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中,前方才是路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璀璨,之后无人再越过,于是诗人感叹绝望。文学各持 自己观点与意见,没有对错,但同样没有统一的标准。而科学却经得起实验实践的考验,证明而得。然前时期的无数大发明,似乎已将能够发现的事物都发现了,后来者难再挖掘出什么伟大的东西。科学似乎也将走进尽头,哲学、生物、物理亦是如此。前面还有什么路呢?现在将要解决的问题,似乎是我们人类的终极问题,如生命是什么?宇宙是什么?人与猿猴的DNA98%相同,却为何前者有着能将后者关进笼子里观赏的能力。然真的如此吗?前时期的大发明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何尝简单明了,对于当时他们频乏的基础而言,难道这样的发现真的不困难么。而今我们的基础是建立在前时期伟人的大发明之上,若再发明那样的东西,不是很没意义么,不过是复制罢了。何须感叹没有什么东西可发现呢。不过前时期的发明创造是属于前时代的,那个时代的发明综合起来,成了而今我们挖掘世界的基础。如今我们先前时代的那种发明类型已基本发现完,我们将挖掘另一种性质的东西,而现在就是这个过渡期。若我们能找准方向持续的努力,坚持不放弃,那么终有一日会打开新的局面,开创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璀璨星云。

诗人的创作需要灵感,他的创作不可能一直持续,而是依靠某一刻的灵感闪现。同样的一个时代的文艺科学创作发明的璀璨在某一时间段,那是必然还是偶然?他亦不过是与诗人创作一样,某时刻的灵感罢了。无数人的灵感创作相互影响,又激发一大批人的灵感,这样连绵不断,而形成了一片璀璨星云。诗人的创作需要灵感,然没有前期的大量学习,他真的会有灵感么?没有前期的大量沉淀,他真的会有如此感悟 吟出诗句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切你所看所想所悟,必是你之前心中有此物,你方能看见。因为人的眼眶是有选择性的,外界世界称为客观事物,在那个时间那个空间他就是那个样子,而不同的人看到的却不同,是因为不同的人内在所拥有的东西不同。我们看一样事物是原本我们心中意识中有一点苗头与此相同,我们只能选择与我们自己相似得那一个片段进入我们的视野,进入我们的意识。是以诗人有感而发亦是他本身拥有此物的部分,而此本身所拥有的必是经过长期学习沉淀的,是以此前的漫长安静即是为此刻的灵感触动作准备。所以一事物的创造并非偶然,看似偶然,其实是长期沉淀的必然。偶然是结果,是必然的结果。是以文艺科学的发明创造所出现的璀璨星云,亦是一个个世纪沉淀的必然。而上一个必然的璀璨星云时代已成为过去,同样他掏空了这个世界所有的沉淀。是以我们需重新积聚,而这肯定是漫长的坚持与努力,而不是空等,甚至放弃。当然时间是漫长的,一切事物都逾越不过时间这个障碍。

然有没有一种可以加快进程的方法呢,毕竟人的生命有限,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十年,如此漫长的时间我们真的要放弃?又或是真的任其自然生根发芽直至成熟而喷发吗?这样的话可能我们一辈子都等不到那一天了,那么我们能够做什么呢,空等只能更浪费时间,不是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呢?活动量,频数,对,如果积聚的总量是定值,那么我们可增加活动量,增加频数,这样会不会缩短时间呢?我们不知道要积聚到什么时候,但是我相信这样会更快。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运转,我们无力改变。人类是渺小而脆弱的,无法扭转乾坤,无法阻挡世界运行的脚步。然我们什么都不做了么?不能就这样,这样我们会被甩得更远,我们还有自己,还可以改变自己。这个世界不定,我们无法去改变,然我们自己所作所为却由我们自己定,可以改变自己。从而我们自己就在这不定与定之间存在。就像你不能决定太阳何时升起,但你可以决定你几点起床一样。只要我们愿意,一定能够加快步伐找到下一个 触发点,相信下一片璀璨星云将更加的耀眼。

世界如此,我们自己也是如此。这个世界发展如此之快,在竞争的潮流中,我只有往前走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则稍有一丝的退缩,都将被人挤到后面去,人挤人,不被踩死,也会被挤得远远的,我们的终极目标在前方。有时候越把自己看得低,自己就真的低了。越退越远,最后只能在红尘中苍老叹息,有心无力而去,实在不值得。不后悔做过的事,只后悔没有做想做的事而空遗憾。人生短促,同样没有好坏对错,只有做与不做。不要怕没有成功或是没有得到,结果是给别人看的,过程是自己经历的。不管好坏对错,成功失败,其中的酸甜苦咸唯有自己品味,与他人无关。努力吧,相信你所做终有一天会 喷发。你目前没有结果,只可能是还沉淀的不够而已。找到你的终极目标,循一个方向而去。再回头,一切皆是风景。

身在此山中,不知云归处。迷路迷途,荆棘遍地,龙蛇沼泽,无不绊人心。

他日登高处,云烟弥漫缭绕。山峦起伏,绵延不绝,葱翠碧浪,无不醉人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潮中,前方才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