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 DR模式原理及配置详解。

LVS DR简单原理

客户端向目标vip发出请求,lvs接收 ,LVS根据负载均衡算法选择一台活跃的的节点,将此节点的ip所在网卡的mac地址作为目标mac地址,发送到局域网里

节点在局域网中收到这个帧,拆开后发现目标IP(VIP)与本地匹配,于是处理这个报文.随后重新封装报文,发送到局域网.此时IP包的目标ip是客户端,源ip是自己的vip地址。

LVS DR模式原理及配置详解。_第1张图片

DR模式小结:

1、通过在调度器LB上修改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实现转发。注意源地址仍然是CIP,目的地址仍然是VIP地址。

2、请求的报文经过调度器,而RS响应处理后的报文无需经过调度器LB,因此并发访问量大时使用效率很高(和NAT模式比)

3、因为DR模式是通过MAC地址改写机制实现转发,因此所有RS节点和调度器LB只能在一个局域网里面

4、RS主机需要绑定VIP地址在LO接口上,并且需要配置ARP抑制。

5、RS节点的默认网关不需要配置成LB,而是直接配置为上级路由的网关,能让RS直接出网就可以。

6、由于DR模式的调度器仅做MAC地址的改写,所以调度器LB就不能改写目标端口,那么RS服务器就得使用和VIP相同的端口提供服务。

----------------------------------------------------------------------------------------------------------------------------------

vip为10.0.0.1 

与nat不同的是每个节点上都要有10.0.0.1这个ip地址

LVS服务器的配置:


ifconfig eth0:0 10.0.0.1   (lvs不用重启网卡可以设置个临时ip来用)

ifconfig eth0 10.0.0.3

yum -y install ipvsadm    #配置好yum源下载lvs管理工具

ipvsadm -A -t 10.0.0.1:80 -s rr

ipvsadm -A -t 10.0.0.1:80 -s rr

-A:添加虚拟服务器

-t :指定vip及tcp端口

-s:指定算法 

rr:轮询

ipvsadm -a -t 10.0.0.1:80 -r 10.0.0.2 -g -w 1
ipvsadm -a -t 1.0.0.1:80 -r 10.0.0.4 -g -w 1


-a :添加节点 

-t :指定vip和端口

-r :指定节点ip及端口

-g:表示使用DR模式

-w:设置权重


ipvsadm-save #保存策略

service ipvsadm start  #开启服务

cat /etc/sysconfig/ipvsadm   #策略都会保存到这个文件





网站服务器10.0.0.2上的配置:

网卡ip 10.0.0.2

lo:0接口配置成vip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cp ifcfg-lo ifcfg-lo:0

 vi ifcfg-lo:0

修改为下面内容 广播地址网络地址那些可以删掉

LVS DR模式原理及配置详解。_第2张图片


然后重启网络就可以了

设置过后的网卡信息是这样的

LVS DR模式原理及配置详解。_第3张图片


echo "10.0.0.4">/var/www/html/index.html

service httpd start

 echo 1 > /proc/sys/net/ipv4/conf/all/arp_ignore 

 echo 2 > /proc/sys/net/ipv4/conf/all/arp_announce

arp_announce为2时:只向该网卡回应与该网段匹配的ARP报文

arp_ignore为1:只响应目的IP地址为接收网卡上的本地地址的arp请求。

------------------------------------------------------------------------------

网站服务器10.0.0.4上的配置:

网卡ip 10.0.0.4

lo:0接口配置成vip  10.0.0.1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cp ifcfg-lo ifcfg-lo:0

 vi ifcfg-lo:0 

改成下面内容 

LVS DR模式原理及配置详解。_第4张图片

重启网卡

LVS DR模式原理及配置详解。_第5张图片



echo "10.0.0.4">/var/www/html/index.html

service httpd start

 echo 1 > /proc/sys/net/ipv4/conf/all/arp_ignore 

 echo 2 > /proc/sys/net/ipv4/conf/all/arp_announce


客户机访问VIP测试效果:

因为设置的轮询所以刷新一次就换一台服务器


LVS DR模式原理及配置详解。_第6张图片

LVS DR模式原理及配置详解。_第7张图片

搭建完毕。下面是关于其他调度算法的资料,大家可以看一下。


1)RR   轮询

        Round Robin :新的连接请求被轮流分配至各RealServer,优点是该算法无需记录当前所有连接的状态,效率高;但缺点是在RealServer当中如果有性能不均等的情况下,性能差的主机将负载比较大。该算法容易倒致服务器之间负载不均衡;

    2)WRR  加权轮询

        Weighted RR :优点与RR一样,无需记录所有连接状态;通过设定一定的权重值来分配连接请求;
    3)SH   源地址哈希

        Source Hashing :通过一个散列函数将去往同一个目的IP的请求映射到一台服务器或链路上。   

    4)DH   目标地址哈希

        Destination Hashing : 通过一个散列函数将来自同一个源IP的请求映射到一台服务器或链路上

    5)LC   最少连接数

        Least Connection :根据当前各服务器的连接数来估计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把新的连接分配给连接数最小的服务器;负载率=active*256+inactive,值小的优先分配请求;
    6)WLC   加权最少连接数

        Weighted LC :与LC类似,根据当前各服务器的连接数来估计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把新的连接分配给连接数最小的服务器;负载率=(active*256+inactive)/weight,值小的优先分配请求;   

    7)SED  最短期望延迟

        Shortest Expect Delay : 这个算法主要是优化LC的,在服务均在请求少的时候避免负载到一台服务器上做的优化;负载率=(active+1)*256/weight,值小的优先分配请求;
    8)NQ   永不排队

        Nerver Queue :在负载低时,请求直接分配到空闲服务器上,不会产生请求等待;当服务器都很忙时,将轮询;

    9)LBLC  基于本地最少连接

        Locality-Based Least Connection:根据请求的目标IP地址找出该目标IP地址最近使用的RealServer,若该Real Server是可用的且没有超载,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若服务器不存在,或者该服务器超载且有服务器处于一半的工作负载,则用“最少链接”的原则选出一个可用的服务器,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

    10)LBLCR  带复制的基于本地最少连接

        Replicated and Locality-BasedLeast Connection :该算法根据请求的目标IP地址找出该目标IP地址对应的服务器组,按“最小连接”原则从服务器组中选出一台服务器,若服务器没有超载,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若服务器超载,则按“最小连接”原则从这个集群中选出一台服务器,将该服务器加入到服务器组中,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LVS DR模式原理及配置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