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学习能力,永远不会破产

保持学习能力,永远不会破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一个很普通的国有企业,成立了十几年,非常正常的经营着,没有大发展,但也没有问题,一直非常稳定的存在着。这种稳定给员工们一个错觉,似乎这是一个可以待一辈子的地方,甚至他们都希望在这里退休。然而事情并没有像“从此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样,突然某天,上级的一纸通知就要把这个企业解散。所有的人对这个结果都没有心理准备,在这里十几年,从一个青年变成了中年,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突然组织消失了,这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都在担心未来,过于稳定的工作其实并没有让自己成长,如果自己再相信“这里可以待一辈子”的错觉而不主动成长,离开真的是残酷的。前段时间罗辑思维上正好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读库老六的《你拿着高薪,却不知道自己已经破产》,另一篇是和菜头的《大公司里的活死人》,对于迷恋于稳定行业或公司而不主动追求个人成长的“破产个人”或“活死人”敲响了警钟。


有的人实际上已经个人破产,只是在靠所供职的还没倒闭的机构活着。

大家的学习动力没有了,因为钱太容易挣。

行业的繁荣或依赖政策形成的稳定,会给一些鱼龙混杂、蜂拥而入的从业人员造成错觉,相信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不思进取,甚至以为自己“亦有贡献”。

这些永不倒闭的出版社,已经把一些编辑养残,自我破产了。

和菜头所说的也类似:

大公司里有许多活死人。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高速发展,充满机遇和风险的时代。你认为可以维持你稳定生活的那一点点依仗,很快就会因为社会前进而变得一文不值

安稳的另外一个意思是:致命一击已经在某处准备就绪。

所有的大公司都会缓慢走向衰亡,所谓“大公司必死”是这个世界上商业演化的必然。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另一个事实:在大公司衰落之前很久,自己在大公司里其实早已经死去了很多年,是一具早已经失去了活力和想法的活死人。

一辈子太短,而错觉太长。

所说的核心都是一个意思,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不能依赖于稳定的行业或者公司的活人,虽然我在这里,但是我随时可以离开。


当然,也有人说,我不在国企,我在非常有活力的民企、创业型企业,我要和公司一起成长。这就需要做更多的个人能力储备了,因为你也是随时可能会走。

2004年的时候,联想在全面扩张,结果是多个领域突破无果,被迫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其中有个员工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公司不是家》,在网上广为流传,倾诉了公司的决策失误对于勤勤恳恳工作的员工造成的重大影响,但在这样的时刻,谁都可能被抛弃。柳传志还专门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回应,称“这次,有一部分员工被裁和领导的决策失误有关,和战略制定的失误是有关的。这是非常沉痛的事。所以,我们应该向因此而被裁的员工诚恳地说‘对不起’。”然并卵。

最近马云也很有感慨的回忆了阿里巴巴历史上的一次裁员。2001年互联网行业进入严冬,阿里巴巴也难以独善其身,2000年7月的时候马云还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但到了2001年1月,阿里巴巴的账面上只剩能维持半年多的700万美元,更可怕的是,当时的阿里巴巴并没有找到赚钱的办法。所以,阿里巴巴裁员了。很多刚刚进入公司,甚至是公司重金挖来的员工,不得不离开公司。而据亲历此事的关明生回忆,裁员对于公司和员工都是一件沉痛的经历。

在任何时刻,公司和个人都是有联系的独立个体,谁也不是谁的依靠。公司不是家,随时会离开它,我们必须对这个有清晰的认识。不是我在这个公司待的时间长、倾注的感情深,就可以一直依赖公司。

其实,我们在公司工作,只是一个商业行为,是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上的。双方提供的利益必须对等,一旦这个对等关系失衡了,我们与公司的关系就面临断裂的可能。我们无法为公司提供相应的利益,我们就会被公司开除;公司无法为我们提供相应的利益,我们就主动的离开公司,寻找新的平台。这里面有感情,但不是主要决定因素。

我们要随时能面对离开。


想要随时能面对离开,需要做的是,学习、成长,把自己变成能够独立生存的人,而不是“大公司里的活死人”,不是“尚未破产行业里的破产个人”。有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做到:

对公司和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公司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从来都不是统一的,所有的管理都会说,要把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统一,但这不可能实现。公司需要的是公司的发展,个人需要的是获得个人利益,这里包括现在能够获得的薪水,以及能力成长带来的未来薪水增长预期,当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满足。所以个人要明确自己在公司中工作的目的,公司只是自己发挥能力、获得成长的平台,自己要做的是在这个平台上不断成长,一旦这个平台无法支撑个人成长,即使公司依赖你,也到了你离开公司的窗口期了。

经常对未来进行预测,并笃信你的预测,依据这个预测做出相应的准备。这个预测可以是公司的发展情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公司或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等等,依据这个预测,我们就可以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提升相应能力的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在预测的趋势真的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如鱼得水的应对,而不至于措手不及。

现在主流的知识服务专家都认同“超级个体”概念趋势,认为在未来需要越来越强的个体或者小团体,大公司会越来越少,协作是未来的趋势。这就要求每个个体必须能够在自己承担的分工职责中成为非常专家的角色,这样才能应对分工。李笑来在得到专栏中提到的“落后”的概念,他认为每个领域要达到前20%甚至1%才能够达到不落后的水平。“落后”意味着什么?落后意味着挨打,意味着很难保证自己能够得到期望的生活水平。

还有很多人认为整体经济形势的恶化对于个人有很大影响。其实在宏观角度这是一定的,会有人失业、整体待遇变差,但是在微观层面是不成立的。不论在什么时候,员工供应量都是冗余的,但是人才供应量是稀缺的。如果我们达到了人才的水平,就不会担心经济危机。甚至,如果你做了很好的预测,还能掌握在危机中急需的能力,获得比平时更好的机遇。


我们已经没有办法藏在公司中像“东郭先生”那样继续下去了,除了我们自己,没有谁能够成为我们一直的依靠。行动起来,做个“超级个体”!

保持学习能力,永远不会破产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持学习能力,永远不会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