576-647)字士廉,唐代渤海蓨人。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致主动将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隋炀帝,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在贞观年间,任侍中、安州都督、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申国公。主持编撰《氏族志》。史载,高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与大文豪薛道衡等人结为忘年之交,为一时才俊。

都江“艳”照(1)_第46张图片

45、 下图   章仇兼琼  塑像

        章仇兼琼,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武后末期,卒年在天宝末年。唐玄宗时期(开元末年、天宝初年)任剑南节度使,在四川八年,政绩较著。他较好地处理了与吐蕃、南诏的关系,他大力兴建水利,他与知识分子关系也不错,后世蜀人很怀念他。

都江“艳”照(1)_第47张图片

46、 下图、   诸葛亮  塑像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考证“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

都江“艳”照(1)_第48张图片

47、 下图、   文翁  塑像

        文翁(公元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在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都江“艳”照(1)_第49张图片

48 、张松  手植银杏树

都江“艳”照(1)_第50张图片

49 、 张松银杏碑

          张松(?-212)字永年,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部下,官至益州别驾。刘备入蜀时曾与法正、孟达等人一同密谋归降刘备。后企图劝刘备进兵,事发后被刘璋所斩。(关于张松出生年月,在《刘备传》中有关于张松的描述,年四十有一,貌丑,才识渊博,过目不忘.这一年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张松受刘璋之命去见曹操.由此可往上推四十一年,张松应生于公元167年,即东汉永康七年。卒于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来源: http://www.zjoubbs.com/thread-6073014-1-1.html)

都江“艳”照(1)_第51张图片

50、 张松银杏  简介

        张松银杏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为三国名士西蜀别驾张松手植而故名。其树干基部如鹤足插地,垂乳似鹤足举而欲行,民间有其化鹤飞翔的传说,被誉为“白鹤仙”。令人更为惊奇的是这棵从未挂果的千年古树,竟在2000年喜生“贵子”,银杏满枝,蔚为奇观。

都江“艳”照(1)_第52张图片

51、 山石盆景    远处为“高俭”塑像背影

都江“艳”照(1)_第53张图片

 52、 位于堰功道尽头的望柱

都江“艳”照(1)_第54张图片

53、 伏龙观在望        游人纷纷在此留影

都江“艳”照(1)_第55张图片

54、 雨后的草更绿、花更艳 

都江“艳”照(1)_第56张图片

        附录一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有三种传说: 

一说: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二说:丁宝桢来四川,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名曰“宫保鸡丁”。 

三说: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叫家厨仿制,家厨以“宫保鸡丁”名之。


  请继续看下集:(原创)  都江艳照   2(都江堰的核心景观—离堆 / 伏龙观)


(原创) 都江“艳”照(1)2011-01-04 21:15  发表

2018.11.28     阅读(1633)| 评论(31)    网易博客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江“艳”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