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应届生,老油条轮流布置任务欺负我!

关注公众号【高校计算机联盟】,加入程序员交流圈

01

 

虽说互联网不像传统企业,新人沦为“打杂工”,但最近看到个帖子,貌似真实情况与这并无异:

 

“部门除了我共8个人,每个人都是工作3年以上,作为唯一一个应届生,大家轮流给我布置任务!”

 

有老员工对此情况给这位新人出招:

 

“如果你手上有其他人布置的任务,你就直接跟下一个人说,xxx布置的任务还在完成中,这两个优先级哪个高?要不然你跟xxx商量一下,作为研发人员即使没有老员工也会有很多产品轮流给你布置任务”

 

“别把别人想太坏,大家都是应届过来的。你这才正式工作三个月,不可能给你直接怼大又急的需求,给你点活不是说故意埋汰你,而是为了让你年底绩效有东西写。有成长,没故障就是一个应届生最好的绩效”

 

02

 

其实除了那些故意刁难新人或者懒得一批啥事都让人去打杂的,大多情况下,多干些活对于新人在职场技能和技术提升上的助力还是很重要的。

 

比如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有Mentor制度,目的是为了帮助新员工快速熟悉工作环境,以及帮助工作技能和个人成长的提升,即所谓的“传帮带”。

 

这种制度不仅让新员工得到成长,同时也约束了老员工与其之间的关系,有些老员工带得好,后面绩效大家也就都好了。

 

关注公众号【高校计算机联盟】,加入程序员交流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好比之前的老师傅,或者说和读研读博时期的导师一样,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多重实战经验教训,人生捷径倒也谈不上,但至少能告诉你一些不必要踩的坑,跑起来的速度会更快一些,方向更准确一些。

 

那么这种“经验的传递”是如何达成的呢?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重复的工作加深某一块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说“我告诉你要怎么样做,所以你就学会了”,当场学会,明天就忘,等于白学。

 

03

 

很多事情在老员工看来是“我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取得突破”,而到了新人眼里或许就变成了“怎么这么多活”,“为啥每天都是这些事情,没有新鲜感”。

 

这里要说的是,初入职场可以有过人的能力,但要有“学徒”的心态。那些简单但必须的、低技术含量但重复的工作,不是对时间的浪费,而是长期的积累。

 

心态摆正后,就涉及到“时间管理”了,活太多干不完那就分三步走:搞清目的,搞清优先级,搞清风险点。单个列出来一对比就很清晰了,不要怕讨论,不讨论才会出问题。

 

这不由让我想起令狐冲与风清扬的故事,不知道的可以自行科普一下。

 

总之在新人进阶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既是学生又是导师,导师教会学生,学生反哺导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关注公众号【高校计算机联盟】,加入程序员交流圈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