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快应用的看法

转自: 文章来源


一不小心前端又出新框架系列。

国内厂商联合起来推出快应用,说说看法。

与小程序相同点

  1. 前端技术栈:毫无疑问所有类似方案都只能是前端技术栈,从社区成熟度,开发者接受程度,开发效率各方面没有对手。
  2. native 能力:都提供了比 web 更多的 native 能力。
  3. 即时/离线:跟 web 一样即点即用,跟 native 一样离线使用,前提是应用不复杂,体积限制在1M以内,当然以后复杂了也可以做分包。

与小程序的不同点

  1. native 渲染:快应用使用前端技术栈开发,native 渲染,性能体验会比较好,看代码挺像是直接拿 RN 改改用了,不过发布会上没提到 RN,而小程序目前是webview渲染。
  2. 自定义框架和规范:与小程序不同的开发框架和规范,快应用更像 vue 的写法,文件结构不一样,样式上因为使用native渲染,只支持 flexbox 布局,CSS 属性的支持程度上不如 webview 渲染的小程序,能力会弱一些。
  3. 系统级能力:目前看起来小程序没有的只有deeplink和push,通过url唤起快应用的deeplink,以及跟原生一样的push能力。

优势

  1. 流量:目前看起来,对开发者来说,使用快应用最大的理由就是厂商的流量扶持,而这是不是个优势还得看各厂商的扶持力度。
  2. 反垄断:小程序腾讯有绝对控制权,开发者把身家性命都放在腾讯的平台里,可能会导致任人宰割,自身对应用的控制力也弱,多一个渠道多一份活路。
  3. 其他:native渲染,deeplink入口,原生桌面入口,push能力这些目前相对小程序算是有一些优势。

劣势

  1. iPhone:联合再多的厂商,也联合不到苹果,中国高端手机市场 iPhone 份额高达85%,做快应用要不就是放弃这部分用户,要不就是针对 iPhone 再做一套,这个成本划不划算只能看能从厂商流量扶持里拿到多少好处,否则为什么不开发小程序。
  2. 跨公司合作:一个大公司内跨部门协作都困难,何况跨N个公司的合作,而且还没有一个站在上一层的领导者,要做成非常困难。
  3. 社交:快应用缺乏微信的社交场景能力和传播手段,推广拉新成本仍不低。

看法

移动开发向前端技术栈倾斜,原因:

  1. 超级APP,业务越来越多,为了减体积和动态发布能力,大部分业务使用前端技术栈开发。
  2. 普通APP,拉新成本高,用户装APP的意愿低,开始尝试转向即开即用的H5/小程序和类似平台拉新。

普通业务开发,按目前趋势越来越倾向前端技术栈,即使是独立APP,展示型业务在 APP 里也会倾向用前端技术栈开发,从开发效率/跨平台/动态性都很有优势,劣势是性能体验稍差,这点长期可以靠机器硬件的提升,短期可以用类似RN方案。

小程序为这样的需求提供了个很好的平台,但缺陷是开发者对应用没有控制力,无法 push 触达唤起用户,入口也一般,生命线掌握在腾讯上,快应用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提供了另一个选择,不过不支持 iPhone 仍是个几乎无法解决的致命缺陷,加上上述提到的劣势,总体上不看好。这种事可能得由 google 联合苹果一起做才有戏。

native VS web 这个话题从 08/09 年开始开始到现在都没有结束,因为各有不小优势,即使是现在 web 技术栈占上风,原生 APP 的性能体验,快捷入口,品牌认知这些优势仍是不小,而且技术的发展同时给 native 和 web 两种模式提供了利好,并没有倾向其中一方:对于 web,硬件提升使得体验越来越好。对于 native,运营商无限流量的时代和越来越大的存储空间使得用户装 APP 成本下降,这两个开发模式在很长时间内仍是融合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