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称】《深度工作》
【阅读目标】
1.什么是“深度工作”?有何好处?
2.实现“深度工作”有何策略?
3.“深度工作”的实用贴士。
【阅读感受】
本书是关于工作深度探索的论作,书中论点鲜明,论据有力,充满了富有逻辑性的思考。不得不提的是,作为计算机界教授,作何卡尔纽波特引用了大量科技界翘楚的例子,以说明“深度工作”的必要性。
1.“深度工作”的定义及意义: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与之相对应的是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其实,作者是一名熟练的深度工作者,他深受其益,然而,在说明“深度工作”的益处的同时,他摆出一个悖论:不能深度工作的人,不一定不会成功。因为事实是,某些工作性质不可避免地在工作过程中被干扰,有可能必须要与外界对接,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行决策。作者卡尔指出这种行为是公司领导者这个特定角色所特有的,其他人不会例外。
“我们需要提醒自己,这种现象并不会破坏深度工作的普遍价值。”
是的,我同意。原因是:
A.深度工作其实是与学习有关的思考行为,这种学习的能力是外界信息无法主动输入给自己的,必须通过大脑的转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B.深度工作代表了进一步去创造思维上的东西,这种创造是无人可替代的,这种不可替代性意味着自己的独特性。
2.实现“深度工作”的策略:
A.工作要深入。
→选定自己的深度哲学。其实就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禁欲主义哲学:直接摒弃浮浅工作,实现深度工作。
★双峰哲学:将个人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明确用于深度工作,另一部分用于处理其他的事情。
★节奏哲学:将深度工作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并用简单的方式调度自己的精力,例如标记法,日记法等。
★新闻记者哲学:随时可以转入到深度工作模式中的方式。
明确自己的深度工作哲学,并强化应用,这个是基础。
→将深度工作习惯化。
→要舍得,要有大手笔:有时为了制造无干扰的环境,往往需要付出代价去找寻那种舒适的环境,以实现深度工作的心理优越感。
→不要独自工作,强调的是在深度工作时寻找恰当的时机采用协作的方式,以推动深度工作的效果。
B.拥抱无聊。
如何解释无聊?大概就是大脑想要分心的时刻。请记住:
→此时不要不断分心,而是要不断专注。
→给自己的深度工作设定一个硬性截止期限,以推动自己向前。
→进行有成果的冥想。
→通过强化记忆来锻炼自己的专注力。
C.远离社交媒体。
→采用关键少数法则应对自己的网络使用习惯,即精简自己使用网络的种类。
→戒掉社交媒体。请理性对待来自社交媒体的干扰,只有你尝试了没有它们的生活,你才会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人。
→不要用网络来消遣,大脑需要的是变化,而不是“待机”。
D.摒弃浮浅。
→计划好一天的每一分钟。
→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区分自己的浮浅工作比例。
→坚持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3.“深度工作”的使用贴士。
作为一个熟练的深度工作者,作者很清楚自己“深度工作”的一些小技巧:
A.可以选择多种深度工作哲学。
B.通过控制使用网络的时间,来锻炼自己的专注力。
C.可以通过记忆数字或图案等锻炼自己的专注力。
D.学会筛选邮件发件人,不要担心会带来不愉快。
E.时间管理同样重要。
【实际运用】
1.我是不是一个“深度工作”者?
自问自己在工作时候的专注力如何?其实,在使用了番茄钟之后,自己的专注力有了明显提高,即使是一个初级使用者,也能感觉到专注力对于工作效率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但是,我还不是一个十足的深度工作者。我想是因为,我还未找到我的深度工作哲学。
2.试一试远离社交媒体的感觉:
我尝试在番茄钟连续工作时,关掉数据的感觉:一开始会有些焦虑,因为担心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自己不知不觉就忘记了手机上的社交软件。
3.我的时间管理方式:
作者书中提到用工作任务表格管理自己的时间,其实我有一个类似的时间管理方法,用半小时表格作为单位,总结自己一天的时间利用情况。感觉还不错!
【下一步行动】
1.继续探索自己的深度工作哲学,可以通过自己在做选择时的倾向来了解。
2.尝试“数字排毒日”,用周末的一天来隔离自己与网络的联系,并倾入精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利于自己发现新自我。
3.尝试看看任务表格和我的时间回顾表格的结合。
【每日一句】
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