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写,意即Linux虚拟服务器
LVS-DR模式:
为什么选择这种模式呢 原因是nat模式会对分发器造成较大压力 数据包都会通过分发器,尤其是出栈流量会更大,那么DR模式就是我们更好的选择
如下图(出站流量不经过分发器):
整个流程:
1. 客户端------>网关
源IP地址:客户端IP 目标IP地址:VIP
源MAC地址:客户端MAC 目标MAC地址:网关MAC
2. 网关------->分发器
源IP地址:客户端IP 目标IP地址:分发器VIP
源MAC地址:网关MAC 目标MAC地址:分发器VIP的MAC
3. 分发器--------->服务器
先发广播找到服务器的RIP对应的MAC然后:
源IP地址:分发器DIP 目标IP地址:服务器VIP
源MAC地址:分发器DIP对应的MAC 目标MAC地址:服务器RIP对应的MAC
4. 服务器---------->网关
源IP地址:服务器VIP 目标IP地址:客户端IP
源MAC地址:服务器RIP对应的MAC 目标MAC地址:网关的MAC
5. 网关----------->客户端
源IP地址:服务器VIP 目标IP地址:客户端IP
源MAC地址:网关的MAC 目标MAC地址:客户端的MAC
搭建环境:
主机名 |
IP |
角色 |
jia1.com |
192.168.10.11 |
客户端 |
jia2.com |
192.168.10.12,172.16.20.12 |
网关 |
jia3.com |
172.16.20.13,172.16.20.100 |
分发器 |
jia4.com |
172.16.20.14,172.16.20.100 |
服务器1 |
jia5.com |
172.16.20.15,172.16.20.100 |
服务器2 |
首先在所有机器上关闭iptables和selinux
第一步:网关的设置如下:
如上先把两个网段设置好,然后开启转发功能。
第二步:客户端把网关指向192.168.10.12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0.12
这里是临时添加的默认网关。
第三步:服务器1和服务器2
[root@jia4 ~]# route add default gw 172.16.20.12 ---------------- 先指定网关
[root@jia4 ~]# yum -y install httpd ---------------- 安装web服务
[root@jia4 ~]# ifconfig lo:1 172.16.20.100/32 ---------------- 在lo网卡上设置VIP /32是为了不产生路由
[root@jia4 ~]# echo 1 > /proc/sys/net/ipv4/conf/eth1/arp_ignore
[root@jia4 ~]# echo 2 > /proc/sys/net/ipv4/conf/eth1/arp_announce
[root@jia5 ~]# route add default gw 172.16.20.12
[root@jia5 ~]# yum -y install httpd
[root@jia5 ~]# ifconfig lo:1 172.16.20.100/32
[root@jia5 ~]# echo 1 > /proc/sys/net/ipv4/conf/eth1/arp_ignore
[root@jia5 ~]# echo 2 > /proc/sys/net/ipv4/conf/eth1/arp_announce
对arp_ignore和arp_announce的解释
arp_ignore:定义对目标地址为本地IP的ARP询问不同的应答模式0
0 - (默认值): 回应任何网络接口上对任何本地IP地址的arp查询请求
1 - 只回答目标IP地址是来访网络接口本地地址的ARP查询请求
2 -只回答目标IP地址是来访网络接口本地地址的ARP查询请求,且来访IP必须在该网络接口的子网段内
3 - 不回应该网络界面的arp请求,而只对设置的唯一和连接地址做出回应
4-7 - 保留未使用
8 -不回应所有(本地地址)的arp查询
arp_announce:对网络接口上,本地IP地址的发出的,ARP回应,作出相应级别的限制: 确定不同程度的限制,宣布对来自本地源IP地址发出Arp请求的接口
0 - (默认) 在任意网络接口(eth0,eth1,lo)上的任何本地地址
1 -尽量避免不在该网络接口子网段的本地地址做出arp回应. 当发起ARP请求的源IP地址是被设置应该经由路由达到此网络接口的时候很有用.此时会检查来访IP是否为所有接口上的子网段内ip之一.如果改来访IP不属于各个网络接口上的子网段内,那么将采用级别2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2 - 对查询目标使用最适当的本地地址.在此模式下将忽略这个IP数据包的源地址并尝试选择与能与该地址通信的本地地址.首要是选择所有的网络接口的子网中外出访问子网中包含该目标IP地址的本地地址. 如果没有合适的地址被发现,将选择当前的发送网络接口或其他的有可能接受到该ARP回应的网络接口来进行发送.
这里都是临时设置---如果需要永久设置生效。修改/etc/sysctl.conf
启动web服务
[root@jia4 ~]# echo 'jia4 ........' > /var/www/html/index.html
[root@jia4 ~]# service httpd restart
[root@jia5 ~]# echo 'jia5 ........' > /var/www/html/index.html
[root@jia5 ~]# service httpd restart
第四步:分发器配置
设置VIP,安装ipvsadm
[root@jia3 ~]# ipvsadm -A -t 172.16.20.100:80 -s rr -s指定负载的算法 rr是轮询
[root@jia3 ~]# ipvsadm -a -t 172.16.20.100:80 -r 172.16.20.14:80 -g -r 指定的是服务器
[root@jia3 ~]# ipvsadm -a -t 172.16.20.100:80 -r 172.16.20.15:80 -g
第五步:在客户端测试
[root@jia1 ~]# elinks --dump 172.16.20.100
jia4 ........
[root@jia1 ~]# elinks --dump 172.16.20.100
jia5 ........
[root@jia1 ~]# elinks --dump 172.16.20.100
jia4 ........
[root@jia1 ~]# elinks --dump 172.16.20.100
jia5 ........
成功负载。
我做的操作大多都是临时的。如果需要持久保存。写到相应的文件如/etc/sysctl.conf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ifcfg-eth1:1等等。。
分发器的VIP如果是单独的网卡则要保证路由条目是分发IP所在网卡的条目优先级高。
下图是非单独网卡的。单独网卡会有两条172.16网段的路由
1. 轮叫调度(Round Robin)(简称rr)
调度器通过“轮叫”调度算法将外部请求按顺序轮流分配到集群中的真实服务器上,它均等地对待每一台服务器,而不管服务器上实际的连接数和系统负载。
2. 加权轮叫(Weighted Round Robin)(简称wrr)
调度器通过“加权轮叫”调度算法根据真实服务器的不同处理能力来调度访问请求。这样可以保证处理能力强的服务器能处理更多的访问流量。调度器可以
自动问询真实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并动态地调整其权值。
3. 最少链接(Least Connections)(LC)
调度器通过“最少连接”调度算法动态地将网络请求调度到已建立的链接数最少的服务器上。如果集群系统的真实服务器具有相近的系统性能,采用“最小连接”
调度算法可以较好地均衡负载。
4.加权最少链接(Weighted Least Connections)(WLC)
在集群系统中的服务器性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调度器采用“加权最少链接”调度算法优化负载均衡性能,具有较高权值的服务器将承受较大比例的活动连接负
载。调度器可以自动问询真实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并动态地调整其权值。
5. 基于局部性的最少链接(Locality-Based Least Connections)(LBLC)
“基于局部性的最少链接”调度算法是针对目标IP地址的负载均衡,目前主要用于Cache集群系统。该算法根据请求的目标IP地址找出该目标IP地址最近使用的
服务器,若该服务器是可用的且没有超载,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若服务器不存在,或者该服务器超载且有服务器处于一半的工作负载,则用“最少链接”
的原则选出一个可用的服务器,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
6. 带复制的基于局部性最少链接(Locality-Based Least Connections with Replication)(LBLCR)
“带复制的基于局部性最少链接”调度算法也是针对目标IP地址的负载均衡,目前主要用于Cache集群系统。它与LBLC算法的不同之处是它要维护从一个目标
IP地址到一组服务器的映射,而LBLC算法维护从一个目标IP地址到一台服务器的映射。该算法根据请求的目标IP地址找出该目标IP地址对应的服务器组,按
“最小连接”原则从服务器组中选出一台服务器,若服务器没有超载,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若服务器超载,则按“最小连接”原则从这个集群中选出一台
服务器,将该服务器加入到服务器组中,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同时,当该服务器组有一段时间没有被修改,将最忙的服务器从服务器组中删除,以降低复
制的程度。
7. 目标地址散列(Destination Hashing)(DH)
“目标地址散列”调度算法根据请求的目标IP地址,作为散列键(Hash Key)从静态分配的散列表找出对应的服务器,若该服务器是可用的且未超载,将请求
发送到该服务器,否则返回空。
8. 源地址散列(Source Hashing)(SH)
“源地址散列”调度算法根据请求的源IP地址,作为散列键(Hash Key)从静态分配的散列表找出对应的服务器,若该服务器是可用的且未超载,将请求发送
到该服务器,否则返回空。
9. 最短的期望的延迟(Shortest Expected Delay Scheduling SED)(SED)
基于wlc算法。这个必须举例来说了
ABC三台机器分别权重123 ,连接数也分别是123。那么如果使用WLC算法的话一个新请求进入时它可能会分给ABC中的任意一个。使用sed算法后会进行这样一个运算
A(1+1)/1
B(1+2)/2
C(1+3)/3
根据运算结果,把连接交给C。
10.最少队列调度(Never Queue Scheduling NQ)(NQ)
无需队列。如果有台 realserver的连接数=0就直接分配过去,不需要在进行sed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