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座城--成都(一)

遇到一座城--成都(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遇到一座城--成都(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遇到一座城--成都(一)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遇到一座城--成都(一)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遇到一座城--成都(一)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震后匆匆逃往成都,想稍作休整,补足睡眠就马上回家,心有余悸的情况下,感觉再也没有品美食,赏美景的心境了。到了宾馆到头便睡,天昏地暗,直到被肚子吵醒,儿子和老公去吃了这里的特色串串,撸串,还是这里地道,虽不喜牛羊肉,但我得看看,饱饱眼福,选好的各色串串,在牛油底料煮沸,端上餐桌,特色秘制油碟配好,两人选配好串串,撸下蘸好料料,放入口中,配着酒水饮料及大饭盒的米饭,那种麻到爽,辣到high的感觉扑面而来,我的口水真的快不能控制了,被馋的落荒而逃!唉,去找我能吃的!在街上继续寻找,秦老太摊摊面(舌尖评选)的广告招牌吸引了我,点了特色豌豆拌面,细细的面丝盘在碗底,黄黄的豌豆洒在面上,配以绿色葱花,顶上的肉酱炒的油亮,飘着香的摆在眼前,细致的搅拌,慢慢的挑起,味蕾被全面调动,一碗下去,口舌之欲足矣!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回去继续睡觉,养精蓄锐!第二天收拾完已经十点多了,精神十足,到了成都最想看看都江堰,当初历史书上学的很模糊,前几年读余秋雨描写的都江堰,被深深吸引与震撼,今天既然来了就一定去看看!脑海里闪现着: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是吗?不读余秋雨我从来不觉得,长城中国的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吗?读了余秋雨才知都江堰竟然这样伟大!看秋雨这样说: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有了大家的推荐,怎能不走走看看,顺着景观道,看着两边所有为都江堰保留至今做出贡献的前人,走入伏龙观只是想看看李冰的雕像,切实感受这位有才智,有作为,造福后代至今的伟人,远观一下被分开的内江与外江流淌而去。继续走,便到了宝瓶口,这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听讲解说当时引水需凿穿玉垒山,但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用大火将岩石烧红,要烧很长时间 ,然后在早晚时候浇水 ,滚烫的岩石被冷水一激 就会开裂 ,然后再用工具撬 ,砸,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都江堰宝瓶口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惊叹古人的智慧与力量没有任何外力和高科技,但成就一点不逊当下。

      过了安澜索桥,来到飞沙堰才明白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真正意义再向前来到了都江堰的主体鱼嘴,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看着滔滔江水真的在鱼嘴这里被指挥的俯首帖耳,按照四六分水,二八排沙的比例,灌溉农田,防旱防涝。

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再读秋雨感之又深!                           

岷江滔滔至鱼嘴,四六二八分精准。                宝瓶限量心意遂,天府之土都江最!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到一座城--成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