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幸被邀请给南方科技大学至诚书院的大一新同学们上一堂课,尝试着一个理工科男的视角去讲一下如何站在大学这个新起点、新平台上做好自己未来的规划。校方给到这个命题其实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个命题有些大,因为无论怎么讲,都会向中国(仍至全球)未来最优秀的精英们传递信息,而且这个信息可能会影响一大群人。
幸好,国庆节假期后我第一周和第二周的工作是去长沙、武汉校园招聘,两周时间与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许多毕业生同学有面对面的碰撞,了解了一些大学生最新的想法与动态;而且校方至诚书院的蓝院长也从校方视角给了我对于这大一同学群体的关注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至少算是做了一轮“用户需求洞察”的工作。
但怎么讲这些内容呢?我想至少应该可以结合个人的学习与生长经历,讲一些至少现在来看对自己还是比较有益的认知、行动与观点吧,我想我做不到“普适理论”的传递,但也从个人实践讲自己的从大学到从业16年的历程,或者又正好是理科工专业的背景也还是能够引起所有同学共鸣的,因此才有了这次课程的内容。
对于许多从高中升到大学的同们来说,经历了全国高考的拼杀之后,进入了一个人生的新阶段,也进入了一个人生的新平台。人生在一旦上升到了一个新平台之后就会面临着一次新的选择,这往往也是幸福之后的烦恼,毕竟如果高考过后还能有更多选择的同学们,说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让自己的人生有进一步选择的机会,如若名落孙山可能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了呢。
但要做好选择就需要有两个能力,一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许多人在进入到大学之后首先重视并尝试构建的能力,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你的老师、父母、同学、同事或领导给你的都只能是建议,真正做决定的那个人还只是你自己,如何学会更好的做决定,这就要求首先学习如何做独立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任何人生选择才是让自己不后悔的。
任何的人生规划选择固然重要,但将自己的规划通过持续不断的执行才有可能达到预期,而作为大学生群体第二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毕竟从全国各地到了大学之后,再也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督促,甚至也没有老师的高压式管理,所有的学习与生活都要依靠自己的自律。要知道,有多少人从高中跨入大学门的时候都是尖子生,但为什么四年之后的表现差异巨大呢?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自我管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句话怎么和那些“老虎”们的悔过书说词一样呢?),基于这两个前提来谈人生规划或者才有可能将蓝图变成落地。
南方科技大学的同学们毕业的去向一般有三类,第一类大概有30%左右的同学直接选择去国外留学深造,挑的都是国外的名校;第二类是选择在深圳的这个创新都市中进行创业;第三类的选择是进行就业。无论哪种选择,最重要的根本就是在“个人兴趣与成就点”在哪里,因为走向海外求学也好、创业创新也好、求职就业也好,能够在职业生涯的40年中让你持续走下去的,一定是你个心的兴趣与成就感,而不只只是短期的挣钱多少的问题。
南方科技大学在这一点的处理措施上值得借鉴,在大一大二期间不分专业,都是通识教育,且依托于深圳有大量的社会实践、科研实验、海外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通过两年的时间进一步认知自己的能力,识别自己感兴趣的点,以便在未来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
任何关于岗位的选择,大学生们容易将自己的能力高估,或者是自然而然的看不起某些“基层岗位”,上来就想干些牛B的工作,但要知道,牛人都是从菜鸟起家的,举个工程师的例子,五等工程师即便是“码农”也得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一项功能,而最牛的一等工程师则是需要能够开创全新的行业,任何精进的过程中都是对于能力要求的升级,不要以为当工程师没有前途,先让大家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牛B的工程师先。
如果大学生们在大学前两年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岗位,可以选择休学一年去做社会实践,去全世界去看看各行各业是什么情况;可以读N多的书了解这个世界各个领域是怎么样的;可以参与各类行业&领域的沙龙活动,向行业大牛请教某些领域的机会在哪里;也学会听取自己的内心的声音,勇敢地在面向未知领域做决定,如同向黑暗深渊纵身一跃的勇气。这是南科大同学们的福气,但从个体来说,如果你迷茫了,一定是因为你站在原地没有动,想来想去所有的都是问题,如果你一旦动起来,认真去做(尝试)一件事,你看到的都是答案,当然答案可能是YES(此路可行),也有可能是NO(此路不通),但至少收获了答案。
说起大学生活,似乎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要不要谈恋爱,我的观点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定要谈一场恋爱(但不要提前当爸爸或妈妈),理由是大学期间是在少男少女们性成熟之后一次有机会自主选择心仪对象,而且你所选择的对象往往都是有着极强的身份认同(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门当户对”)的,也是最为单纯的因为“爱”与“美”的恋爱,如果大学期间的恋爱能够从中发现爱情的美好,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有爱情的话,一来让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正能量,即便是未来步入社会之后,看待感情也将是更加积极与乐观的,而不只只是给爱情抹上太多的悲观、功利色彩。再换个角度说,在大学期间的爱情,需要学习建立爱情的道德观(如不可以脚踏多只船),还可以培养出如何相互相处与沟通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一点,你的情侣往往会能够更直接、更敏锐地洞察到,也会直接告诉你是否能够容忍,知道自己更多的不足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改进的时间。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从大学毕业开始我们有着长达40年的职业生涯,可能还有60至100年的寿命,如果要让你的生命之光能够更长久一些,就需要从大学期间培养出自己良好的运动习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让自己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或女人),那保持体形肯定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当你人到中年才开始考虑这个事情的时候,会发现已经错过太多太多,恨不得回到大学重新再来,那对于仍然在上大学的一年级同学来说,培养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吧。
我记得上次给做校园招聘时问过一个问题:你有运动的爱好,平时是如何运动的?告诉我说每天会到大学体育场上跑上2圈作为运动。我感叹了一下,2圈应该是800米吧,这也能够称之为运动爱好吗?浅水平的认知与投入度,估计也很难形成持续的习惯力量,在真正面临着需要身体体能储备的时候可能还是不足够啊。如果是跑步,好歹也得像我们这些中年大叔一样跑上5公里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标签,大学生的朋友圈构建不在于你认识了多牛B的人,而在于你自己在你所处的社群中人家是如何认识你的?你可以给自己设计标签,而且在这个标签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求职找工作的面试、去海外考研留学的面试、或者是拉着兄弟伙们一起创业,本质上都是需要能够接受他人的评价,获取他人的认可才有可能成功,那做一个有着你自己个人特质的人就很重要了。可以多尝试着回答一下,自己会成为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呢?这会决定你会在哪些社团、哪些专业领域中接触什么样的人,向对方展示出你的哪些能力,也会决定你未来如何做持续学习。
大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学习,而且重要的是学习方式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在高中时期的所有学习任务目标都是为了高考而去的,目标明确且范围边界也很明确,所需要的是强大的专注度,持续不断学习的耐力,还有就是良好的记忆能力。但到了大学之后的学习就不会是这样的,未来更多的是采用行动学习的方法,为了某个专业领域的探索,为了解决某个现实领域的具体问题而去探索答案,而不再有老师或是领导能够给出直接而明确的答案,一切都需要自行完成探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学习能力。如何做知识领域的探索呢,可以考虑以下几招:一是基于自己感兴趣(或是接受到的任务)设定一个领域的学习目标,然后找一位牛人(可以是自己的老师,也可以是行业中的专家)给自己当导师,而导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给你讲解这个领域最基本的知识结构,形成最初的认知;然后一到两本领域最好的入门书籍,由你自己开始进行专业领域的探索,以我学习“创新方法”这个领域来说,我认为下图的这本书就帮了我的大忙,因为这本书背后列出了10多本与创新相关的书,我就像打开了知识的天窗一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通过阅读了10多本书,并加入了“创新方法”的几个社群交流之后,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理解,最后就是自己在工作中实践干了几次,也算是形成了自己的套路,这样一来一次完整的领域知识学习历程就算完成了,可以开始进入到下一个迭代的过程中去。
写作真的很重要,无论你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要知道人类的历史就是由文字著作而成的,但凡至今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声与名的人物,要么自己干了一件大事值得让别人为你写,要不就是自己很擅长于写作而留下了声音。小到大学生群体,现在要做课本或是书籍的阅读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因为手机&电话&互联网往往会干扰到你,只在你定好了目标读完书是要写总结的,或者你的专注力才会更高。愿意写作的人往往倾听能力也会更强,因为他会注意倾听之后的理解、书写成为文字,更重要的是有了文字才有可能让你进行回顾总结过往的得与失;才有可能让你的观点进行更大范围、更快速的传播,互联网的时代让我们的信息流转更快,但对于我们个体的写作能力要求也将更高。(这部分的内容有机会再展开说明)
在大学期间做社会实践都要做些什么?我觉至少是和你的目标相近一些的,而不只只是用钱来衡量的工作,在面试一些大学同学的时候,我看到有人说想做销售的岗位,就是因为大学期间喜欢与人交流,去当过售货员卖过彩票,卖过电话卡,卖过服装就觉的自己适合做销售。这个听完了之后的确是让我有些无语,这算是对于销售领域知识的无知,还是对于大学教育的一个讽刺?如果有哪位同学说我真的是想做销售,但我用的是我所学专业知识去理解一个复杂形态产品(如:高性能机床、复杂形态的软件系统等),基于专业知识与领域的理解,再加上对于专业销售(特别是顾问式销售)的专业知识的把握去做销售岗位实践的,这应该会让我感受好很多,毕竟做什么岗位不这么重要,但千万别用大学四年的光阴浪费在不需要任何专业学科教育就可胜任的工作上。
现在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这一代人往往会自我一些,个体也接受的是最新最好的教育,但往往这是从个体来说的。未来要做成一件大事的话,肯定是需要依靠团队合作来完成的,即便是科研领域也是需要团队中的多人合作,多团队合作。但我们现在的许多大学生们在如何与人合作上所接受的教育太少,甚至许多理工科的学生对于项目管理都没有一点点概念,不知道如何设定目标,不知道如何一起组建团队,不知道团队在一起应该如何分解工作任务,做好团队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如何管理工作产物的质量。因此会形成我们有许多很厉害的个体,但缺少搭配合理,相互补位的牛B团队,这应该也是在大学期间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最后,放一张现场授课的图,很是荣幸有机会能够做这次的分享,也让自己重新审视了一下大学期间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所有上述讲的内容,正好可以分享给我正在、或即将上大学的子侄辈们。可惜没有拍下南方科技大学风景优美的校园全景,下次有机会再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