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不让刘伯温当丞相?

朱元璋曾多次说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把他当作张良式的人物看待。

刘伯温在民间的声誉也很高,关于他的各种智计奇谋传说很多。而这些传说,凸显出了他的形象——多智近妖。而在官场上,这种戏剧性的形象并不一定适合——官场不是戏场。那些出奇致胜的事,不适合讲究平衡与稳定的朝堂。

刘伯温在朱元璋夺天下的过程中,扮演的是军师角色。正由于他智计无双,且又刚直,故在民间颇有声望。而其全局统筹上的不足和协调能力的欠缺,却不太适合成为百官之首。

起初,朱元璋设丞相时,首选的是李善长。李比刘伯温,更适合。

李善长能调和诸将。在镇守和阳时,郭子兴的部下互不服气。正是李善长从中调节,让他们同心协力,这些,朱元璋都看在眼里。

李善长在助朱元璋夺天下的过程中,扮演的正是萧何的角色——“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坐居后方,调运粮草,筹集兵饷。刘邦不用张良为相,朱元璋也有相同的考虑-李善长更合适。

李善长追随朱元璋更早。而刘伯温先为元吏,后从朱元璋,资历上不如李,若其为相,恐难服众。

基于以上考虑,朱元璋选用了李善长为相。

后头,朱元璋也试探过刘伯温,但刘伯温没有上当。

朱元璋某次想责罚李善长,并对刘伯温说要换他上。刘伯温回道,李善长虽有过失,但功劳大,威望高,又能调和诸将,没必要换。他还打了个比方,说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的木头,如果用细木,房屋必会倒坍。

由此看见,刘伯温本人,虽与李善长不睦,但仍然看到了他的长处,也窥知了朱元璋用李善长的理由。因此,对于朱元璋不知是真是假的试探,委婉地拒绝了。

但从后面朱元璋的行为来看,他对说要刘伯温当丞相应该是试探居多,因为李善长辞官归故里后,他并没有让刘伯温接手,而是用了杨宪,尽管在朱元璋在问刘伯温杨宪如何时,刘伯温坦言杨宪没有丞相的气量。但朱元璋还是用了杨宪,没有用刘伯温。而后用汪广洋、胡惟庸,也没有用刘伯温当丞相。尽管每每用他们时,也曾问过刘伯温意见。

刘伯温虽然在丞相人选上说了自己的意见,指出了这些人选的不足,朱元璋也曾说,那只有你合适做我的丞相。但刘伯温应该是识破了皇帝的言不由衷,拒绝了。

可以说,朱元璋没有让刘伯温当丞相,起初是因为有更合适的李善长,后头是因为他已经不想用一个贤明的丞相,朱元璋的心中,此时已经决定削弱丞相的权力了。此时的刘伯温,或可一争丞相,但更多的是已经看透了皇帝的内心,不想淌这趟混水了。

欢迎关注头条号:钱多多读文史,更多历史领域问答等你来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朱元璋为何不让刘伯温当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