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属性?风险偏好?个性化定制?还要在被骗多久才能醒……

投资者属性?风险偏好?个性化定制?还要在被骗多久才能醒……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有道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然而现实是专业人士专业地坑着业余的人……

大家在各类渠道购买理财产品前通常会问自己什么问题?你的投资者属性是什么?或者说风险偏好? 是不是这类?

我想即使你自己不问,也会有系统会跳出来问你

(比如这份东东是不是很眼熟)

投资者属性?风险偏好?个性化定制?还要在被骗多久才能醒……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大部分机构在售卖理财产品前往往问提供一份类似的问卷旨在了解投资者风险偏好(通常你会被归为积极、稳健、保守这三类投资者属性中的一项)已至于匹配其适合的产品,美其名曰合理的专业的个性化的资产配置……

就拿自己而言 ,我做过无数的投资者属性调查,风险测评等等 不管哪类金融机构基本上我都属于高风险承受能力,积极型。最可笑的是了解我投资风格的人都一致认为我属于保守型。事实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所谓保守型,不是不愿意承担高风险,而是一点风险都不愿承担……

不信?很多人会质疑既然如此为何还会有那么多人跳到那些高风险传销庞氏骗局当中?

因为那些骗子宣传口号是保本保息年化收益XX%


为什么谁都知道银行理财是最笨的一种方式何以那么多人仍旧趋之若鹜地排着长队购买?

因为他们潜意识认为是保本保息年化收益XX%


为什么喊了这么多年的大资管化,资产证券化,却发现居民存款余额仍旧高居不下?

因为他们认为存款是风险最最低的理财方式,可以达到保本保息年化收益XX%的最稳妥的方式


所以你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就是那个不愿承担一点风险的投资者(这并非过错,也没啥不好意思的)所以我们吃饱了撑得去做那些个投资者问卷浪费时间干嘛呢?关于这类东西有多么不靠谱,参考我上一篇文章《近日,一纸投资者风险承受调查问卷坑了多少人》所有的这些投资者属性测试的唯一目的仅仅是帮助金融机构甩锅用的。

按照所谓的个性化资产配置,哥很不幸的会被某些智能投顾平台匹配出一堆我不想要的“垃圾”

比如某某40%主题股票基金,30%某某全球海外QDII基金,20%的指数基金、10%的货币基金。

而万一被归入低风险承受能力的你,可能会被塞上另一堆“垃圾” 比如60%债券型基金,30%的货币基金,10%的指数型基金。

这些东西有用吗?我用了10年的血泪史告诉大家没有任何卵用……以后我会专门告诉大家真正的资产配置不是给奋斗在温饱线上的小白领或中产的而是给那些已经过了财务自由的人士做的。

那么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最该关注的是什么?记住一句!! 忘记该死的投资者属性。专注于研究产品工具的属性。

有人会问,一些券商机构、智能投顾平台或者一些基金定投网站上都会强制出现风险测评,我该怎么办?

回答是:“怎么不差钱怎么选,你要做的就是能选择任何能买到的产品……目前的方法是选到最高一级的风险就行了,这个很容易……但是你心中要忘掉这个狗屁的风险属性。我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拿到入场券然后研究产品的属性

不懂?举个栗子.(每篇文章的精华部分,李老师的独家私货时刻来了……)


就拿大家最热衷的话题基金来说,品种怎么选?很多人会推荐稳健型的比如沪深300,上证50ETF这类优质蓝筹对不对?

那么为何?因为稳健吗?因为业绩好吗?因为很多分析师大咖们也说好?对于理财小白的你而言可能觉得我什么都不懂,专家推荐的一定不至于太不靠谱,我身来胆小,高风险的东东肯定不适合我,所以我先试试这些基金再说……

这个不叫研究产品属性,你研究的只是你自己的投资者属性,因为我是保守的所以我挑个保守的基金好了。那一刻起你已经被忽悠了……

什么叫关注产品属性,还是拿上证50ETF举例(上证50指数相当于上交所上市的50只最大市值的一揽子股票组成的指数

今年基本上属于一枝独秀的存在。获得超过16%的年化涨幅(得意与在中小板尸横遍野的情况下的跷跷板效应……)

投资者属性?风险偏好?个性化定制?还要在被骗多久才能醒……_第3张图片
50ETF周K线走势图

你搞懂了50ETF是什么东东之后,就知道理论上你自己同时买入这50只股票相当于自建了一个50ETF基金还免去了管理费是这个道理吧…… 很多人会说太麻烦了,我不累死啊。那么如果我告诉你只需买5只金融股基本上就能覆盖掉50ETF大部分收益你信不信?

便于小白理解,我在给一张图,大家可以看到50只股票里面权重最大的是金融业。(足足超过64%)

投资者属性?风险偏好?个性化定制?还要在被骗多久才能醒……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投资者属性?风险偏好?个性化定制?还要在被骗多久才能醒……_第5张图片
中证银行指数周K线

看到没有是不是走势很像,比如你把资金分成5份挑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各买入一份。组成的这个银行股组合收益不会比50ETF差……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我为毛要这么烦,买一个50ETF不就够了吗 为何要自己买5个股票?

因为可以打新股啊!!打新股啊!!打新股啊!!打新的收益大概在5-15%之间看个人运气,未来有空我会交大家一些打新技巧(按这两年的政策打新必须持有相应市值的股票,我们业内称为打新门票)所以门票的收益不重要,关键在于我们要申请这个资格必须持有股票。而持有的基金是不算做市值的!!! 你买50ETF没有资格参与打新。

所以各位小白们,你们认为的高风险工具股票 如果合理运用恰恰风险并不高于你认为的基金!!!!且收益还要高出一大截(门票市值收益+打新收益) 看到这里,是否觉得错过几个亿了……没办法这个社会唯独不缺的就是套路 ,(我貌似又说了很多不该说的,断了很多人财路是不是……)

最后帮大家来理一下,忘记自己的投资者属性,专注于理解并掌握产品(金融工具)的内在属性才是为正道

本文的重点不是让大家去买股票,而是让大家认识到投资理财中最重要的关键点。

未来会继续展开挑选产品的各种门道。

我是小李飞道,独家原创的投资理财干货,经典书籍的阅读分享……持续不断地为您深扒那些资本市场的伪善与套路。 获得这些只需一个轻轻的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资者属性?风险偏好?个性化定制?还要在被骗多久才能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