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以及Redis的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预热、缓存更新、缓存降级等问题

Redis简介:
Redis是一个开源的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 它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如字符串(String),散列(Hash),列表(List),集合(Set),有序集合(Sorted Set或者是ZSet)与范围查询,Bitmaps,Hyperloglogs 和地理空间(Geospatial)索引半径查询。其中常见的数据结构类型有:String、List、Set、Hash、ZSet这5种。
Redis 内置了复制(Replication),LUA脚本(Lua scripting), LRU驱动事件(LRUeviction),事务(Transactions) 和不同级别的磁盘持久化(Persistence),并通过Redis哨兵(Sentinel)和自动分区(Cluster)提供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Redis也提供了持久化的选项,这些选项可以让用户将自己的数据保存到磁盘上面进行存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每隔一定时间将数据集导出到磁盘(快照),或者追加到命令日志中(AOF只追加文件),他会在执行写命令时,将被执行的写命令复制到硬盘里面。您也可以关闭持久化功能,将Redis作为一个高效的网络的缓存数据功能使用。
Redis不使用表,他的数据库不会预定义或者强制去要求用户对Redis存储的不同数据进行关联。
数据库的工作模式按存储方式可分为:硬盘数据库和内存数据库。Redis 将数据储存在内存里面,读写数据的时候都不会受到硬盘 I/O 速度的限制,所以速度极快。

为什么使用redis:

(一)性能
	我们在碰到需要执行耗时特别久,且结果不频繁变动的SQL,就特
别适合将运行结果放入缓存。这样,后面的请求就去缓存中读取,使得请求能够迅速响应。
	
(二)并发
	在大并发的情况下,所有的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数据库会出现连
接异常。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redis做一个缓冲操作,让请求先访问到redis,
而不是直接访问数据库。

Redis为什么这么快:

1、完全基于内存,绝大部分请求是纯粹的内存操作,非常快速,						
数据存在内存中,类似于HashMap,HashMap的优势就是查找和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2、数据结构简单,对数据操作也简单,Redis中的数据结构是专门进行设计的;
3、采用单线程,避免了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和竞争条件,也不存在多进程或者多线程导致
的切换而消耗 CPU,不用去考虑各种锁的问题,不存在加锁释放锁操作,没有因为可能出
现死锁而导致的性能消耗;
4、使用多路I/O复用模型,非阻塞IO5、使用底层模型不同,它们之间底层实现方式以及与客户端之间通信的应用协议不一样,
Redis直接自己构建了VM 机制 ,因为一般的系统调用系统函数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去
移动和请求;
以上几点都比较好理解,下边我们针对多路 I/O 复用模型进行简单的探讨:
(1)多路 I/O 复用模型
多路I/O复用模型是利用 select、poll、epoll 可以同时监察多个流的 I/O 事件的能力,在
空闲的时候,会把当前线程阻塞掉,当有一个或多个流有 I/O 事件时,就从阻塞态中唤
醒,于是程序就会轮询一遍所有的流(epoll 是只轮询那些真正发出了事件的流),并且只
依次顺序的处理就绪的流,这种做法就避免了大量的无用操作。
这里“多路”指的是多个网络连接,“复用”指的是复用同一个线程。采用多路 I/O 复用
技术可以让单个线程高效的处理多个连接请求(尽量减少网络 IO 的时间消耗),且 Redis
在内存中操作数据的速度非常快,也就是说内存内的操作不会成为影响Redis性能的瓶颈,
主要由以上几点造就了 Redis 具有很高的吞吐量。
五、那么为什么Redis是单线程的
我们首先要明白,上边的种种分析,都是为了营造一个Redis很快的氛围!官方FAQ表示,
因为Redis是基于内存的操作,CPU不是Redis的瓶颈,Redis的瓶颈最有可能是机器内存的
大小或者网络带宽。既然单线程容易实现,而且CPU不会成为瓶颈,那就顺理成章地采用单
线程的方案了(毕竟采用多线程会有很多麻烦!)。

一、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于原有缓存失效,新缓存未到期间(例如:我们设置缓存时采用了相同的过期时间,在同一时刻出现大面积的缓存过期),所有原本应该访问缓存的请求都去查询数据库了,而对数据库CPU和内存造成巨大压力,严重的会造成数据库宕机。从而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系统崩溃。

二、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是指用户查询数据,在数据库没有,自然在缓存中也不会有。这样就导致用户查询的时候,在缓存中找不到,每次都要去数据库再查询一遍,然后返回空(相当于进行了两次无用的查询)。这样请求就绕过缓存直接查数据库,这也是经常提的缓存命中率问题。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缓存穿透问题,最常见的则是采用布隆过滤器,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数据哈希到一个足够大的bitmap中,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会被这个bitmap拦截掉,从而避免了对底层存储系统的查询压力。
另外也有一个更为简单粗暴的方法,如果一个查询返回的数据为空(不管是数据不存在,还是系统故障),我们仍然把这个空结果进行缓存,但它的过期时间会很短,最长不超过五分钟。通过这个直接设置的默认值存放到缓存,这样第二次到缓冲中获取就有值了,而不会继续访问数据库,这种办法最简单粗暴!

三、缓存预热
缓存预热这个应该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概念,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应该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缓存预热就是系统上线后,将相关的缓存数据直接加载到缓存系统。这样就可以避免在用户请求的时候,先查询数据库,然后再将数据缓存的问题!用户直接查询事先被预热的缓存数据!
解决思路:
1、直接写个缓存刷新页面,上线时手工操作下;
2、数据量不大,可以在项目启动的时候自动进行加载;
3、定时刷新缓存;

四、缓存更新
除了缓存服务器自带的缓存失效策略之外(Redis默认的有6中策略可供选择),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自定义的缓存淘汰,常见的策略有两种:
(1)定时去清理过期的缓存;
(2)当有用户请求过来时,再判断这个请求所用到的缓存是否过期,过期的话就去底层系统得到新数据并更新缓存。
两者各有优劣,第一种的缺点是维护大量缓存的key是比较麻烦的,第二种的缺点就是每次用户请求过来都要判断缓存失效,逻辑相对比较复杂!具体用哪种方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场景来权衡。

五、缓存降级
当访问量剧增、服务出现问题(如响应时间慢或不响应)或非核心服务影响到核心流程的性能时,仍然需要保证服务还是可用的,即使是有损服务。系统可以根据一些关键数据进行自动降级,也可以配置开关实现人工降级。
降级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核心服务可用,即使是有损的。而且有些服务是无法降级的(如加入购物车、结算)。
在进行降级之前要对系统进行梳理,看看系统是不是可以丢卒保帅;从而梳理出哪些必须誓死保护,哪些可降级;比如可以参考日志级别设置预案:
(1)一般:比如有些服务偶尔因为网络抖动或者服务正在上线而超时,可以自动降级;
(2)警告:有些服务在一段时间内成功率有波动(如在95~100%之间),可以自动降级或人工降级,并发送告警;
(3)错误:比如可用率低于90%,或者数据库连接池被打爆了,或者访问量突然猛增到系统能承受的最大阀值,此时可以根据情况自动降级或者人工降级;
(4)严重错误:比如因为特殊原因数据错误了,此时需要紧急人工降级。

你可能感兴趣的:(Re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