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管理工作其实并不好做。在公司的起步阶段,因为人少、事多,同事之间较为亲近,所谓“上下级关系”不太会被严肃看待,而且还夹杂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大家往往只关注事情的结果,对于行政管理制度的概念很模糊。
诚然,灵活弹性的管理模式、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让人感觉很nice,但是工作的进度与质量能得到确切的保障吗?除非人人都有极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作息习惯。例如,某公司无需员工上下班打卡、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后来领导发现每个人上下班情况都不一样,等到要开会或是沟通事情的时候,人都到不齐、找不见,工作安排也只能被迫延迟、搁浅,问题也积累了很多。
许多案例表明,创业公司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认为激情和冲动是成就一切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从原则上讲,企业是一个整体,工作的推进需要大家的共同协作。而人的自律和自觉是无法统一的,如果没有固定的安排,一切都会变得凌乱无序。事实证明,行事规律才是能将事业做成的基础。创业不倒翁奉劝诸位观念“前卫”的创业者们,即使追求与众不同,基本的“一视同仁”、“打卡制度”还是必要的。
一家企业要想获得健康、良性的发展,在创立之初就需要建立规范化运作的意识,给员工一种使命感。否则,过于懒散的管理方式只会逐步拖垮企业。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他在阿里巴巴创立之前开过一家礼品店,开始的时候日进千元,很赚钱。有一次时逢节假日,他觉得当日营业额本该有两千多元,但是实际营业额也就三位数。后来自己查了查账本,发现前台收银员每天都要私自拿走几百元,再伪造销售额。所以马云总结到,任何一个小公司都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人的自觉性并不可靠。
也许有人试图通过“激情洗脑”的方式让大家都充满干劲儿、其乐融融,情绪高涨。可是从长期看,做到这一点很费劲、费时,该做的工作有很多,未必能每天拿出时间来做这种心理建设工作。对于创业者而言,时间比金钱更宝贵,一个打卡机能解决的事情,没必要大费周章。
当然,我们说的制度化并不是指凡事都要遵循条条框框的规定,不是要搞“形式主义”,首先要弄清每项制度的设立目的,同时要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自主性,优化体系内的人力资源流转。例如,在阿里,项目推进以“共创会”的形式进行,即使老板本身就有想法,但还是会先把问题抛出来,让大家共同参与,经过几轮讨论后得到类似或更好的结论。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是大家共同参与,员工对项目的理解能更透彻,项目未来的执行也会更顺利。
最后,创业不倒翁还想说的是,与其说管理是一种控制,不如说管理是一种协调,管理的“弹性”应该体现在它对人、事、物的联结效果上,要尽可能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调动大家的潜能,让彼此合作更协调、愉悦,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