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 better,do better.

Feel better,Do better.——感觉好时才能做得更好。

换言之,感觉不好时,事情会更糟。

在生活中,被指责被羞辱的时候,你会不会想,对方是想通过让你难受的方式激励你做得更好?当你遇到不公正对待时,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决定是什么?就算听从了,和对方关系如何?

当突然被分手或背叛,生气、失落、悲伤的情绪之下,那段时间的举动和话语,往往后悔一百年。而有些人选择了旅行,过段时间再回头看,云淡风轻,优雅转身。

当我们小时候,爸妈是不是有一种观点,我打骂你是为了你好!当我们也为人父母,惩罚孩子时,是不是也秉承着这个观点,要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让他感到痛苦,他才会长记性,从此不再犯!结果如何?

Feel better,do better.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生大宝那年,很流行一篇育儿文《中国婆婆看外国媳妇教育孩子》。

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对于育儿小白来说,可谓是涨姿势。

但是其中有一段“暂停”,我和朋友喵模仿过,觉得不太对。学习了正面管教之后,更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这段是这样的:

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 处转悠。苏珊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最后,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 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托比,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 室,关了禁闭。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过了一会儿,托比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 妈,我错了。”苏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我知道。”苏珊打开门,托比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

关禁闭是一种“暂停”,暂停现在的行为和交流,希望孩子独自去反省。文中的孩子的确受到了教育,达到了家长的要求。

可是我和喵的实验结果却是,孩子在屋里哭的撕心裂肺,什么都答应得好好的,结果一出来,忘得干干净净,有时还变本加厉。根本不可能挂着两行泪去弥补错误啊。

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们来看看《3-6岁的正面管教》是怎么说的。

父母们从哪里得到了一个荒唐的念头,认为为了让孩子守规矩,父母就应该让他们感觉到羞愧、耻辱,甚至痛苦?

孩子们在感觉到鼓励、情感联结和爱时,他们才更有动力合作、学习新技能,爱并尊重他人。

一、惩罚性的“暂停”加重负面情绪

惩罚性的“暂停”,是面向过去的,使孩子们为他们做过的事情遭受痛苦,实际上不会鼓励他们为将来的行为做出好的决定。

对于四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逻辑能力,羞辱和惩罚性的“暂停”,比如关禁闭,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恐惧,让他不知所措。

对于更大的孩子,也会产生不公平的心理。就算用禁闭让孩子“改正”了,也是暂时性的屈服,滋生更多负面情绪。

根据蒙特梭利的理论,孩子不需要家长的惩罚,每一次惩罚都是对孩子智力水平的伤害。

这么说,可能更能引起家长们的警惕,很多家长总是更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正面管教认为,一个缺乏归属感的孩子,是不会有好的表现的。

二、当孩子感觉好的时候才会做得更好

科研表明,当我们心烦或生气时,我们用的是低级的动物脑,就无法运用自己大脑中负责理性和平静的那一部分。

这个时候要求孩子和家长讲道理或者想办法加以改进,比登天还难。

所以,必须先冷静下来,恢复理智,才能一起解决问题。

积极的非惩罚的“暂停”,对每个大人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让孩子自己布置“积极暂停角”,放上喜欢的玩具和温暖的抱枕,或者音箱,给它命名,比如冷静太空、南极洲或者仅仅是我的小床,这个地方不是让人恐惧的,而是孩子喜欢的,恢复冷静的地方。

这个奇思妙想的空间真的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因为它消除了“暂停”的负面意义,并使得冷静下来变成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技能。

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气愤,沮丧的时候,不冷静时说话做事都会越弄越糟,学会了积极暂停,这是一笔宝贵的情商财富。

三、家长的态度是建设性的还是发泄情绪

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就是孩子,什么是与孩子的年龄相称的行为,将有助于家长不要去期望那些超出孩子能力范畴的事情。

这样,家长的心态就会更加开放,去考虑惩罚外的更多选择。

“暂停”就不会被用作一种惩罚,而作为给孩子时间冷静下来的一种方法。

当你的孩子出现“问题”时,你可以建议:“去让你“感觉好起来的地方”怎么样?”

如果你的孩子拒绝,就问是否愿意你和他一 起去。小年龄孩子更需要陪同。

要记住,目的是为了帮助他感觉好起来,而不是强迫他去。

当孩子还是拒绝去,继续让你不能接受的行为,那么家长就需要冷静了。告诉孩子妈妈要去“积极暂停角”了,这也是一种示范。

让孩子看到一个发怒的大人,暂时离开,回来又变得和蔼可亲,对他们是最好的带动。

记住一定告诉孩子等你感觉好起来,就会回来。如果少了这个环节,就成了冷战。

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妈妈生气后躲到房间,叫她她不应,喊吃饭不吃,我和爸爸对她各种哄,还是不理睬,这虽然暂停了,但并不是“积极暂停”,需要他人的取悦来感觉好起来,就把自己的快乐交给别人来决定,并不会真正快乐。


所以,当“暂停”被用来鼓励、安慰和教孩子冷静的技能时,它就能成为有效而恰当的养育工具。

当孩子的情绪或行为失控时,指责、惩罚,或者奖励、贿赂可以暂时取得效果,似乎“立竿见影”,父母觉得省事儿也有成就感。

但从长远看,孩子内在压抑的情绪会爆发,特别是到了青春期,自身的力量有一定的凝聚,这个时候孩子容易出现通常所说的“叛逆”行为。

正面管教中让孩子感觉好的工具还有很多,如鼓励、共情、特殊时光、拥抱、选择轮,可以综合运用。


说个我自己的例子。

挑战100天到30天左右,打卡开始懈怠,自己病了手机坏了各种原因请假的,三更半夜写着写着手机掉脸上的…五花八门…

我也请了一次假,不敢多请,每天早上醒来补打昨天的卡,想今天再憋一篇出来,结果又拖到第二天。

虽然还在继续,节奏乱了,每天都在补前一天的文,每天补打卡后又在焦虑下一篇在哪呢?

今天这篇又在补,饺子说,就算今天的,今日事今日毕。

我大大舒了一口气。

饺子开始做鼓励咨询,问我补文的感受想法决定。

在她的循循善诱下才发现,补文能达到持续写作的目的,但每天交完昨天的文,都在焦虑今天的还没写,焦虑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变得更不想写。

如果算作今天的,我就神清气爽起来。有了时间和空间,更有助于思考。

果然是感觉好,才能做得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Feel better,do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