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明与点亮工匠精神

延续文明与点亮工匠精神_第1张图片

冬日围炉,静心悦读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精致的社科类图书——《九佬十八匠》。书的封皮上“一花一世界,一人一故事;定格一段历史,留下一段记忆”就开宗明义的阐述了书本的要旨和核心内容,读完全书,收获到的是一份记录社会的真实,获取一份润泽生命的力量。也就有了一种对中国文明传承的感悟和对中国民间工匠的理解,更为作者那种对文化的根植和薪火相传的精神所感动。

蔑匠工艺

书本以“九佬十八匠”作为名字,显然是作者想把民间工匠厚重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创造利用这本书承载出来。读过这本书,就阅历了全书所精选的30多个手艺人的人生创造片段,可以精准地体悟他们凭着匠人的坚韧,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执着的在自己的执念和追求上跳舞,舞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人生。或者说是这些工匠坚守着对工艺的喜爱、对技艺的不断追求已演变成为基因,渗透进他们的血液。他们的手中诞生的是一个鲜明的“大国工匠精神”标签,或者说是一张栩栩如生的创新名片。那些精致曼妙的手艺,那些无与伦比的经典艺术,那些精湛的工艺,那些美轮美奂的作品,都被挖掘出来,传承下去。我相信这才是作者的初衷和愿景。

补锅老手艺

这一群坚守着文化使命的作者,开始了一次固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苦旅。大家不辞辛劳通过跋山涉水,跑遍整个潜江拍摄和记录了老作坊、老手艺等,我看了非常感动,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本弥足珍贵的好教材。在弘扬“工匠精神”的当代,透过这些“手艺”,更要留住“工匠精神”教育下一代,是很有必要、很有现实意义的。

爆米花

“九佬十八匠”是能工巧匠的俗称,是中国民间对靠手艺谋生的民间工匠的一个统称。在中国民间,有很多手工艺人,他们走乡串户,用自己的手艺服务乡民,这些艺人的手工技术与乡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妇女戴的金银首饰到每个人都要用的锅碗瓢盆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不仅是中国民间的艺人,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起源是明末清初,黄陂与汉口的联系更为密切。无田少地的黄陂人到汉口谋生更是捷足先登。早先在乡间流动的各种手工匠人也纷纷向城镇云集,走街串巷,开店设行。于是,即有“九佬十八匠”的出现。

烧窑工艺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这就需要工匠继续无止境去追求,去实现生命中的伟大。读过这本书,从那些朴实的语言记录和准确的表述中,深刻烙印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起承接文化弘扬和延续的责任。因为,我们知道,九佬十八匠所代表的农耕文明不可逆转地渐行渐远,身边的老式手工艺一点一点离我们远去,离得悄无声息,离得我们没有感觉,那就很难再找回来。物质非常容易消弭,而文化需要永远留根。这本书,赋予了我们最经典的记忆,还有那种延续在生命中的中华文明的基因。

美丽的地方都有故事,但是传承故事的人才是永恒的力量。

剪纸工艺



延续文明与点亮工匠精神_第2张图片
朱振华

作者简介:朱振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南阳作家群成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发表各类稿件3000余篇。文学作品多次获奖,被老作家丁芒誉为“南阳鬼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延续文明与点亮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