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动物

生活有时候就是如此,你费尽心思,却讨不到好。你随意而为,可能又有意外惊喜。

譬如说今天下午,加了一位姐姐,我一看她朋友圈,全是四处旅游的照片。而且都是出国游,又是日本,又是马来西亚的,还有法国、德国、意大利……

我上去第一句就是:厉害了我的姐,你一年就把别人一辈子的地方去遍了。

她说:喜欢旅行。

我问:天天到处旅行?

她说:没事就去旅行,顺便赚点钱。

一听这话,我就知道,有可能是之前很火的WV梦幻之旅。

我试探性地问:做代购吗?

她说:是。

我又进一步问:代购的产品有没有限制?

她说:全球最大的VIP会员制团购度假旅游俱乐部,代理25000条线路。

原来如此。

我说:挺好的。

我想,删了吧,又觉得是否有点冷酷无情?

于是我又问:你是全职吗?

她说:不是,我有正式工作。我考察了半年,参加了三个旅游套餐才决定加入的。

想了想,哪怕只是萍水相逢,我还是要忍不住说道说道。后来的聊天我也截图发朋友圈了,我还专门叫安妮帮我把她的头像和名字打了马赛克。

这位姐姐说她上网查过,但觉得跟实际的有所差别。说WV在中国没有落户,就像当年的安利一样。

我乐了。心想,你是真不懂还是装傻?

我说:完全不一样好吧,安利是全球最大的直销公司,在中国也拥有合法的直销牌照,除了拉人头,人家还兜售具体的产品。而旅游是服务业,哪有具体的产品,又何谈直销一说呢?

她说:会有的。而且我主要是自己旅游还可以省点钱。

我说:如果真是每年交点会费,然后就可以省很多钱出去旅游,那也挺好。关键是你能独善其身吗?

她说:我本来就没想着拉人。我和几个朋友都要旅游,这样还便宜。

我说:普通家庭一年安排两三趟国外游已经很不错了,你为此每个月都要去,是省了呢还是拉高了消费呢?

然后后面就是我的几条说教式忠告,诸如天下没有掉馅饼的美事之类云云。我知道,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已经不能愉快地再聊下去了。

也不知道憋了多久,那位姐姐回了一句:我出去买菜了,我们可以聊点与工作无关的事。

哈哈。

我不会聊天,所以把天聊死是我的常态。对于陌生人我倒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但对于熟人或者朋友,有时候就显得有点尴尬。

这应该是情商低的表现,会吃很多哑巴亏。我明明心地善良,为别人好,但因为不懂表述,对别人的情绪不太敏感,就导致对方听到耳朵很不舒服。

以前我总是对此不以为然,但我知道,不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给自己扣上一顶“我本如此”的帽子后就拒绝改变。

我应该改变,陈老师说过一句话,情商也是能力的一部分。所以不懂得处理好与人打交道的感受,也是能力不足的表现。

的确如此。

以前,在工作上我常常觉得事倍功半就是这样,不得法。

理财规划是一项绝对理性的事,需要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有科学合理地规划,甚至我听到过有人认为学习理财过后,每花一笔钱都会权衡利弊,觉得生活过得太过于程式化,不够随性。

但这就是事实,如果要靠感性,全凭自己喜好安排财务,除非特别有天赋,那肯定会是一团糟。工资一发你就为马云做贡献,接下来一个月只喝西北风了。

所以,在和很多客户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会延续和强调这种理性到近乎冷血的方式。你应该怎么怎么做,而不是你想怎么怎么做。

除非绝对理性的人,否则大部分人都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我自己的生活我自己想咋安排咋安排,轮得上你来指手画脚?

结果往往交流到最后,就成了一种对立局面,搞得很尴尬。我也不断地反思,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哪怕心再正,要是不得法,一样没有好的结果。

人总是容易收情绪感染,不容易被逻辑说服。而我在和别人交流过程中,老是以一种比较死板和教材式方式在沟通,就处理不好客户的感受。

这也是很多销售最后无法达成共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没有处理好客户感受。

人可真是很任性的,有时候全凭感情办事,尤其是在不讲理的年代。

这让我想起了丁元英的一句话:众生从来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

可现实是,我们就生活在这么一个实实在在的尘世,无数人撞得头破血流才会得出一个道理:此路不通。还是老老实实按规矩办事才是正道。

以前我是靠自己喜好做事,不喜欢交际,我就顾影自怜,不喜欢献媚讨好,我就趾高气扬。说起来还可以用一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风言风语宽慰自己。

实际上,只是对改变所要带来的痛苦心生逃避和胆怯罢了。

天知道我是有多羡慕那种为人处事游刃有余,能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八面玲珑的人。

就是那种我以前嗤之以鼻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情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