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不再信任「中国制造」?

文/脑仁兄

为何你不再信任「中国制造」?_第1张图片
「现象反思录」01 篇

“即使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在日本买的质量和在中国买的质量也是绝对不一样的。”

眼前这位日本导购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指着展台的一款旅行箱,一字一顿的说。自豪的表情虽无恶意,却如耳光打在脸上,疼。

仁兄一边尴尬地付了款,一边在心底暗恨自己,为什么没有为自己的祖国说说话?为什么在小日本买了这么多东西?难道国内就没有好货吗??!

脑海中出现的却是曾卷入奶粉三聚氰胺风波的三鹿、伊利、蒙牛;刚被央视315曝光的添加禁药的饲料生产厂;还有国内假冒伪劣电商乱象......

时过境迁

曾几何时,想仁兄所在的天朝上国也是风光无限,马可波罗来中国,被富饶的土地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所折服,其所见所闻编撰成书,一学者评价其「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特别是在唐朝,堪称“万国来朝”的时代,至今还留下诸多记录当时贸易盛况的珍贵文物。外国人看到中国制作出的好东西,眼睛都亮了,恨不得一车车拉回去。

为何你不再信任「中国制造」?_第2张图片
大唐西市,曾经的国际贸易中心

而现在,却似乎调了个个儿。出国旅游的国人恨不得把外国的东西都搬回来。无论是奶粉、尿不湿、化妆品、日用品、药品甚至大米,代购的狂热令人咂舌。

“这里购物的99.99%都是中国人。如果等着精打细算的日本人或只买点果冻点心的美国佬来,店早就关门大吉了。”日本著名药妆店松本清的一位中国收银员被仁兄的亲和力折服,开始发泄心中的苦闷。

本来闭店时间是晚上9点半,但国人的购物热情让这家店已经很久没有在晚上11点前打烊了。“有时甚至是拉下了店门,还有国人在往里挤。”

为什么国人那么热衷外国的商品呢?

为了避免间谍的嫌疑,我就不推荐具体产品了。只是有个细节可以提一提,日本的药妆店必须有药剂师在岗才能营业。

而且日本本土品牌非常之多,对应消费者具体需求,很多都是创业多年的老牌子,就专注做一个领域,成为产品专家。

这是品牌和监管的双重胜利。以至于在药妆店,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想解决这个问题,你们哪款产品可以治?”

国人买外国货就不说了,还非得到国外去买,谁不知贸易的开放使得不少外国商品也出现在国内的货架上。真是崇洋媚外吗?除了免税淘便宜之外,或许也是对“中国制造”失去了信任。

变味的“中国制造”

1992年,宏碁创始人施振荣提出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将产业分为三个区间: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服务。并指出“生产与制造”总是处在产业链上的低利润环节。

为何你不再信任「中国制造」?_第3张图片

这无疑给当时还沉浸在“制造大国”满足感中的人泼了一大盆冷水。意识开始觉醒,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其实是被“空心化”了。

国外企业找到富士康等大厂做代工,不仅节约巨大的人力成本,而且得以专注在核心环节,加强话语权,反过来进一步压缩中国制造的利润空间。

但部分国人却拒绝痛定思痛。制造成本这么低,何不充分发挥“优势”?某件商品流行,那就制造出同款。

都是伪品牌,50步不笑100步,既然大家一窝蜂都想这么做,就比价格。总不能亏本卖吧?为了打出更低的售价,那成本自然要压缩,好的原材料贵啊!如果你不假冒伪劣,成本下不来,价格没优势,就只能被干掉。慢慢地,劣品驱逐良品。

逐渐消失的“优势”

“中国制造”变了味,却仍不乏大量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这主要来自经济不富裕的国家和家庭。他们更看重“性价比”。但在中产阶级日益崛起的今天,“中国制造”的标签开始成为这部分人追求高品质产品的一个雷区。

也因此,有不少人宁愿加价购买外国本地生产的产品,也不愿买中国代工的,长此以往,“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将以消费者对外国制造的溢价所填补,这不得不警惕。

而愿意在海外购买“中国制造”商品的消费者,也大多是出于对国外严格的质检标准和渠道规范的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导购深谙国人内心,会说出那句深深刺痛仁兄的话,“同是中国制造,监管不一样,质量不一样。"

究竟是先有好的监管,才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还是缺乏一颗匠心,所以没有好产品呢?

反思时刻:

1、最好的品牌,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2、当监管利益相关时,是否执行以及执行程度都在考验着制度的健全程度。

3、希望我国能多出好品牌,也让歪果仁来疯狂买买买。

脑仁修炼手册(微信公众号ID:sugarQA)原创作品,每日一思考,光阴不相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你不再信任「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