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雕制作技艺丨皮雕艺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是以皮革为雕刻材料分类的一种雕刻工艺。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天然皮革进行创作。皮雕作品雕刻精美,工艺细致。
“如果大家叫你小皮匠你能接受吗?”面对我们的玩笑话,杨磊几乎没有犹豫便做出回答:“我觉得叫我小皮匠我还是挺开心的。”单纯又有些腼腆的笑容绽放在这位潜心皮雕工艺的匠人脸上,与今天格外耀眼的阳光相得益彰。
阳光、院子、皮匠、工作室共同隐没在乡村的羊肠小道上,狗吠三两声,熟人话家常,一切都完美的恰到好处。
匚 院子一隅的万千世界
杨磊,今天的主人公,早早在院子里等待我们的到来。许是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主人艺术氛围的熏陶,这间不大的院子扑面而来的静谧感和艺术气息,让我们远远就知道来对地方了。
跟之前照片上朴素简单的打扮不一样,杨磊今天似乎格外酷炫,细细看来,原来是牛仔外套上那对别致的皮雕领子起了大作用,自然,这就是他的杰作了。
作为服装的装饰品只是皮雕的用途之一,杨磊开心地带我们参观自己的工作室,展示更多给我们看。
工作室偏居院子一隅,小小一间,却承载了这位皮雕匠人的万千世界。室内狭长的走道上并排摆上几张桌子,满满当当全是制作皮雕需要的工具、颜料。
墙壁上悬挂的木制方格架展示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已经制作完成的皮雕包包,右侧悬挂着的一张张设计图纸,均是杨磊的得意之作。
设计稿大多是杨磊和朋友或者客户交流沟通的成果。对方提供感兴趣的图案、明确皮雕的用途,杨磊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艺术创造。拍摄过程中,恰逢客户登门,这是位全副武装的机车爱好者,也是他的好朋友,驾着酷炫锃亮的机车呼啸而来,取走期待已久的皮雕马甲。
双方之前已进行过多次沟通,这次取货是整个交易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杨磊的客户多为好友或近邻,相互间的交易模式也都轻松方便。
匚 埋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
杨磊对皮雕的喜爱源于幼时埋下的一颗种子:“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他穿一件皮,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很喜欢。”之后,杨磊攒了300元钱买了人生第一件皮衣,“当时很喜欢也刻意地夹一下,让它发出声音。”
种子埋下,能够生根发芽还要得益于爷爷的影响,爷爷坚持能自己做的东西就自己做,小时候家里的风筝都是爷爷自己做的,这段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杨磊决定走上皮雕匠人的道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有着丰富画画经验的杨磊来说,做皮雕算不得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做皮雕最考验人的是耐力,皮雕的整个雕刻过程其实是比较枯燥的。
常用的工具并不多,就是几种很常见的方形的工具,但是需要很小心地按照画好的图慢慢雕刻出来。
一天连续坐十五六个小时基本为常态,平常人恐怕吃不消,但以前经常连续画画的杨磊早已练就了坐如钟的非凡耐力,再加上对皮雕的真心喜爱,一切很是得心应手。
做皮雕是个耐力活,再加上杨磊不算宽敞的工作室,导致拍摄过程不是特别顺利。为了能尽最大努力捕捉最完美的镜头,我们的摄像老师也是放大招了。爬窗台、上桌子、越过房梁,为的就是能呈现出皮雕工艺细水长流的魅力。
匚 小皮匠回归初心
每天可以专注地投入到皮雕创作中,这是杨磊很享受的工作状态。而他却也不得不面对皮雕市场惨淡的现实。“其实你专心去做一个手艺来说是比较难得的,因为受众人群可能比较少,大众来说我不会花很多钱去买不太实用的东西。”从经济收入上来看,杨磊今非昔比。
之前运作一个画室,主要进行美术考试培训,收入稳定可观,然而,快节奏的运作模式,让他日益心浮气躁,希望能找回初心、沉下来,于是毅然选择逃离之前的工作环境。
除了皮雕匠人之外,杨磊还有个父亲的身份,对于皮雕和女儿,他希望能像爷爷那样,让匠人精神传承延续,“我也是觉得小孩子慢慢长大了,需要有一种影响,可能她长大了会觉得爸爸那里有一种手艺精神感染她。”
他给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匠承”,寓意“传承匠人精神”,我想这不仅仅是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殷切希望,也是每位匠人对手工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