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MQ 消费者确认(Consumer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RabbitMQ关于数据安全有两个特性:发布者确认(Publisher Confirms)和消费者确认(Consumer Acknowledegements)。前者用于MQ服务器(broker)告诉发布者传递消息的结果,它是消息协议的拓展内容;后者用于消费者告诉MQ服务器消息传递的结果,是消息协议包含的定义。本文主要介绍RabbitMQ对消费者确认的实现。

一条消息传递的标识:传递标签(delivery tags)

消息的传递是如何被标识的呢?
当一个消费者被注册后,RabbitMQ通过basic.delivery方法传递消息,该方法会携带一个传递标签,它唯一的标识了通道上某条消息的传递。因此传递标签是按通道分的。
传递标签是单调递增的正整数,消费者客户端确认消息的方法将会将传递标签作为参数。因为传递标签是按照通道分的,如果消息A是从通道1传递到消费者服务器的,那么消息A的确认也必须通过通道1,如果错误的通过通道2确认,RabbitMQ会抛出协议异常并关闭通道2。

消费者确认的模式

当一个MQ服务器节点传递一条消息到消费者服务器,它需要决定什么时候认为这条消息已经被消费者成功处理了。消息协议通常会提供一个确认机制,允许消费者向他们连接的MQ服务器发送确认。确认机制是否启用一般在消费者订阅的时候决定。

取决于使用的确认模式,RabbitMQ可以在消息从MQ服务器发送出(写入TCP Socket)后立刻就将其当做已成功处理,或者当收到来自消费者显示的(手工的)的确认后。

手动确认模式

消费者手工发送的确认可以是以下一种协议方法:

  • basic.ack(deliveryTag,multiple) 用来确认成功消息(positive acknowledgements)
  • basic.nack(deliveryTag,requeue,multiple) 用来确认失败的消息(negative acknowledgements)
  • basic.reject(deliveryTa,requeue) 用来确认失败的消息

确认成功简单的令rabbitMQ将消息记录为已发送并丢弃。使用basic.reject
方法令RabbitMQ记录消息为发送失败,但仍然需要丢弃。

自动确认模式

在自动确认模式(automatic acknowledgement)中,消息在发出去后就被认为是已成功处理。这种模式损失数据安全性来换取消息的高吞吐量,如果与消费者的TCP连接或者消息通道在成功发送前关闭了,则MQ服务器发送出的消息就丢失了。因此自动确认模式应该被认为是非数据安全的,应谨慎使用。

如果要使用自动确认模式,还有个要注意的地方是消费者的负载。手动确认模式典型的使用会在消费者端定义一个有限大小的队列(prefetch)用于存放未处理状态的消息。然而自动确认模式根本无此限制,因此有可能造成消费者服务器超出负荷,导致堆内存不够用而被操作系统终止进程。因此,只有在消费者能够已稳定并高效的处理消息的前提下,才建议使用确认模式。

RabbitMQ手动确认示例

1,确认一条消息传递成功

JAVA库使用 Channel#basicAckChannel#basicNack方法分别来实现协议中定义的 basic.ackbasic.nack方法。示例如下:

// 假设已存在channel实例

boolean autoAck = false;
channel.basicConsume(queueName, autoAck, "a-consumer-tag",
     new DefaultConsumer(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Delivery(String consumerTag,
                                    Envelope envelope,
                                    AMQP.BasicProperties properties,
                                    byte[] body)
             throws IOException
         {
             long deliveryTag = envelope.getDeliveryTag();
             // 确认一条消息成功传递,消息将会被RabbitMQ丢弃
             channel.basicAck(deliveryTag, false);
         }
     });

2,一次确认多条消息传递成功

手工确认模式可以通过批次确认来减少网络流程,通过将 确认方法的的multiple参数设置为true。注意,basic.reject是没有这个参数的,RabbitMQ引入basic.nack方法带这个参数,该方法作为拓展协议的一部分。

multiple参数被设为true。RabbitMQ将会确认所有传递标签小于给定数值的消息。比如通道Ch上有未确认消息,它们的传递标签是5,6,7,8,如果有确认带的传递标签是8,且multiple参数被设为true,则5-8消息都会被确认;如果multiple参数被设为false,则5,6,7消息仍未被确认。示例如下:

// 假设已存在channel实例

boolean autoAck = false;
channel.basicConsume(queueName, autoAck, "a-consumer-tag",
     new DefaultConsumer(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Delivery(String consumerTag,
                                    Envelope envelope,
                                    AMQP.BasicProperties properties,
                                    byte[] body)
             throws IOException
         {
             long deliveryTag = envelope.getDeliveryTag();
             //确认所有传递标签小于deliveryTag的消息已成功传递,并丢弃它们
             channel.basicAck(deliveryTag, true);
         }
     });

3, 确认消息失败并重新入队消息

有时消费者无法立即处理传递来的消息,但其他消费者有能力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让消息重新入队并让另一个消费者接收和处理它。basic.rejectbasic.nack是用于此的两种协议方法。
上面两个方法通常被用于确认消息传递失败,MQ服务器可以丢弃这些消息或重新入队。可通过requeue参数来控制,当设为true时MQ服务器会将指定传递标签的消息重新入队。示例如下:

// 假设已存在channel实例

boolean autoAck = false;
channel.basicConsume(queueName, autoAck, "a-consumer-tag",
     new DefaultConsumer(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Delivery(String consumerTag,
                                    Envelope envelope,
                                    AMQP.BasicProperties properties,
                                    byte[] body)
             throws IOException
         {
             long deliveryTag = envelope.getDeliveryTag();
             // 确认传递标签为deliveryTag的消息传递失败,并丢弃它
             channel.basicReject(deliveryTag, false);
         }
     });
// 假设已存在channel实例

boolean autoAck = false;
channel.basicConsume(queueName, autoAck, "a-consumer-tag",
     new DefaultConsumer(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Delivery(String consumerTag,
                                    Envelope envelope,
                                    AMQP.BasicProperties properties,
                                    byte[] body)
             throws IOException
         {
             long deliveryTag = envelope.getDeliveryTag();
             // 传递失败,重新入队
             channel.basicReject(deliveryTag, true);
         }
     });

如果可能RabbitMQ会将重新入队的消息还放在它原来的位置,否则就放到尽可能离队首近的位置。假设某一瞬间出现,所有消费者的预取队列(prefetch)都已经满了(无法再接收消息),则会出现一个重新入队/重新传递的循环,造成网络带宽和内存资源的消耗。消费者需要追踪重新传递的数量,丢弃确认失败的消息,或经过一定时延后再重新入队。

使用 basic.nack可以同时入队多条消息,它比basic.reject方法多了一个multiple参数,示例如下:

// 假设已存在channel实例

boolean autoAck = false;
channel.basicConsume(queueName, autoAck, "a-consumer-tag",
     new DefaultConsumer(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Delivery(String consumerTag,
                                    Envelope envelope,
                                    AMQP.BasicProperties properties,
                                    byte[] body)
             throws IOException
         {
             long deliveryTag = envelope.getDeliveryTag();
             // 确认所有传递标签小于deliveryTag的消息传递失败,并重新入队它们
             channel.basicNack(deliveryTag, true, true);
         }
     });

在手动确认模式下,如果传递的通道关闭或失去连接,则通道上未收到确认的消息会自动重新入队。这包括客户端的TCP连接丢失,消费者应用程序(进程)故障以及通道级协议异常。

考虑到消息会重新入队,消费者需要保证对消息操作的幂等性。被重发的消息,携带的redeliver会被RabbitMQ设置为true,这个参数在消息首次发送时是false。注意,一个消费者可能会收到上一次被其他消费者收到过的消息。

消费者常见错误:重复确认和未知标签

如果消费者对某个传递标签重复确认,会导致RabbitMQ报通道异常:PRECONDITION_FAILED - unknown delivery tag 100。如果使用不存在的传递标签页会报相同异常。

其他会报unknown delivery tag的场景是,确认消息的通道与接收消息的通道不同。谨记,消息传递确认和消息传递必须是同一通道。

通道预取设置(QoS)

因为消息是异步发送(推送)到客户端的,所以在任何给定时刻,通常有一个以上的消息“正在运行”。另外,来自客户端的手动确认本质上也本质上是异步的。因此,存在一个未确认的传递标签滑动窗口。开发人员通常会希望限制此窗口的大小,以避免在用户端出现无限制的缓冲区问题。消息协议通过使用basic.qos方法设置“预取计数”值来实现 。该值定义通道上允许的未确认交付的最大数量。一旦数量达到配置的数量,RabbitMQ将停止在通道上传递更多消息,除非已确认至少一个未处理的消息。

例如,假设在通道Ch上有未确认的传递标签5、6、7和8,并且通道 Ch的预取计数设置为4,RabbitMQ将不会在Ch上传递任何消息,除非至少有一个未完成的传递被确认。当消费者在通道Ch上发送确认,deliveryTag设置为5,RabbitMQ会注意到并再传递一条消息。

预取计数对消息吞吐量的影响

通常,增加预取将提高向消费者传递消息的速度,但传递但尚未处理的消息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RAM消耗。找到合适的预取值是一个反复试验的问题,并且会因工作负载而异。100到300范围内的值通常可提供最佳吞吐量,并且不会带来压倒消费者的巨大风险。更高的取值经常会碰到收益递减的规律。

参考资料

Consumer Acknowledgements and Publisher Confirms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后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