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design in 365”——泛谈交互设计流程

“Love design in 365”——泛谈交互设计流程_第1张图片
2017/10/02

        最近在读《About face 3交互设计精髓》,让我对交互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提到的主要设计流程为目标导向性设计,流程大致如下:项目计划——调研——建模——需求定义——框架定义——细节设计——实施支持,过程比较凌乱,于是我又查询了相关资料,根据目前国内UED团队的设计流程以及《用户体验要素》中所提及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五个维度:1、战略层 2、范围层 3、结构层 4、框架层 5、表现层。这种区分让我又将交互设计与建筑设计联系到一起,在互联网的世界,战略的制定到信息的架构,以及最后成为一个用户体验良好的“环境”需要设计师充分考虑所有因素,尤其是人的因素。

一、战略层  Strategy

问题:经营者想要什么?(商业价值)

用户想要什么?(用户价值)

        大部分的设计师拥有很棒的同理心和故事构建能力,通过用户调研构建persona以及scenario了解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用户的行为,然而却很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品的商业价值,因此很多设计师在项目中的视野不够宽阔导致无法成为产品的主人。我觉得一位设计师在设计前想要成为Owner的方法,就是明确这款产品带来的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价值,是什么?人类学家大卫·葛伯认为“价值”的概念相当于:1、好的,合适的,值得的;2、价值是“意义”的存在方式;3、价值是一种体验;4、价值是为了获得产品、服务或利益而付出的代价和费用。我们最近正在上某位老师的产品价值重构的课,虽然这是一个工业设计产品课程,但是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如何通过改变产品的某一类属性,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产品差异化为企业品牌带来商业竞争力。这里插入一小段干货(敲黑板划重点啦~~)心理学家米尔顿·罗克奇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MEC手段-目的”模型,这一理论广泛运用于市场营销领域,主要研究消费者行为,阐述消费者个人价值如何影响行为。


MEC 手段-目的模型

        其中,价值重构的途径有几类:用户成员重构,构建新用户群体产品特性;利益重构,延续原有产品的功能利益和体验利益,并做的更好;定义重构,重新定义产品属性’;体验重构,构建多维度体验体系;生态重构,重构产品盈利模式,从产品生态中获取新价值……(设计师得学点市场营销!有关市场营销部分,我在后期会分享最近在读的《消费者行为学》心得给各位,尽请期待哦~~)OK~回到重点,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是一对相爱相杀的CP,用户价值的最大满足将带动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有时为了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不得不牺牲部分用户体验。因此,对于用户体验设计师而言,真正优秀的产品是在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最大化中取一个平衡点。

每次设计前后都可以反思这些问题:这个社交产品的商业价值是什么?怎么给公司带来收益?每一个点击、每一个新增用户、每一个广告位、每一个流失、每一个转化率各自意味着什么?这些细节对商业数据的影响?这个产品的未来3年你怎么看?这个产品现在所处的区间,是否有巨大优势且可以成功?这个产品真实的产品差异点在哪儿?

二、范围层 Scope

问题:产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和特性?

        这块是产品经理的主要阵地,但作为设计师,想要在未来成为产品的owner,能与产品经理小公举开心地做盆友,应该学会洞察用户需求和商业需求,分析用户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可能需要的功能。一个优秀产品只需要三到四个亮点功能就可以了,比如FACEBOOK的赞,YO的YO,微信的语音聊天(此处我不敢苟同,微信虽然是以语音聊天发家致富,但目前看来槽点多多,后期我会分析该功能的不足以及解决方法~)产品的功能要满足战略层提出的用户价值和商业战略。在这个阶段,用户研究十分重要,后面我将单独开辟一章谈谈用户研究相关内容。在这里我想到上个暑假在杭州瑞德设计公司实习时做的一个项目,作为设计师怎么学习用户研究?在学校我们非常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大多时候都是走个过场,完全没有发现真正的问题。虽然依然很不懂用户研究,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获得:设计师要学会沟通,情商很重要。让用户无拘束地与你尬聊也是要花点功夫的哈~最好的调研,就是亲身去使用环境中体验用户所体验的,之前提到的日本设计师在设计前花两天时间扮演残疾人的母亲来生活,才能更好地达到共情效果,发现更多的问题。或者使用拍照,录音等方式记录用户的使用情境,总之,设计师要如同演员一样快速带入角色。除此之外,做问卷调查时要明确自己在设计阶段想了解的问题,或者证明依据,问卷制作要非常客观和逻辑性。最后,面对获得的海量大数据,不能盲目相信,发现数据后面的影响因素和本质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定义产品需求的目标导向设计过程中常使用人物角色与场景剧本的方法:1、创建问题和前景综述——2、头脑风暴——3、人物角色期望——4、构建情境场景剧本——5、定义需求,随后书写需求文档。这里注意~~对于需求,一定不能把设计定义与设计什么搞混,应对需求进行明确定义,认识到问题,设定设计定义与原则,之后才能对多种方案进行评估。

可以时常反问如下问题:用户这样的行为背后有什么样的需求?用户为何这样做?这个问题产生是因为缺少什么功能?新产品功能能实现用户哪些目标?这些功能能否为公司带来最大化的商业价值?

三、结构层 Structure

问题:“楼房”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即结构的具体表达:流程的进行方式、界面元素的位置逻辑、导航的布局原则等。

       设计师进入交互设计的时候,是第三步。海量的设计准则、丰富的设计经验、灵感和创意,都可以在交互设计中得到体现。交互设计可以说是具体设计的第一步,一个产品执行过程中的质量和创新程度,交互设计是起始点。

        产品方和用户关注最多的,一个产品好不好用,就依赖于交互设计中的每个细节:流程是否流畅;提示是否充足;容错性好不好;操作是否自然;界面是否统一;效率是否高……一个好的结构是符合用户认知模型的,一个好的结构是不会造成CONFUSED的,一个好的交互流程可以创建“FLOW”的感受。面对前期非常多的功能需求,容易造成混乱的情形,设计师可以将众多功能进行归类。比如用户提出要建立社交账号,产品经理说要提供实名制认证,其实它们都是基于网络信任的需求,因此可以归为一类,设计师可以思考什么是信任,现实世界如何建立信任的?网络世界让人缺乏安全感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改进?这样设计师就不会成为只会画图的“死机器”,而会成为产品的主人,同时也提高了沟通与工作的效率。

四、框架层 Framework

问题:“楼房”内具体的细节构造,即界面的设计

        框架层主要就是做每个界面了。这是设计执行中,交互设计量最大的工作。界面中每个元素,例如文字、图片,如何细致地布置在一个页面中。文字设计要精确到字段的大小、字体的大小,图片设计要精确到组合布局的展示、形状的释义等。精细的交互稿可以完全展现产品形态,一个黑白的产品形态。

细致

        这个时候的细致体现在设计师每个元素布局、像素精准、整体感观、交互逻辑定位、交互标注等方面。足够细致的交互稿,可以提升产品设计结果品质、帮助视觉设计更好地进行视觉创意、帮助开发测试更准确理解产品设计。

创新

        战略层、范围层,我们已经经历了创新的主要阶段。框架层是二次创新的黄金机会。很多微创新、界面创新、特效创新,都来自这个阶段。苹果新的iOS与Google新的设计准则中强调的交互动效创新,很多可以发生在框架层设计阶段。

       《Aboutface3》在书中定义交互框架的过程分为1、定义外形因素、姿态和输入方法;2、定义功能与数据元素;3、决定功能组和层次;4、勾画大致的交互框架;5、构建关键情境剧本路线;6、通过验证性场景剧本检查设计

        首先第一点,要确定设计什么?在什么场合使用?根据人物角色态度、产品外形和人物喜好影响,选择一种主要的、适宜的输入方式。根据用户所处的情境(地点、使用环境、用户目标及心理)设置适宜的功能元素和交互方式。设计师需要思考平台应该处于何种姿态,这依赖于目标人物角色及其行为模式,目前有几种姿态:交易型、教育型、娱乐型。基于情境分类有:独占型、中间型、暂时型。基于行为逻辑分类有:目标型、探索型。

        第二点根据需求定义阶段确定的需求制定界面中展现给用户的功能及数据,每个元素的定义必须对应先前定义的具体需求和业务目标。同时返回情景场景剧本,即根据人物角色目标和心理模型检验此方案对该情境是否合理。

        第三点运用设计原则及模式将需求转化为功能元素,利用标准设计模式,让用户运用原有的经验操作,降低学习成本。

        第四点描述人物与交互框架不同功能元素与数据元素之间的交互,并构建关键情境剧本,反复考察具体细节设计。其中有三类验证性场景剧本:1.关键线路变种(假如。。会怎样。。)2、必须使用但很少用到的场景剧本3、边缘情形使用场景剧本

      根据目前的硬件设备分类,界面载体有:电视、汽车界面、家电产品、电脑、手机、平板、语音甚至VR虚拟空间等,设计的初期就应对高层次姿态模式和平台进行决定。这些理论略显枯燥,后期我会单独用一章节分析几种不同界面的设计案例,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理论。

书中提到如何创建“流”的感觉,由于内容过于繁琐,后期我将单独谈论这个问题。

设计前后可以反思这些问题:如何达成用户和商业的目标?哪种方式符合设计原则?哪种最适合现有的技术水平及成本?哪种能满足多种需求?

五、表现层 Surface

问题:“楼房”的外观和内部是什么样的?即产品视觉方面给用户带来的感受和指引

        虽然本阶段主要是视觉设计师表演的舞台,然而交互设计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和排版经验,才能更好地与视觉设计师沟通,提升整体设计效率,后期我将分享一些设计心理学和排版方面的案例和知识与大家分享。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设计师的成长三部曲:第一步探索期,设计师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作为沟通者运用设计的思维协调各部门,引导各利益方共同协作。第二步平稳发展期,设计师可以在获得广大部门的支持下,发挥设计的价值,让产品更加适合用户,更加人性化。第三步设计驱动期,设计师进入董事会部门,能够参与策略的制定,从最高层主导产品的发展。以上已到的五个维度并不是分开的,也就是说设计师并不会只从事其中的某一方面。随着设计流程在不断简化,前期探索和发展期都是各部门共同创造,设计师需要成为某一方面的精通者,其他方面均有涉及的全链路设计师,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从开始就摄入业务成为产品的主人,这样设计师的价值将得到最大化,因此,这五维度对于各种设计师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Love design in 365”——泛谈交互设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