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每天阅读《大话数据结构》这本书,顺便写一下个人读书总结,如果所写内容有误,欢迎指正。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的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和操作等相关问题的学科。
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是计算机中可以操作的对象,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输入给计算机处理符号集合。
数据不仅包括整型、实型等数值类型,还包括字符及声音、图像、视频等非数值类型。我们所说的数据其实就是符号,而且这些符号必须具备两个前提:
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整体处理。也被称为记录。
数据项: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在数据结构中,把数据项定义为最小单位,是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是在真正讨论问题时,数据元素才是数据结构中建立数据模型的着眼点。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什么是性质相同呢?是指数据元素具有相同数量和类型的数据项。
结构:不同数据元素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存在特定的关系,我们将这些关系称为结构。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也就是数据的组织形式。
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集合结构
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外,它们之间没有其他关系。各个数据元素是“平等”的。
2.线性结构
3.树形结构
4.图形结构
我们在使用示意图表示数据的逻辑结构时,要注意两点:
- 将每一个数据元素看作一个结点,用圆圈表示。
- 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如果这个关系时有方向的,那么用带箭头的连线表示。
物理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
数据时数据元素的集合,那么根据物理结构的定义,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数据元素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数据的存储结构应正确反应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存储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实现物理结构的重点和难点。
数据元素的存储结构形式有两种: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1.顺序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里,其数据见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关系是一致的。
这种存储结构类似于排队占座,数组就是这样的顺序存储结构。
2.链式存储结构
链式存储结构: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任意的存储单元里,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数据元素的存储关系并不能反映其逻辑关系,因此需要用一个指针存放数据元素的地址,这样通过地址就可以找到相关联数据元素的位置。
逻辑结构是面向问题的,而物理结构就是面向计算机的,其基本的目标就是将数据及其逻辑关系存储到计算机的内存中。
数据类型:是指一组性质相同的值的集合及定义在此集合上的一些操作的总称。
数据类型是按照值的不同进行划分的。在高级语言中,每个变量、常量和表达式都有各自的取值范围。类型就用来说明变量或表达式的取值范围和所能进行的操作。
按照取值的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分为两类:
- 原子类型:是不可以再分解的基本类型,包括整型、实型、字符型等。
- 结构类型:由若干个类型组合而成,是可以再分解的,例如,整型数组是由若干整型数据组成的。
抽象数据类型:是指一个数学模型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
“抽象”的意义在于数据类型的数学抽象特性。抽象数据类型不仅仅指那些已定义并实现的数据类型,还可以是计算机编程序者在设计软件程序时自己定义好的数据类型。根据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它还包括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
抽象数据类型体现了程序设计中问题分解、抽象和信息隐藏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