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2020春W班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作业链接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
作业正文 | .... |
其他参考文献 | ... |
目录
- 一、回望
- 1、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 2、对比当前你的所学所得,你达到了当时的预期值吗?
- 3、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带来的提升
- 二、团队总结
- 1、《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
- 2、你在团队中担任了什么角色?你是否完成了该角色的任务?现在你觉得你适合该角色吗?
- 3、你觉得你的组长分工安排是否合理?你对组长的选举有什么建议?
- 4、你这学期经历过换组吗?你对换组有哪些看法?谈谈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
- 三、人月神话
- 1、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以下要求你们的团队达到了哪几个?
- 2、写下属于你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 四、建议
- 五、个人技术总结
一、回望
1、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
达成的目标和期待
通过实践,专业能力有所增强。从一个几乎没有团队经验的小白,到因为换组有了两次经验的雏鸟,各方面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确实有所提升。
-
不足
设计模式还有各种文档的撰写方面依旧不足。成长是成长了,但是还不够。并没有成长到能够胜任工作的程度(自己觉得)。
2、对比当前你的所学所得,你达到了当时的预期值吗?
能力基本达到,学习计划由于课程作业安排紧迫、家庭出现一些小变故等原因,并没有达到预期
3、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带来的提升
-
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一共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2500+
-
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
大部分都是估计的作业名 时间(小时) 寒假作业1 7h 寒假作业2 36h 结对作业1 12h 结对作业2 28h 团队作业1 3h 团队作业2 10h 团队作业3 4h 团队作业4 6h 团队作业5 79h 团队作业6 23h 软件评测 8h 总结&技术 4h -
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寒假的第二次作业。因为这次有因为研究设计模式而通宵的经历,整个人当时浑浑噩噩。
-
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根据上面的表格大概200+h,按照2月到6月来算,每周平均10h
-
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包括但不限于:Github Desktop、Idea、JProfiler、Postman、Typora、starUML、Axure RP
-
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包括但不限于:git
-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包括但不限于:springboot、spring、axios、flask
-
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包括但不限于:一些设计模式(命令模式等)、单元测试、百度敏感词过滤api的使用
-
工程能力的提升
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能力、阅读代码的能力、调试能力
-
团队合作上的提升
包括但不限于:沟通能力、协作能力
二、团队总结
1、《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
(仅针对我最初的所在的组)经历了萌芽、磨合与规范阶段,没有到达创造,能力尚且不足。
2、你在团队中担任了什么角色?你是否完成了该角色的任务?现在你觉得你适合该角色吗?
最初的组:后端,完成,大概适合
换组之后:测试,完成,适合
3、你觉得你的组长分工安排是否合理?你对组长的选举有什么建议?
-
分工
最初的组:有些地方并不是特别合理,总体上还是合理的,每个人都有事做。但原型自己说砍掉再做之后并没有提出再做一份的计划,alpha阶段的人员分配导致前端人手不足,这些稍微有些不合理。 换组之后:合理,每个人各司其职,工作有序进行。
-
建议
作为一个组员,个人认为需要一个责任心、技术以及统筹能力都好的组长。选举上来说,如果大家都不了解,一般一开始选不出来,可以经过初步熟悉之后先指定一个,稍微磨合一下(理论与实践部分都需要磨合)之后再正式决定需不需要换。(但如果是这样安排的话,时间成本有点高=-=)
4、你这学期经历过换组吗?你对换组有哪些看法?谈谈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
经历过。首先谢各位新组成员不杀之恩(笑)。换组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这个煎熬主要在与人的交流方面,以及担心在组里面负责的内容出差错的部分。换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组(确实是没有一个认识的),一开始就是完全不敢说话,慢慢观察组里的工作模式,发现这组的工作模式相对自由,是自己领的模式,就更焦虑了,我在beta总结里也提过,我的主动性非常差(差到可以被社会淘汰),所以选了一个不需要频繁自己领任务的工作。不过后来也稍微习惯了一些,毕竟发现bug是要提出来的,发现自己能够起到作用之后还是有一点点开心的,但是还是会责备自己的主动性不强以及能力不足,没办法胜任更难的工作。(不过换到的这组本身感觉就很完整了,感觉多一个少一个其实没啥区别)
三、人月神话
1、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以下要求你们的团队达到了哪几个?
(仅描述换组之后)团队最终的作品部署到了两个服务器上。项目通过看板实现进度维护。项目有对应的构建文档,在github上进行代码的迭代。
2、写下属于你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团队项目中需要沟通,真的非常需要沟通。没有沟通的团队大概就是一盘散沙。在此次实践的alpha阶段我非常明确的感觉到这一点。我在前期的接口设计中只顾着后端,没有跟前端沟通,导致后期前后端开始交互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比如说axios对RESTful接口的传参限制导致接口需要修改,增加了一堆工作量。后期跟前端沟通的时候也有了解到两个前端本身沟通就少,导致我跟一个前端说的事情完全没有传达到另一个前端那里。
四、建议
-
对下一届同学的建议
提前做好准备,这是一门注定忙碌的课程。也是一个帮一些小白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课程。
-
对课程和助教的建议
首先,各位老师和助教都辛苦了。对助教工作并没有什么建议,各位助教都很尽职尽责。对课程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建议,倒不如说经过一个学期的历练已经习惯这种很辛苦的模式所以提不出建议。这里就只是简单说下一个小小的想法,团队的构成上,可以先挑一些有实际项目经验的人出来平均分配(不强制的),这样的话可以让他们带一带相对比较弱的人。
-
对自己的建议
劝诫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希望自己能够控制好情绪(写博客的时候处于抑郁情绪当中),好好的鼓起干劲。虽然说目前对于自己来说,软件工程等于痛苦,但是这毕竟是饭碗,不鼓起干劲提升自己的话是找不到工作的。希望自己能够重新找回大一时候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吧,如果没有热爱,那么以后的生活将会非常的痛苦。最后,活着。
五、个人技术总结
个人技术总结——PageHelper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概述:主要就是介绍mybatis的分页插件PageHelper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