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楼市走向一直不太明朗。
一边是“房住不炒”,一边是市场明显回暖,这就导致大家不确定“房住不炒”只是习惯性提及,还是动真格。
从19年下半年开始楼市资金一直吃紧,年后受疫情影响海外资金也受挫,这就直接导致第一季度地产冰封。
不过为了挽救实体经济,不得不放水,央行放水,市场回暖,下游钱多了就开始疯狂起来。
相关数据显示:
北京5月二手房网签量约1.59万套,环比增加20.5%,同比增长15.2%。
此外东莞、杭州等地也不例外,个别豪宅项目甚至出现抢购潮,加上地方政府松绑政策一再试探,一时间,房价上涨的声音不绝于耳。
很多人都以为面对此次疫情经济受挫,政府会再次利用楼市来提振经济。
毕竟房地产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
但令人没有没想到的是,政府不松反紧。
01
金融严控
最先被敲打的是深圳。
随着疫情好转,市场略有回暖,深圳开始把信贷资源注入楼市,再加上深圳落户政策比其他几个一线城市宽松,短期内迅速推高了楼市。
深圳短短几十年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一线城市,再加上大湾区的设立,未来潜力无限。
但这种将定向信贷资源倾斜楼市的行为,无异于薅实体经济恢复的羊毛。
这一系列操作直接触发了监管层强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下发通知,紧急自查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
该通知要求自查今年以来新发放的房抵经营贷(含借款人为企业或个人),包括贷前、贷中、贷后等情况。
当然,这种监管肯定不会止步于深圳。
近日,在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方面,江苏、陕西等地银行就收到了史无前例的高额、高频次罚单。
而严厉监管开始蔓延,各地银行违规为楼市输血的行为也在逐一暴露。
对此央行也发布了报告,明确表态:
下一步,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此外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强调,今年要坚决落实“房住不炒”要求,持续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未来,对金融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监管很可能会越来越严。
02
政策不动摇
纵观历次房价上升,都是金融、楼市政策、市场的多重作用。正常情况下有限购政策这一缰绳在,单靠信贷放松也难以起到推动市场的作用。
而近几个月在政策上,也不是没有城市想要做突破性尝试。
最开始试探的是驻马店,2月驻马店表示:
公积金购买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为20%,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仍执行30%不变。
随后就被上级约谈,相关政策也迅速被删除。
此后宝鸡、济南、海宁、柳州、青岛、赤峰、荆州和淮安等近10个城市都做了这方面的尝试。
但政策均被撤回,还纷纷表态要坚定执行 “房住不炒,稳楼市”,这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近期海南的动向也让楼市信号进一步明朗。
海南可以说是住宅商品化后 “炒”房的发源地。
90年代初,当年的万通六君子冯仑、潘石屹等地产大佬都在海南楼市沉浮中取得了地产玩法的真经,继而转战内地。
有着炒房原始基因的海南,全省人口至今不足1000万,长期以来对楼市依赖度极高。
但如今风向也变了。
今年3月7日,海南针对本地户籍限购第三套房,而且对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此举不仅是为遏制投机炒房行为,更是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充分的空间要素保障。
6月8日,国新办举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会。
海南明确了房地产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关系,表示将吸取历史上的教训,继续强调严控房地产的思路。
对海南而言,即使是为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短期摒弃地产带来的巨大利益也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
从海南和各城最近的政策动向来看,整体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政策不会变也不会提振楼市。
政策上不会提振楼市,也就意味着2019年的620次、2018年的450次调控,还会持续作用于楼市。
即使有微调,变化也不会太大。
03
回归市场
时至今日,楼市信号已经非常明朗。纵观这段时间的楼市动向,资金流入楼市的口径将重点监管,政策有松绑的城市迅速撤回。
政策和金融都不放松,相当于控制住了楼市的咽喉。
这也相当于给那些担心房价快速上涨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然反过来看,历经几年的政策收缩,目前的楼市政策对正常的市场行为的干预空间已经很小了,基本上已经到头了。
无论是金融还是楼市政策,现阶段不可能继续收缩,也不会放开,剩下的就只能交给市场。
对于超出正常市场行为的楼市动作,肯定还是会管,比如对北京的学区房,杭州万人抢豪宅等炒作,整治起来丝毫没有手软的意思。
但对正常市场行为,比如长三角,京津冀的正常回暖还是有一定的容忍度。
市场上需求积压过多的城市会持续释放一段时间,而需求少的城市,只能无限延长消化上一波房价高峰的时间,城市价值的比拼,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