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3

读书札记3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几天又看了几页王荣生教授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只看了其中的高中课例分析。其中有关从教学内容评课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再结合上一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要诀》中,依体式,定终点的要诀,我有这样结论:那就是,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起点应是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开始的。

        那么,教学内容该如何确定呢?

        王荣生教授曾经在他的课程论中,把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但是这样就解决问题了吗?

        没有!

        那么,怎么确定一篇文章属于哪一类呢?

        根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和《阅读教学设计要诀》这两本书中,他所举的课例,教师在设计课堂之前,并不知道什么四种类型,也没想过要按照哪个类型处理。只是在课堂回顾时,王荣生教授把它归结为哪一个类型而已。然后去谈这堂课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那也就是说,我不懂这些理论,我依然可以设计出一节好课。那么,我去学习这些理论又有何意义呢?

        首先,我觉得他的意义在于总结成功经验,即是根据这些理论,在上课之后,总结反思,在某一特定情况下,教师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不对的。

        其次 ,他的意义在于指示方向。读书学习是要动脑子的,不管不顾拿来就用,是不合适的,尤其是理论性的东西。理论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懂得理论会使得行为目的性更强,目的性强,行动力就强,效果就好。决不能把理论当工具用。就像是说太阳很温暖,难道有太阳的时间你就不穿衣服了?那你一定会很狼狈。

        最后的意义在于无。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一切符合规律的理论研究到最后,不是答案,而是无答案,归于不确定。就像是说百川东流归于海,这本无错的,可是其中的过程有太多不确定性,你非要据此抓着一个小水滴去追究它的去向,最后只能是不确定。

        那么,我们到底怎样去确定教学内容呢?

        当然要从文本入手,分析文本特点,由文本特点定终点,然后抛开一切,以一颗纯粹的心去读文本,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东西,或是让学生找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去研习。

        总之,这个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文本组成。你的课堂内容必须立足文本,或者让教师喜欢,或者让学生喜欢,最理想的情况是教师学生都喜欢,这样的才是对的。如果你的课堂内容确实是立足文本了,但是教师学生都不喜欢,那这一定是错的。

                    2017年12月4日    23:43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札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