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 電路設計技術
 
脈衝寬度變調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 電路除了可以監控功率電路的輸出狀態之外,同時還提供功率元件控制信號,因此廣泛應用在高功率轉換效率的 switching 電源、馬達 Inverter 、音響用 D 極增幅器、 DC-DC Converter UPS 等各種高功率電路。

接著本文要介紹 PWM 動作原理,同時還要深入探討可以利用軟體變更輸出功率、電流等高功率規格的數位式 PWM 電路應用技巧。
動作原理
如圖 1 所示 PWM 電路主要功能是將輸入電壓的振幅轉換成寬度一定的脈衝,換句話說它是將振幅資料轉換成脈衝寬度。一般 switching 輸出電路只能輸出電壓振幅一定的信號,為了輸出類似正弦波之類電壓振幅變化的信號,因此必需將電壓振幅轉換成脈衝信號。
 
1 PWM 電路主要功能
 
如圖 2 所示高功率電路分別由 PWM 電路、 Gate 驅動電路、 Switching 輸出電路構成,其中 PWM 電路主要功能是使三角波的振幅與指令信號進行比較,同時輸出可以驅動功率 MOSFET 的控制信號,透過該控制信號控制功率電路的輸出電壓。
 
2 PWM 電路在高功率電路中的扮演的角色
 
由圖 2 可知 PWM 必需具備可作一定頻率振盪的三角波振盪器。圖 3 是可以產生信號 carry 的振盪電路,一旦開起電源該振盪器就會開始自動振盪同時輸出鋸齒狀信號,該鋸齒狀波形振盪器的輸出波形與輸入信號的信號振幅,如果被輸入到比較器 (comparator) ,該比較器就會輸出 PWM 波形。
如圖 3 所示 current mirror 的輸出電流 (I1) 取決於電阻 RT current mirror 電路會使 I1= I2 ,換言之電容器 CT 會利用 I2 充電,比較器 IC1 則檢測 CT 兩端的電壓,當電壓達到預設值 Tr1 就會變成 ON 並且開始進行放電,換言之只要反覆上述動作, CT 兩端會輸出鋸齒狀波形,至於振盪頻率則取決於 RT 阻抗值構成的電流值,以及 CT 靜電容量構成的充電時定數。
 
3 c arry 產生電路
 
照片 1 是觀察圖 3 c arry 電路後獲得的輸出波形,由照片可知波形呈一定傾斜直線性上升接著遽降變成 0V ;圖 4 是目前常用 4 種內建控制 IC PWM 電路用的 carry 信號的波形,由圖可知實際波形分別有鋸齒狀與三角形兩種。
照片 1 3 c arry 產生電路的輸出波形
(1V/div.,10μs/div.)
 
 
4 PWM 控制 IC 常見的 cary 信號
 

圖中的 slope 充、放電振盪器是以三角波的谷底當作基準時間,因此不論是充電時間或是放電時間都可以任意更改,不過 ON 時間則採用脈衝寬度方式控制;對稱三角波則分別在 slope 上改變 ON/OFF 雙方的 timing dual slope 三角波則將充、放電時間其中一項設成 ON/OFF 時間,接著在 slope 上改變 ON timing 並控制脈衝寬度,不過整體而言為精確獲得 OFF 時間,目前 PWM 控制方式依舊是市場主流。

5 是將上述圖 3 產生的鋸齒狀波形加入比較器的反相端子,同時將輸入信號輸入到比較器的非反相端子,如此一來比較器的輸出波形會變成與脈衝寬度呈一定比例的矩形波,當脈衝周期一定時頻率會與鋸齒狀波形振盪器的頻率相同,只有輸出的脈衝寬度會改變,周期則維持一定。

產生 PWM 信號的比較器又稱為 PWM 比較器,如果將比較器脈衝的面積平均化,該值與輸入信號的振幅呈一定比例,換言之以振盪器當基準製作鋸齒狀波形,再將檢測獲得的直流信號變化轉換成脈衝寬度,如此一來便可透過輸入信號,改變脈衝寬度同時還可以控制電力 (power)
 
5 PWM 電路的基本動作特性
 
如圖 6 所示比較單元的電路又分成兩種結構,分別是 :
利用三角波的峰谷固定 OFF timing ,接著在 slope 上改變 ON timing ON 轉換 (transition) 方式 ( 6(a))( 又稱為前緣控制 )
利用三角波的峰谷固定 ON timing ,接著在 slope 上改變 OFF timing 的脈衝寬度,亦即所謂的 Off 控制方式 ( 6(b))( 又稱為後緣控制 )

如果 switching 電源的輸出電壓過高的話, PWM 電路會使該電壓降低,此時會釋出 over shoot 同時出現 under shoot ;利用 ON/OFF 轉換方式會分別釋出 over shoot under shoot
 
6 PWM 控制 IC 常用的比較電路
 
照片 2 是輸入信號作 1 4V 變化時, PWM 比較器的輸出脈衝波形、鋸齒狀波形以及輸入信號實際狀態;圖 7 是照片 2 的測試電路。
 

照片 2 3 carry 產生電路與比較器整合後的
PWM
電路變調波形 (1V/div.,10μs/div..)
 
7 照片 2 的測試電路
 
輸入信號 1V 時輸出脈衝 ”H” 期間大約 13μs(25%duty) 2V 時大約 29μs(60%duty) 3V 時大約 45μs(90%duty) ,此外 4V 時鋸齒狀波形的電壓非常高,因此仍維持 ”H” 狀態。必需注意的是不論檢測定電壓電源的輸出電壓,或是定電流電源的輸出電流,藉此獲得的結果被當作直流信號輸入到 PWM 比較器時,基於穩定輸出電壓等考量一般都採用歸返 loop 方式,接著再利用輸出電壓或是輸出電流,改變 switching 元件的 on duty ,進而達成穩定輸出電壓或是輸出電流的預期目標。
Carrier 產生電路與比較器必備性能
PWM
控制 IC 的三角波會影響功率電路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參數分別是 :
振盪波形
振幅電壓
波形的直線性

接著詳細介紹上述各參數對功率電路的影響。

由於三角波的振幅越大噪訊越強, IC 的消費電力與起動前電流也隨著增加,實際上為了降低振盪器的端子阻抗 (impedance) 並使動作穩定,因此加大電容器 CT 的容量成為重要指標,一般而言振盪頻率 100kHz 時, CT 若超過 1000pF 的話,即使出現噪訊也能夠穩定動作。

類似圖 3 carry 產生電路的電容器 CT 可以與阻抗值 RT 組合,例如與可以獲得振盪頻率為 100kHz 的時定數組合時, 1000pF 電容器的容量阻抗值大約是 10kΩ 100pH 時的阻抗值大約是 100kΩ ,雖然後者的充電電流會減少 10 倍,可以作低電力 ( 低功率 ) 動作,不過實際上為了提高抗噪訊特性,充分的充電電流反而更容易獲得良好的動作效果。

如圖 8(a) 所示 slope 呈直線性的話,此時若對直流信號變化進行三角波任意點控制,輸出脈衝的寬度會以相同速度變化;相較之下 slope 如果呈非直線性三角波的話,隨著三角波任意點控制,由於可以改變輸出脈衝寬度的速度也會隨著發生變化,因此無法獲得均一的控制特性圖 8(b)
 
8 c arry PWM 電路反應特性
 
如圖 9(a) 所示 PWM 電路的比較器反應速度若是無限大的話,當輸入信號的電壓 Level 0V 時,比較器的輸出脈衝 duty 變成 1 ;輸入信號的電壓為鋸齒狀波形最大值時,比較器的輸出脈衝 duty 則變成 0 ,然而實際上比較器 IC 的反應速度並不是無限大,所以無論如何都會出現類似圖 9(a) 所示的延遲現象 ( 使用 tD(on)>tD(off) 的比較器 IC)
由圖 9 可知脈衝寬度比理想比較器的輸出脈衝短,類似這種比較器即使輸入信號為 0V duty 也不會變成 1 ,而且輸入信號變成 carry 最大值之前 duty 會變成 0 ,其結果造成可以控制的功率範圍變小,不過若是在 D(on) >tD(off) 與施加歸返電路等前提下,基本上比較器都可以正常動作。
此外 PWM 控制 IC carry 頻率只要不超過 100kHz 就不會有輸出、入信號延遲問題;反之 carry 頻率若超過 500kHz 以上輸出、入信號延遲問題就非常明顯,此時不只是 PWM 比較器,即使三角波形振盪器與 PWM 比較器的輸出阻抗,以及之後的輸出驅動器都會受到影響。由於比較器的反應速度一旦變慢,短路的檢測也隨著延緩,過電流保護電路的起動也會受到影響,最後導致功率元件 (power devices) 遭受破壞,有鑑於此某些 PWM 控制 IC ,內建 PWM 電路以外的過電流保護專用比較器,當電路發生短路時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關閉驅動器的輸出,試圖藉此避免功率元件遭受嚴重破壞。
9 比較器的延遲對功率電路控制範圍的影響
 
10 PWM 電路的 Gain ,假設 PWM Gain GPWM ,它可用下式表示 :
GPWM = Vout / Vin
Vout :
輸出電壓
Vin:
控制電壓
 
根據上式可知當輸入信號 Vin=1.5V ,輸出信號 Vout= 12V 時, PWM Gain 大約是 8 倍。一般而言 PWM Gain 越大, open loop gain 也隨著變大,因此輸出電壓的精度、阻抗、偏斜都必需設法改善。
 
10 PWM Gain
數位輸入 PWM 電路設計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內建數位 PWM 電路的單晶片微處理器與 DSP 可供選擇,例如 Renesas H8 系列產品幾乎都有內建數位 PWM 電路,除此之外還有許多 DSP 也都有內建數位 PWM 電路。接著要介紹利用數位控制的 PWM 電路動作特性。

11 是利用泛用邏輯 IC 製成的數位輸入 PWM 電路,它的解析度為 8 位元, carry 頻率為 20kHz ;照片 3 是該數位輸入 PWM 的電路基板實際外觀。
 
11 8 位元, 20kHz carry 頻率的數位輸入 PWM 電路
 
照片 3 8 位元, 20kHz carry 頻率的數位輸入 PWM 基板
 
clock 頻率為 5.12kHz ,信號源使用可以將正弦波振盪器的輸出作波形×××的石英振盪器。上述 clock 信號源利用 74HC163 分割成 1/28 ,同時產生頻率為 20kHz carry 信號。

12 counter IC 74HC162 timing chart ;圖 13 8 位元等級 (magnitude) 比較器 74HC684 的功能方塊圖。輸出電壓頻率為 50/60Hz 的交流輸出 switching 電源,基於波形偏斜與轉換效率等考量,一般 carry 頻率大多是 20kHz ,由於 20kHz 的一周期為 50 μ s 50Hz 的一周期為 20ms ,因此正弦波一周期的脈衝數等於 20ms/50 μ s=400 脈衝。
 
12 4 位元 binary counter IC 74HC162 timing charter

 
13 8 位元等級比較器 74HC684 的功能方塊圖
 

動作上首先利用 DIP 開關設定 8 位元的信號 ( 它相當於上述類比 PWM 的信號輸入 ) ,如此便可以將 8 位元的信號輸入到比較器 IC 74HC684 內部,接著使用 2 8 位元的計數器 (counter) 依照 0 255 順序,使 4 位元二進位 (binary) 計數器 74HC163 輸出計數 ( 此時計數器相當於 carry 產生器,比較器相當於 PWM 的比較器 )

假設取圖 11 carry 產生器 ( 亦即計數器的輸出 ( )) ,以及 clock 為橫軸進行描繪 (plot) ,就可以獲得圖 14 的輸出波形特性圖。如果計數器的輸出一直到 28-1=255 都能夠 count up 的話,此時只要簡單的 reset 動作就可以歸零,並獲得階梯狀的三角波。至於比較器 74HC684 主要功能,是使 DIP 開關的輸出信號與計數器的輸出信號進行比較。
 
14 Carry( 11) 的輸出波形特性


照片 4 是上述圖 11 數位輸入 PWM 電路各部位的動作波形,由上而下分別是 PWM 輸出脈衝的站立端緣 (edge) IC3 15pin(counter255 時的 ”H”) ,以及 5..12MHz 的時序 (clock) 波形。
照片 4 11 數位輸入 PWM 電路各部位的動作波形
(5V/div.,500ns/div.)
 
照片 5 是上述圖 11 電路的動作波形,它幾乎與類比 PWM 電路完全相同條件動作,由上而下分別是輸出脈衝與 IC3 15pin(Ripple Carry Output) 的脈衝波形。


照片 5 11 數位輸入 PWM 電路的動作 (5V/div.,500ns/div.)
 
11 8 位元數位輸入 PWM 電路,單位 cycle 脈衝寬度只能作 256 階變化,換句話說該電路的分解能為 1/256 ,若換算成時間頻率為的 20kHz 脈衝寬度為 50 μ s ,換句話說 50 μ s ÷ 256 0.195 μ s 大約只能獲得 0.2 μ s 的控制精度。
假設上述數位輸入 PWM 電路適用於 48V 輸出的電源,如此一來單位 step 0.4% ,若換算成電壓大約可作 188m V 變化,如此的電壓變化根本稱不上所謂的精密控制,理論上提高位元數可以增加電路的分解能,進而獲得更精密的控制,例如 16 位元的分解能為 0.0015%( 大約是 0.73m V) ,不過根據下式計算結果顯示,此時 clock 頻率卻高達 1310M Hz :
20kHz χ 216=1310000kHz=1310MHz
雖然目前 CPU 的動作頻率還有高頻化發展空間,不過對電源電路而言卻不具實用化價值,尤其是隨著電力轉換除了噪訊對策之外, clock 造成的額外輻射使得噪訊對策更加棘手,雖然類比 PWM 電路的分解能可以無限大,相較之下數位輸入 PWM 電路的分解能卻有一定限制,而且分解能會與位元數呈一定比例關係。
如何決定 Carry 頻率上限
相同輸出電力 ( 功率 ) Carry 頻率越高,電感與電容器就可以更小型化。 switching 電源通常可作 比例的小型化,事實上 switching 頻率的高頻化,對使用者也沒有太大幫助,因為高頻化反而更容易引發 switching 損失。決定 switching 頻率的方法之一是參考噪訊 (noise) 規格,尤其是各種電子產品都會根據特定的頻寬,特別制定動作時的噪訊限度值。噪訊規格中規範的噪訊有 2 種,分別是 :
從牆面內電源插座 (concentric plug) 折返的噪訊端子電壓。
電波放射的額外輻射。

噪訊端子電壓規範的最低頻率非常低,如圖 15 所示日本資訊處理設備等電波障礙自主規範協會 (VCCI) 規定的噪訊限度值為 150kHz 以上;美國 FCC 的噪訊限度值為 以上。

PWM
控制方式的 switching 電源的 switching 頻率,亦即三角波的頻率若低於上述限度值規範時,就可以輕易進行噪訊對策,因此筆者建議外銷日本地區的資訊設備盡量採用 130kHz switching 頻率,美洲地區則採用 400kHz switching 頻率,尤其是高功率振盪頻率低於規範的限度值,對日後的噪訊對策具有直接助益。
 
15 雜訊端子電壓的限度值
 
數位輸入 PWM 電路的 clock 頻率比 switching 頻率高,例如上述 20kHz 8 位元的 switching 頻率為 16 位元的 switching 頻率則為 1310M Hz ,如此高頻電波會變成噪訊四處放射。
至於輻射噪訊的規範,基於 5.12M Hz 1310M Hz 的輻射噪訊對策,必需使用高單價金屬筐體等考量,因此規定限度值不可以超過 30M Hz 以上。此外 carry 頻率的上限則取決於元件的特性,一般而言功率 MOSFET switching 元件的 turn off 時間大多低於 20 μ s 以下,若考慮該元件的規範範圍與 dead time switching 周期的 0.5% 時,根據下式計算結果顯示 carry 頻率的上限大約是
整流電路常見的 fast recover 二極體等高速逆復原時間低於 50ns ,此處同樣假設 switching 周期為 0.5% ,根據下式計算結果顯示 carry 頻率的上限大約是 100kHz

雖然計算值相當低不過實際上電路設計時,若干改善技巧仍然可以有效提高 carry 的動作頻率。
結語
switching
方式的電源電路分成數位輸入 PWM 電路與類比 PWM 電路兩種,基於成本效益 (coast performance 等考量,類比 PWM 電路方式依舊是市場主流。一般認為 pipeline 積和演算的 DSP ,未來若能大幅降低製作成本,類似 Inverter Switching 電源、 DC-DC Converter 等電源電路,勢必全部被數位控制方式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