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west

(Together) We will go our way

(Together) We will leave someday

一、

  母上很早就加了我微信。大抵是订阅了上海相关新闻的缘故,黄浦江漂死猪时火急火燎的让我少吃猪肉,爆出鲢鱼养殖环境差时让我少吃烤鱼,降温了提醒我加衣,电梯事故了叮嘱我抓紧扶手...基本24小时内必有响应。再加上一些养生健康相关的文章,基本就是母上全部微信内容了。但,今天母上发了2张自拍过来,并通过语音留下这样一段话“qinqin,我给你发2张图片给你看,哈哈...你可别骂我啊,自从有你就没有我自己了,哈哈~” 。 �猝不及防就眼泪涌出来。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参与者讨论者众,大家或为梦想,或为自由,哪怕背井离乡、远离至亲,哪怕饥寒窘迫、满目艰辛。当然,我这里并不是想说明为什么,而是这个问题的火爆说明了是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无论他们是不是理智上明白应该接受我们出去闯荡,他们都会注定因此提心吊胆。孩童已长大成人,岁月不再,谁来陪他们走完最后一段路?

   我们都是自私的。

二、

   前些天看了山河故人。

   好友常问我对未来的打算,具体了说就是在哪买房、定居在哪,我从来都是答“我不知道”。好友急了,“你怎么会不知道呢”。我默然的答,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在沪5年,我在生活的技术层面上很快适应了�上海的衣食住行,如我接受了甜的红烧肉及咸肉粽的存在,我现在吃辣已然战五渣,我已习惯出租车基本不拒载,当然,还有我最爱的交通工具—地铁。但,心理层面上,则远非如此。除了“老卵、瓦特、阿拉”,我�依旧不懂上海话,也不愿意去学它。我依旧不喜欢甜的红烧肉并坚信甜粽赛高,我依旧不习惯上海公交车站的命名逻辑(两条路相交而非地标)。我永远不是上海人。无论在法律上是什么身份,居住证甚至身份证上改了户,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人。也许我的孩子会是,但我不是。

   身份如此,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但我也回不去了,绝对、99.999999999%回不去,不说别的,我怎可能回老家去做产品狗嘛?只能一直往前走,虽然我也不知道会走到哪。

   这茫然大概会持续很久。我不知道我的生活会怎么发展,但可以想见它一定会和我父母所熟悉的全然不同。我不知道自己十年后或二十年后会在地球上的哪个部分生活,几乎可以确定的只是彼时的生活模式一定是今天的我所不熟悉的。我今天不知道自己属于哪里,以后也许更不知道。


go west_第1张图片

三、

   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

   那么孤单,像世界的最后一幢屋。

   大路缓缓地延伸进黑夜,

   小小的村子留不住大路。

   小村子只是一条道道,

   夹在两片荒原间,畏怯地,

   神秘地,大道代替了房前的小路。

   离开村子的人将长久漂泊,

   也许,还有许多人会死在中途。

                                                                                       ——里尔克《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 

你可能感兴趣的:(go 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