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与Web 1.0区别

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现在流行的web2.0网站,这是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个新的概念。

维基百科上定义是:[url]http://zh.wikipedia.org/zh-cn/Web_2.0[/url]

Web 2.0 对电脑工业来说是一种商业革命,起因于开始把互联网当成交易平台,并企图去理解在新的平台上通往成功的规则。 [1]

Web 2.0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方式,通过网络应用 (Web Applications)促进网络上人与人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合作,其模式更加以用户为中心。典型的Web 2.0站点有:网络社区、网络应用程序、社交网站、博客、Wiki等等。

Web(在这里,指代“Web 2.0”)最早的概念包括常更新的静态HTML页面。而.com时代的成功则是依靠一个更加动态的Web(指代“Web 1.5”),其中CMS(内容管理系统)可以从不断变化的内容数据库中即时生成动态HTML页面。从这两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眼球效应则被认为是固有的Web感受,也因此页面点击率和外观成为了重要因素。

Web 2.0的支持者认为Web的使用正日渐以交互性和未来的社会性网络为导向,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通过或不通过创建一个可视的、交互的网页来充分挖掘网络效应。某种观点认为,和传统网站相比,Web 2.0的网站更多表现为Point of presence或者是用户产生内容的门户网站。

另一方面,其实早在1999年,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就曾指出当时的信息技术发展走错了方向,因为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里的"Information",而不是"Technology"。若然单单着重技术层面而忽略了信息的话,就只是一具空的躯壳,不能使社会增值。而Web 2.0很明显是通过参与者的交互:不论是提供内容、为内容索引或评分,都能够使他们所使用的平台增值。通过参与者的交互,好的产品或信息本着它的口碑,从一小撮用户扩展到一大班人,一但超过了临界质量,就会“像病毒一样广泛流传”(葛拉威尔,2002)。

正如同创新2.0所倡导的以人为本、草根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理念,Web 2.0的内核概念是互动、分享与关系,所有的网络行为,都可用“互动、分享、关系”的概念来作诠释。

1、O’Reilly和Battelle总结了他们认为的表现了Web 2.0应用特色的一些关键原则:

* 将Web作为平台;
* 将数据变成“Intel Inside”;
* 分享和参与的架构 驱动的网络效应;
* 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把各个系统和网站组合形成大汇集的改革;
* 通过内容和服务的联合使轻量的业务模型可行;
* 软件采购循环(software adoption cycle)的终结(“永久的Beta版”)
* 软件凌驾于单一设备的层次之上;
* 拉动长尾的能力。

2、如果一个网站使用了以下一些技术作为特色的话,就说他是利用了Web 2.0技术:

技术方面:

* CSS, 语义化有效的XHTML标记,和Microformats
* 不突出的丰富应用技术(例如Ajax)
* 数据的联合,RSS/ATOM
* RSS/ATOM数据的聚合
* 规则且有意义的URL
* 支持对网志发帖子
* REST 或者是XML Web服务API
* 某些社会性网络方面

通用概念:

* 网站不能是封闭的——它必须可以很方便地被其他系统获取或写入数据。
* 用户应该在网站上拥有他们自己的数据。
* 完全地基于Web —— 大多数成功的Web 2.0网站可以几乎完全通过浏览器来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dev,the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