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工作中坚守发光

《带灯》是贾平凹先生关于描写农村生活状态,政府基层工作的一本长篇小说。小说的序言部分如是写道“作者对当代中国乡村日常生活进行了全息式的观照,洞幽烛微、刻骨铭心,直抵日常生活和世道人心的纹路与肌理。”自己很喜欢的一本小说,颇有感触,不成熟的解析如下:

1、 小说梗概:

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容貌美丽却有点孤芳自赏的女大学生,来到秦岭的一个小盆地--樱镇镇政府工作,她的到来让樱镇有了一股新的气息。她的原名叫“萤”,因为不满书中描述“萤虫生腐草”的说满,她就改名字为“带灯”,意为带了一盏小灯在夜间潜行。作为综治办的主任,带灯每天都要处理樱镇各村的一些日常纠纷,面对的都是鸡毛蒜皮的纠缠麻烦,比如谁家婆婆生病了、为个啥事上访、元斜眼赌博、元黑眼违规办厂、帮助在大矿场得病的穷人争取赔偿权益……虽然带灯每天面对的是生活中无休止的纠纷,忍受着精神世界的干涸,但是她从未放弃追求自己的内心,她会带着一本书去山坡上去河边,看看远处的山,摸摸水中的鱼,想想书中的人。书中有23封她写给精神伴侣省政府副秘书长元天亮的手机短信书,也是她自我真实世界的写照。故事的结局有点悲哀,樱镇爆发的特大恶性的打架事件,让带灯在此事件中意外受伤,甚至作为“替罪羊”被处分降职,但是值得高兴的是,农民是爱戴这位“为民心,想民情”的乡镇干部的。他们自发给降职后的带灯做揽饭,煮了土豆黄豆绿豆芸豆蚕豆扁豆刀豆豌豆,又把山药木耳豆腐枣蔓菁豆角莲菜丁儿茄子丁儿白红萝卜丁儿烩进去,还有腊肉牛肉猪肉兔肉切成片儿炒了拌进去……工序复杂品种多,凝聚了她们对带灯的感谢与爱戴!所以不管结局怎么样本着赢得的这份情还是让人欣慰。

2、 语言评价

《带灯》从语言角度来看,可以说它是精心雕琢,每一个场景的描写,都会很带感,让你身临其境。书中23封手机短信尤其引人瞩目,语言优美,情深意真;对乡村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乡村赶集市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机盎然;对不同人物角色的话语描写更是让你觉得妙不可言,众生分辨率极高。总之全书语言的描写体现了贾平凹先生深湛高超的写实功力,不同人物的刻画也让人深入人心。

3、 对自身现实的联想

贾平凹在描写农村基层琐事的时候确实看着也让人心酸,比如喝农药的王随凤,再比如十三个家里贫困的妇女,她们健康的丈夫本想到大矿区谋生计,改善家庭,结果回来都是一个个都是体弱多病得了肺病,死的死,残的残,基本把家底都掏空了……突然想起自己在基层工作接触过的女性,确实有些特别可怜,感叹自己生活的单纯,珍惜当下!基层的工作是辛苦的,处理上访可以半夜爬起来,走村窜户,上沟下沟,被狗咬过,被蛇吓过……我也是在农村的基层工作,也经历过最基层的接触。离开江河已经有一年半了,可是记忆深处跟劳动服务站、村干部、村民打成一片还是犹新如昨日般:社会保障IC卡采集工作、发放、激活工作前前后后经历了半年,虽然辛苦、走村窜户、上山下坡、被晒黑、嗓子嘶哑,蚊虫叮咬……当看到一群农民热情真诚信任的眼睛,无不被感动;当后续把卡送到农民手中,被反复感谢赞扬,无不也一同欣喜;当休息之余,接到农民的一杯清水,吃着自家的柴火饭,望着远处翠绿的群山,心情无不舒畅。我很佩服带灯的耐心,她可以从容处理农村的这些没完没了的鸡毛蒜皮的琐事,她可以坐在炕上倾听妇女们把话说完,也可以很有魄力的把耍赖的人制服。我每天的工作也是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农村客户占了90%,在沟通与服务方面确实需要去学习带灯的耐心与热情,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包容,学会换位思考。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基层工作真心不容易,比如7月初的洪水灾害,当我问到当地政府朋友村干部,他们基本都守在抗洪一线,众志成城,保卫家园。为基层辛劳的同志点赞,也向他们学习这种吃苦的精神!

“我知道浩瀚是纤纤清泉汇聚而成,天的苍茫是我们每人一口一口气儿聚合而成,所有我要做一滴增海的雨做一粒添山的尘”,是的,在基层工作的我也愿如此,虽然渺小,微不足道到,但我也会为自己点一盏灯,在基层工作中坚守发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基层工作中坚守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