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老邪
全文共 6087 字,阅读需要 15 分钟
01
公元961年,25岁的李从嘉登上南唐的皇位,改名李煜,成为南唐第三位国主。
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国之主。
论继承权,李煜不是长子。李煜前面还有5位哥哥,老大弘冀野心勃勃,虽与宅心仁厚的父亲截然不同,但是他屡次立得军功,当仁不让地成为太子。
此时的李煜正沉迷于风花雪月,乐得做个富贵闲人,皇帝这个职位又累又苦,事情多回报低,还耽误他吟诗作画,谁稀罕。
虽然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李煜还是引起了太子的注意。
一切都是眼睛惹的祸。
李煜长得 【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他的额头宽大,脸颊丰满,天生的富贵相。悲剧的是,他的一只眼睛有2个瞳孔。在古代,那是天生的帝王之象,传说舜帝和项羽也有这样的瞳孔。
李煜的长相引得民间和宫内流言四起,搞得堂堂太子毫无存在感。
太子那猜忌的小眼神让李煜浑身不自在。
李煜心里苦,只好更加潜心钻研文艺,两耳不闻窗外事。天分+兴趣+优越的物质基础,使得李煜开挂一般,书法、字画、音乐、诗词无一不通,尤其他写的歌词,深受欢迎,堪称南唐顶级创作才子兼国民男神。
为了消除太子的疑心,他经常发一些朋友圈,表明自己志向是做个隐士,像渔夫一样快活自由:
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杆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又有: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但是墨菲定理告诉我们,越担心的事情越有可能发生。
公元 959年 ,在 4 位皇子接连夭折以后,太子弘冀也意外去世。
弘冀亲自验证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由于性格不同,弘冀和父亲李璟多次发生摩擦,李璟甚至一度扬言要把皇位传给弘冀的三叔 ,这个话引发的连锁效应就是心狠手辣的弘冀毒死了亲叔叔,随后自己连连做噩梦,终于在忧虑中一命呜呼。
李煜就这样躺着继承了皇位。(os:天子之相不是随便说说的)
02
然而这个江山虽然富庶,却是个烫手的山芋。
李煜生在五代十国,繁华的盛唐已随风远去,留下的是分裂、战争,弱肉强食。
南唐也曾有过短暂的强大和辉煌,但是后来却日益衰败。
而李煜接手的更是一个烂摊子。
迫于北方的军事力量,李璟时代南唐便主动表示归附后周,割让了半壁江山,每年缴纳数量可观的黄金、白银、绫罗绸缎,向宗主国称臣,父子二人自愿称国主而不称帝。
李璟也是个文艺范十足的皇帝,他的诗流传下来的不多,每首都是经典,有: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又如: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有这样一位爱好文艺,性格宽厚仁慈的老爸,李煜不仅完美继承了这些优点,更是将它们发挥到了极致。事实上,李煜比他的父亲更有文采,更宅心仁厚。
李煜有多仁厚呢?
他的臣子们直言进谏,批评他的短处,李煜的固定操作是:肯定-赞赏-奖励-不采用。
甚至有一次他沉迷下棋,大臣潘佑跟他说话,见皇上心不在焉,潘佑一气之下把棋盘掀翻,李煜气道:你是想学魏征吗?
潘佑也是个暴脾气,怒其不争地说:我不是魏征,因为陛下也不是唐玄宗。
李煜听了这句大实话,当场哑口无言。(想想现实中,能有这种肚量的领导也很罕见呀。)
李煜的弟弟从善曾经做了一件事,李璟去世之时从善在身边,他跟掌管诏书的官员索要诏书,官员没给。
后来官员告诉李煜这件事,换作别的皇帝,早就满腹疑心,一上台立即拿下问罪。
而李煜不走寻常路,不仅没有追究这件事,反而一如既往地关爱他。
在从善去宋朝被扣留后,李煜担心不已,连最爱的宴会都没心情办。
有诗为证: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性格宽厚、仁爱,他本身就是个看重情感的人,加之饱读诗书,爱好文艺,性格可以说很与世无争。
但是,这些优点放在一位帝王身上,在龙争虎斗的乱世之中,注定是一出悲剧。
李煜登基前一年,赵匡胤起兵推翻了后周,建立宋朝。李煜面对沙场点兵的赵匡胤,早就哆哆嗦嗦地又是写信表忠心,又是不断增加进贡,希望老赵放自己一马。
甚至连父亲去世,应不应该封谥号都先写信征求老赵领导的意思。
此时他躲在深宫中,沉醉于温香软玉、诗情画意,像末日狂欢一样尽情享受。每天过着【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的生活。
没了老爸的管束和哥哥的关照,他玩得更肆意了: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太阳已经高照,金炉依次点上香兽烟,华贵的地毯微微有些皱。美人舞姿翩翩,头上的金钗都掉了,醉意阑珊时拿过一支花来嗅,而远处的宫殿还能听到音乐声,到处是宴会的欢乐气氛。
△图为【韩在熙夜宴图】
南唐的国都金陵,自古就是个风流的地方,江南之地,鱼米之乡,富庶安逸。
这样的快活日子,赵匡胤能让他一直过下去吗?
03
由于老赵当时正忙着收拾各处的小国,且南唐还有一道天然的屏障--长江,李煜就这样纵情享乐,苟且偷安了10余年。
在这十几年间李煜除了继续讨好宋朝还做了什么呢?
他做了几件事:大力推崇佛教、误杀忠臣、任用小人。
随着皇后大周后和爱子仲宣、母亲的离世,李煜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再加上北宋的虎视眈眈,李煜大概是实在没辙了,转而向神明求助。
李煜自己开始潜心信仰佛教,并在全国大力兴建寺庙,鼓励民众出家。
但是兴建寺庙需要投入很多钱,僧人不仅不用交税,国家还要解决他们的吃住问题,南唐已经要向北宋进贡巨额的金银,这时候再耗费巨资兴建这些东西,无疑让国家雪上加霜。
而沉迷佛事让本就无心抵抗的李煜更加丧失斗志,沉迷于虚无,无心政务。
此时大臣们要么顺从皇上的心思,继续采取怀柔政策,要么置身事外。主张改革国家,兴兵打仗的臣子连连上书,李煜肯定他们直言进谏的勇气,但是全然没有采用。
这个时候,3位重要的忠臣被杀。
脾气这么好的李煜,臣子要死在他手上可是有点难度的。
但是李煜这样善良的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却成为他人借刀杀人的工具。李煜先后杀了能震慑宋朝的重要武将林仁肇、多次上书劝谏的才子潘佑、以及潘佑的死党李平。
南唐自断臂膀,宋朝虎视眈眈。
到 971 年,宋朝已经吞并了大部分国家,此时只剩南唐和它旁边的小国吴越。
与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南唐相比,宋朝不仅常年征战,而且准备充分。
赵匡胤准备动手了。
他先派人请李煜前往宋朝参加重要活动,想通过和平演变把南唐收了,李煜称病不去。
赵匡胤立即派出军队。
此前,他们在长江附近造船、演习,熟悉水上作战。
更有南唐人樊若水投奔去宋朝,为宋朝人造浮桥开路。
于是唯一的屏障长江也不成难题。974年,宋军大举过江,南唐军队屡战屡败。
此时李煜又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他启用皇甫继勋为作战总指挥,这个人表面主战,内心其实早打算投降。
因此他既消极抵抗,又到处宣扬北宋军队的强大,搞得军心涣散,人人自危。
然而他还要联合李煜身边的亲信,一起骗他战事良好,不用紧张。
李煜对真实的战况一无所知。
这一日他信步登上城楼,心情愉快。
没想到这一看差点没让他晕过去,只见大宋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自己被困在这里却毫无知觉。
杀了皇甫继勋 ,然而亡国的命运似乎已经无法扭转。
他的词作,也充满着繁华落尽的伤感,悲哀之雾,遍被华林。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坚守了半年,敌国吴越还趁乱打劫。
975年,金陵东面的重要门户润州被攻破,随后江西赶来的15万援军全军覆没,金陵成为孤城。
围困中的金陵城食物日益短缺,天寒地冻,越来越多人死去。在最后的一刻,李煜实在不忍心更多百姓受苦,终于决定投降。
李煜与他的40个臣子脱去上衣,屈辱地出城投降。
李煜曾想过自杀,为此他早已在宫殿里铺满了柴薪,随时准备将皇宫变成火葬场,但是大臣们苦苦哀求,还是让他心软了。
后来他回忆这个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仓促地向祖宗辞别之时,庙堂奏起别离的哀歌,他痛苦不已,对着曾与他朝夕相处的宫女们泪如雨下。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因为这一句【垂泪对宫娥】,后人多有微词,觉得他执迷不悟,国家都灭亡了不对先祖表示惭愧,却对着宫娥落泪不舍,这不是昏庸是什么。
但是这一句反而显出李煜真正的可爱之处来,一个赤子,一个诗人,永远是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的。
04
到了宋朝,赵匡胤并没有十分为难他,只是打趣地封他为违命侯。
李煜沉浸在亡国的痛苦中,每日喝得醉醺醺,以此麻痹自己: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只有酒精能让他活下去,无论白天黑夜,李煜都喝得不省人事,赵匡胤甚至担心他醉死。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上台了,从此,李煜的苦日子就来了。
当初投降的时候,李煜求死心切,宋朝将军让他多拿点钱财,他只是随便整理了一些,还惦记着给臣子们分一些黄金,自己拿的却不多。
结果一到宋朝,就发现钱财很快不够用,日子过得穷困不已。
更倒霉的是,好色的赵光义竟然开始觊觎美貌的小周后,不时让她进宫去,一去就逗留多日。
变态的赵光义还让人参观他的行为艺术,并让画师画下那些艳照。
小周后受了此等侮辱,回来就哭得不省人事,哭累了对李煜破口大骂。
可怜李煜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现实的悲惨,和往日的奢华形成巨大的落差,可想而知对李煜这颗敏感多情的心造成怎样的冲击。
无论是清醒时还是睡梦中,过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眼前重现。
回想那时去打个猎,队伍浩浩荡荡,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秋天了,江南的景色犹如一卷水墨画,哪像这北方又冷又无聊: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活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为了活命,其他被俘的国君都安安分分,夹着尾巴做人,不敢乱说话。
但是李煜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谄媚,在他的诗作里,倾注了无限的眼泪、痛苦和哀伤,这些哀伤像江南的烟雨,连绵不绝: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这些哀伤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些哀伤像金陵城外的长江水,无边无际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一生的绝唱,凄美得令人不忍卒读。
面对着春花秋月,这世间最美好的景致,他已经再也承受不了,这些东西为什么总是不断地出现,来提醒他失去的一切呢?那些精致的亭台楼阁应该还在,只是物是人非,你问我能有多少忧愁,就像长江水一样一刻不停地流下去,没有尽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七夕之夜,李煜让歌妓演唱他的这首词作,他已经愁肠欲断。
可赵光义听到了,只觉得刺耳,心想:在我宋朝公司打工,包你吃住,还给工资,竟然不知道感恩,整天写这些酸溜溜、怨气重的东西,让人以为我这个老板亏待你。
再加上之前听说李煜对南唐旧臣说起后悔误杀了潘佑、李平,赵光义早就不满。他的眼神杀机四起,叫来弟弟赵廷美 ,笑盈盈让他带去一壶酒赏给李煜。
这位皇弟是李煜的粉丝兼好友,见是他送来的,李煜不曾怀疑,喝下了那杯掺了牵机药的酒。
不久,他的腹中剧痛,身体抽搐,头和脚扭作一团,痛苦地死去了。
生于七夕,死于七夕,年42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05
尼采说过一句很动人的话:一切文学,我独爱以血书写者。
司马迁忍受宫刑的惨痛写成伟大的《史记》,而李煜以刻骨的亡国之痛写成那些不朽的诗篇。
很难说如果没有亡国,他会不会有这样深刻的痛苦,有这样哀伤至极的文字。
李煜不是一位好皇帝,他不懂治国,不擅长策略,更不会用人。
他的前半生享尽荣华富贵,坐拥物质与精神的富足,后半生却历尽亡国的耻辱、生活的穷困、精神的折磨。
但是他没有浪费自己的才华,他用南唐三代的富贵,盛唐百年的余韵,用自己生命的血和泪创造了那些诗词,让我们今天读来都觉得美得令人断肠。
张爱玲《倾城之恋》的结尾写到:
……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或许历史也是为了给李煜一次亡国,一次打落人间的历练,在痛苦中孕育出那颗光彩灼人的珍珠。南唐灭亡了,无数人在战争中死去,倾城倾国的故事中没有美人,只有一曲令人断肠的词调。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王国维评价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在李煜之前,歌词跟那些演唱歌曲的歌妓、乐师一样身份低贱,内容低俗,而李煜之后,欧阳修、苏东坡等士大夫们开始为歌词注入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意义就像鲍勃迪伦凭借歌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样,我们才发现:原来歌词不仅只是用来歌唱男欢女爱的,它就是文学。
所以才有了宋词。
李煜,这个被北宋打败的亡国皇帝,却用文化征服了大宋,他的一生,从未被俗世扭曲,从未失去赤子之心。
这未尝不是一个传奇。
往期推荐:
曹植:曾经有一个王位摆在我面前
孟浩然:平生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