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都知道我爱上番茄鸡蛋,最好是番茄蛋汤,勉强一些番茄炒蛋也凑合。
外食点餐时都会加个番茄鸡蛋的浇头,室友虽然一直吐槽我吃这么多天都不腻,但晚餐时还是经常做番茄蛋汤。
以前并不觉得这样酸酸甜甜的口味有什么特别的,不讨厌但也并不喜欢。是去年去新疆之后就不可遏止的爱上番茄蛋汤。
记得是在即将大雪封山的禾木,天寒地冻饥肠辘辘,迫切的想要吃点热乎的暖暖身。住的那家青旅提供简单的饭菜,最便宜的番茄蛋汤35元一份,很多人点。当时对番茄蛋汤无感的我,觉得不就是很简单的一个鸡蛋和一个西红柿么,怎么能那么贵?这趟旅行不差这一份番茄蛋汤,等回上海多喝几碗好了。最后用开水泡了碗味增汤另点了两个菜解决了一顿晚饭。
但从那之后一直心心念念着这没吃上的番茄蛋汤,想着那么简单道菜怎么就那么多人喜欢呢?从新疆回来当天室友就做了番茄蛋汤,还特意调侃说不用35元。室友的厨艺是越来越好了,简简单单的一道汤越喝越觉美味。然后就真的连喝了一个礼拜都不腻,酸酸甜甜的喝下去,竟觉得格外暖心。
后来自己也尝试着做了几次,不是加多了糖就是忘了放盐,或者是放少了水。明明用的一样的材料一样的锅具,却怎么都不如室友做出来的好吃。
再后来放弃了自己做,在外面吃饭时却每餐必点,会和同伴说这家的番茄蛋汤都没我做的好喝,或者这家番茄蛋汤怎么比资源贫瘠的禾木的还贵。
然而无论贵不贵好不好喝,番茄蛋汤每次都是心心念念的必点菜品。选择困难症的我,至少在点汤时不会再犹豫不定了。
02
上周拿到几张艺术展的票,一直想去却没有去过,于是放弃了三尖徒步跑去看酒店艺术展。
再上周被朋友圈里一张锦溪莲桥的照片种草,于是周末地铁转公交,一天之内从浦东到花桥到锦溪再到周庄去苏州回上海。锦溪打卡,平江路吃鸡爪,然后回上海煮了碗辣白菜芝士泡面作为晚餐,无限满足。
再再上周好像就是国庆长假,去宁波缸鸭狗吃了正宗的宁波汤圆还有年糕汤,黑芝麻馅儿的汤圆上还撒着点桂花,大满足。
然后顺道去温州朋友家蹭吃蹭喝了几天,一般都是睡到自然醒,起来看看书画个画或者瘫沙发上找部电影看。如果偶尔起得早,就随便选个景点几个人开着车就出门了。
路上看到那个村庄炊烟刚起,停下来逗逗路边的笨鹅;看到那条河清澈见底,停下来玩玩水;看到那座老桥很有味道,停下来吹吹风;那片梯田错落有致,爬上去捡几根芦苇……等到了景点,其实玩得也差不多了,吃个午餐随便逛逛就可以返程了。对景点的印象,大概就只是午餐好不好吃还有茶叶蛋都好大一个。
上个月被某公众号种草,想去海宁看潮。约某位姐姐一起,她上来就问我那里有啥好吃的,我把链接发给她,她奔着海宁缸肉立刻就订了转天的火车票,还是站票。其实最后我俩对海宁的潮水和缸肉都没啥印象,倒是觉得水果店的西瓜便宜又好吃,回来的时候还在火车站对面超市买了好些水果蔬菜回来。
最近都是这类目的明确又简单轻松的出行,很日常很随机,不需要定什么计划,也不会因为实物与照片不符而觉得失望。平时该上班上班,种了草就找时间去拔草,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03
觉察到自己的旅行目的有所改变并同时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大概就是从去年的那次新疆之行开始。
那些壮阔的荒野,层叠的雪山,仙境般的晨雾,风云变幻的天气,却都不如那份没喝上的番茄蛋汤给我的印象深刻。就冲另两个菜里没化开的盐巴,我从来不觉得那家青旅的番茄蛋汤会有多好喝。重要的也从来不是那一份番茄蛋汤,但它的确让我对旅行这件事重新思考。
有同事每次旅行都是拖家带口奔着住奢华酒店去的,一家人悠闲地睡个懒觉吃个丰盛早餐然后室内泳池泡一泡,对面沙滩玩玩沙,就是个完美假期了。
也经常遇上一心奔着美食去的吃货们,她们经常出没于各个美食之都的夜市小吃街上,无所谓景点,只关心哪家的泡馍最好吃,哪家的鸡爪最正宗。
也真的有人打个飞的去北京吃烤鸭,跑去香港买买买,去日本只为了泡温泉。
以前是很不能理解这种旅行的,酒店哪里不能住?美食到处都有吧?这怎么能算旅行呢?
好吧,也许这真的不能算是旅行。在我的定义里,这更像是简单日常的衣食住行过日子。
某种意义上,旅行其实也是一种生活,一种过日子的方式。让旅行简单一点儿,不需寄予太多憧憬向往,只是很日常的过日子而已。
过日子嘛,该吃吃该喝喝该买买,并不因为换了个地方就有什么不同。简单一点儿,惊喜才会多一些。
我依旧会想要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去看个日出云海冰川极光,只要内心足够渴望,路上艰难险阻都不算事儿。但也会跑去扬州吃一份扬州炒饭,去嘉兴吃个肉粽,去镇江只为尝尝锅盖面。
不去纠结什么是旅行的意义,种了草就要拔。在能力范围内,有想去的地方就去,有想吃的东西就吃。这只是简单的过日子而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