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骤热到骤冷的“地摊经济”
新冠疫情过后,尽管全国大力开展复工复产,然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私营企业经营不稳定,导致部分职工失业,再加上夏季800万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今年乃至明年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总理对“地摊经济是人间烟火、中国生机”的称赞成为“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6亿人口”最强劲的兴奋剂,一时间,“地摊经济”一跃成为全网最火话题和当下最接地气的风口之一,获得了无数创业者的追捧,“买五菱汽车”、“摆摊去”迅速成为刷屏朋友圈的素材。不过,在全网掀起轰轰烈烈的“摆摊浪潮”之后,地摊经济的政策风向随之变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明确表示不支持“地摊经济”,央媒的多篇评论也直接调低预期,另外,资本市场也开始退潮,“地摊股”已开始全线下跌——从一哄而上的狂热到迅速冷却,只有短短5天。
信号背后,主要是高层的城市治理理念之争。而不容忽视的是,在这场对抗疫情影响、全国复工复产的浪潮里,地摊经济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经营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据报道,截至2020年3月4日,全国登记在户的个体工商户(在业存续状态)达8427万户,按每户供养3-4个人口算,其实现的人口供养就超过2.4亿到3.2亿。此外还有很多像夜宵摊点等流动性个体商户形态未被统计在内。毋庸置疑,这个群体所创造的就业数量与人口供养其实是中国最大的领域之一。“地摊经济”这种低成本的灵活就业,就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就业乐园和“蓄水池”。
因此,地摊经济与城市环境整洁不可否认存在矛盾之处,如何处理需要一些智慧。和过去代表“脏乱差”的地摊夜市不同,在发展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地摊经济,应该坚持民间纾困、促进就业、维护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更要用新经济新科技,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线上经济、粉丝经济、流量经济的新要求,尽快升级换代。让地摊经济搭上数字经济快车,创新地摊经济新模式。
所以,尽管一线城市泼了冷水,二线城市的发展地摊经济政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至少有南宁、郑州、南京、成都、合肥、厦门、长沙、石家庄等27地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其中多地已规划布点,设立经营时间。此外,互联网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等纷纷利用数字化平台推出针对小微企业、个体户、路边店的扶持举措。
二、地摊经济的数字化赋能
互联网企业巨头纷纷加码地摊经济,并非只是蹭流量这么简单。通过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推动个体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字信贷发展水平每增长1%,疫情对经营的冲击减少2.57%。而通过杭州案例则发现,消费券发放后,杭州市个体户的活跃数量恢复率提升了16.9%。
支付宝最新数据也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数字小店的表现尤其抢眼,支持支付宝消费券核销的小店,流水比发券前一周环比增长高达73.4%。而地摊经济放开后一段时间,平均每天有十几万人开通支付宝收钱码做生意。
正如北大国发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所说,“地摊经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占道经营,现在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应该发展数字化经营的新地摊经济,积极利用移动支付、数字金融、消费券等数字经营工具来降本提效。”
因此,互联网企业纷纷利用自身优势,从进货、经营、资金等方面为地摊经济数字化赋能,既是合作共赢,也是社会责任。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数字技术究竟如何为地摊经济赋能。
在金融方面,数字技术的加持,能够有效解决摊主现金管理和流水记录两大问题,第一,使用现金、持有现金有很高昂的成本,数字技术能够帮助规避这部分成本;第二,记账功能所带来流水管理智能业务分析会帮助经营户提升经营效率;第三,业务可以实现更多扩展,通过经营流水沉淀,从而享受保险、贷款等更为丰富的金融服务。
5月29日,阿里1688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通过源头好货、数据智能、金融扶持、客户保障四大举措,为超3000万“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
数字技术还能让地摊经济线上线下一体化。地摊天然的具备 O2O 的属性,而线上成熟的体系,早已具备为线下地摊赋能的能力,在线下地摊交易,在线上梳理品牌和宣传,一旦打通线上线下,地摊买卖就由传统的“一次性博弈”变成了“多次循环博弈”,一旦开启多次循环博弈,就有利于信用体系的形成。此外,优惠码不再是线上专利,那种拿着“大声公”干扰周边的模式,将被各种更有效的促销手段所替代。
为此,6月2日,微信支付面向平台超5000万小微商家发布“全国小店烟火计划”,在线下线上一体化、福利补贴、商家教育指南、经营保障支持方面输出四大全新数字化政策,助力小微商家走出困境,实现增收。
而苏宁易购则有内部人士爆料,为助力“地摊经济”发展,抢夺线下流量,该公司内部正在开发一款名为“练摊儿”的微信小程序。首批上线 5000 个优选SKU,主推生活日杂、家居、小数码、食品等小商品,价格比批发价还便宜。所有摆摊用户可以享受销售佣金提成,无需操心进货、备货以及发票等问题,手机一键查看“今日收入”以及销售分析报表。
另外,数字技术能够帮助解决地摊货源质量和供应链问题。
6月3日,苏宁宣布推出“夜逛合伙人”计划,苏宁全国“当日配”1000亿本地化直供可追溯优品货源,涉及本地特产、生鲜、原产地、小百货等品类。开放全国家乐福、苏宁小店门店10000个冷柜仓储服务,夜市摊主可申请3公里内的免费冷链仓储服务,同时提供20亿元夜市启动资金的低息扶持计划,扶持地摊经济等。同时,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已具备提供地摊选址、爆品推荐等大数据分析能力。
除此之外,摊位也能进行数字化管理。百度地图宣布,为地摊聚集区开辟POI(地点信息)上传绿色通道,大幅简化上传摊点聚集区位置、图片等信息内容流程,更易操作,更快通过。地摊聚集区的摊主只需打开百度地图APP,点击首页“上报”,选择新增地点,提供地摊聚集区所属位置、经营时的现场照片等,审核通过后消费者即可通过百度地图导航至地摊聚集区。
有人认为,电商做的是技术流,现在逐渐发展到网红经济、直播带货、社群电商,背后都是数字物流、大数据分析、移动支付来支撑;而地摊做的是意识流,也就是更接地气的意识文化和生活场景。那么,当地摊+互联网+数字经济形成化学反应的时候,大家很难确定今天重新开启的地摊经济,会不会又形成了一个新业态。或许,会有那么一天,当连锁品牌地摊、网红地摊等创新机制出来后,地摊货的消费对象将不再局限于低消费能力的人群,所谓的直播带货,本质上不过就是“网上地摊主”而已。
总之,地摊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社会热情,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肯定要发展小微经济,而‘地摊经济’处于该市场链条的终端。”因此,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地摊经济”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济模式获得新一轮发展,数字化的“低门槛、低成本、快部署”三大特点,将为小微商家经营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进阶发展。
三、多措并举助力中小微企业及个体户数字化转型
地摊经济是小微企业及个体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把社会最脆弱的群体吸纳劳动力市场。而数字化的地摊经济,则是小微企业及个体户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倒逼所有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对于众多中小微公司尤其是线下经营企业来说,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改造已经不再是“锦上之花”,而是“雪中之炭”了,这就大大提升了其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然而,对于他们而言,受到资金、人才、市场、供给、服务等客观条件限制,其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更大,因而往往“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
如果说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很多小微企业对是否需要下决心解决经营中的痛点、如何解决这些痛点尚存疑惑的话,新冠疫情的发生则做出了最好的方向指引。比如:在线下客流接近枯竭时如何获取用户?如何快速组建配送团队,完成履约?如何快速重构供应链,使之正常作业?这些问题以前仅仅关乎效率,如今却关乎生死。但依靠小微企业自身来完成数字化转型,无异于天方夜谭。
一筹莫展之际,上个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145家网络平台龙头企业等单位推出了数字化伙伴行动,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数字转型成本,缩短转型周期,提高转型成功率。
针对“不会转”难题,“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政府和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共同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合推进机制。伙伴行动还将打造基于网络空间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推进市场订单、研发设计、生产能力、营销渠道的数字化共享,汇聚转型合力,提高转型效益。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压力大的共性难题,伙伴行动将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
针对“不能转”难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启动面向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从能力扶持、金融普惠、搭建生态等多方面帮助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经济发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中的“上云”是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是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是要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针对“不敢转”难题,重点是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培育形态,聚合力建生态。
在相关部门的牵头下,多家龙头企业发布扶持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
比如,浪潮率先推出“同舟计划”,通过为企业伙伴提供云资源、软件开发平台、免费开放“云+战役版”协同工作平台,HCM Cloud等云服务,为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提供信息化支撑。
为推进落实“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阿里巴巴将在“春雷计划”的基础上,继续倾注其20年来沉淀的商业和技术力量在11大领域进行数字化赋能,包括:农业、工业、商贸、办公、金融、生活、教育、文旅、健康、出行、社区。全力推动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创新,拓展更多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场景。
而京东智联云则发布“京东新动力计划”,提供从人工智能、云计算基础设施到区块链及其平台化输出能力,降低了中小微企业使用的技术门槛;针对中小微企业转型成本偏高“不能转”的问题,京东智联云充分发挥用数能效,基于供应链的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免费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针对中小微企业转型阵痛期比较长,“不敢转”的问题,京东智联云提供云基础设施服务及大量SaaS的解决方案,使企业在塑造转型过程中,不仅有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可用,还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小微企业作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根据统计,目前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并容纳90%以上的新增就业。可以说,帮助中小微企业就是帮助每一个人。因此,这一轮扶持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措施,是长远趋势和现实紧迫需求的全面推动,能有力保护中国经济这层“毛细血管”。
而中小微企业及商户应该认识到,数字经济发展是大趋势,不可逆转。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应制度设计也应该作出调整,不能用过去管理工业经济的方法来管理新业态。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有一个过程,要给予容错试错的空间。
四、疫情过后,数字生活按下快进键
在疫情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数字生活也被按下了“快进键”:数字政务、生鲜电商、在线问诊、在线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在提供线上服务的同时,也累积了促“六稳”、抓“六保”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经济回暖中的一个亮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与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逆势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比1月份至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24.1%,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4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5.2%。
除了服务经济,数字经济的巨大空间还表现在“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传统制造业向无人工厂转变,借助技术的手段,传统产业将突破现有壁垒,贯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升生产效率。相关经济专家预计,随着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将更为广泛地应用实施。数字经济有望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我们可以预见,当全球疫情结束、世界经济逐渐回归正常后,中国经济也终将呈现一片生机勃勃之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野终将消失,线上线下融为一体,自古有之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成为如今的线上直播、线下卖货、数字化经营管理地摊新模式。总理所说的地摊经济,将与新基建等“高大上”一起多元化发展,让未来城市宜居宜业宜商,科技感与人间烟火气并存。
编辑:王菁
校对:林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