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讨论一下中国人对待中国人说英语和外国人讲中文差别大的态度以及我总结出来的的原因。
比如TFBOYS中的王源作为中国的代表在联合国上发言,视频公布出来后,不少中国人在严厉地批评他的口音。
还有奶茶妹妹章泽天在私人聚会上的演讲视频,因为她的开场白演讲出现了不少“呃”“呃”停顿的语气词,引起知乎上不少社会精英的嘲讽。
然而,不少理性的中国人开始批判中国人对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语言学习上反差极大的态度,中国人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却得不到中国人的支持和鼓励,反而被一群人挑刺说是中式英语。
而外国人开口说了一两句“你好!”“我很高兴认识你”,就会引起全场中国人赞叹的惊呼声,大家会觉得这个外国人好厉害、好牛逼,而且如果他可以说上几句中文,即使外国人说的中文发音全是平声,中国人就会觉得这很不可思议,不停地对他表示鼓励赞赏。
我认为中国人对学英语的中国人总是表现得那么苛刻的态度,与中国父母总是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很相似,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情况。
类似于家长式的做法——父母总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中国人希望中国人可以做得更好,英语说得更好,中国式礼貌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总是对别人比较礼貌客气,对自家人比较苛刻严格。
这样为国人解释并不是支持他们的做法,我试着从分析的角度去评析他们做法的原因,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中国人骨子里已经渗入了崇洋媚外的思想。
有些人可以不择手段地拿绿卡,刻意忘记他们是中国人,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变成别国人,有些人盲目批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把传统节日和习俗贬低得一文不值。
另一方面,我想分析一下中国人普遍学习英语的情况,目前我们一直上到大学至少可以接受十二年的英语教育,以为毕业后就可以丢下英语,然而,不少人工作后几年都停滞不前,他们为了提升竞争岗位,重新拿起大学课本学习英语。
一部分在社会底层摸打滚爬了多年的人们,也许偶然遇到某一个契机,他们开始努力自学英语,希望学会这项技能,改变生存环境、改变他们命运轨道,为此他们积极地参加各种英语培训班或者英语速成班。
所以我想介绍一下我家那位学英语的龙妈妈,龙妈妈脾气火爆、老爱撒娇,而且她这人还很重男轻女,但是她始终是多年来与我相处最久的人。
我的父母都是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他们相差两岁,经过媒婆的相亲互相认识在一起的,爸爸初中毕业到外面闯荡,妈妈初一就辍学外出打工。
父母经过几十年的辛苦打拼,家里经济情况好转不少,可是妈妈虽然比以前轻松了很多,除了做家务就是看连续剧,但妈妈逐渐感觉这样的生活像白开水一样平淡。
爸爸每天都必须忙着工作,回到家早已经累得不行,他一沾枕头就可以呼呼大睡,而爸的性格又很闷,无聊的时间长了,妈妈开始觉得一切都令人那么压抑。
我觉得这是中国人民达到小康家庭的生活水平后,家庭普遍会出现的物质条件满足后,发现精神上缺补的空虚,爸爸的骨子里很大男子主义,他不允许妈妈整天出去玩或外出打工。
妈妈参加同学聚会后,她和以前初中的同学们重新联系后,总会会找机会和老同学聚会,爸爸觉得妻子突然变化很大,但他理解不了她这种不安分的想法。
为此有段时间他们老是争吵,搞得外婆亲自赶过来劝他们,这时爸爸沉默不说话,妈妈则在一旁哭。
爸爸总是试图阻止妻子的这种改变,劝说她呆在家里多做家务。爸爸连她想和一群妇女跳广场舞的主意都不赞同,妈妈总和我们抱怨,爸爸老是限制她做这做那。
有一次,妈妈为了帮儿子补习英语,发现自己英语的基础还在,内心萌发了重新学英语的念头,从那时开始她每天都在对着电脑练习口语,每天和我们的对话都变成了英语,听fm里的英语名著。
更难得的是,无论周围的人怎么议论,妈妈一直没有放弃,她都坚持了下来,整整两年的时间她在学习英语,之后她跟爸爸商量后,决定去考教师证和上岗证,现在妈妈成了一名小学的英语老师。
父母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是初一开始学英语,一直到毕业,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养家,我的父母也是其中之一,因为家里太穷或没心思学习,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许多人纷纷离开家乡到发达城市打工。
而我们90后的开始都是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从24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再到单词发音、短语句子和课文,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高中,英语都是我们所有科目中分数最高的课程之一。
虽然我们学英语主要的方法是听课、背单词和做作业,大学之前的学习目的也只是考试和升学,但从小学到大学算起,我们可以学十二年的英语,即使单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们也可以学习九年的英语。
单单看九年的时间很长,看似学好一门外语已经绰绰有余,九年了研究一门深奥的学门也可以收获小小的成就,但我们却说不出一口流利的口语,也很难听得懂外国人的英语,不够勤奋?方法不对?环境不好?或许这些原因都存在。
小孩子在一二岁时开始牙牙学语,大概在三四岁时就可以讲简单的母语,中国人的母语也就是汉语,根据科学论证,幼年时期学习语言比较快。
也许很多人会批判中国的英语教育,认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说的是哑巴英语,我们端坐在课桌上认真听课,大学前的几乎所有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高考。
我想说的是,如果大体的学习环境不可以改变,我们就应该尽量为自己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有时候自言自语练习口语对你来说也可能是个提高英语水平的好方法。
实实在在的行动比无止境的抱怨好太多了,现在学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了,说英语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平常,我们学好几个小语种作为未来的资本,如今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很大,学习阿拉伯语也是很有必要的,或者学习与英语有些相似的德语。
学校里随处可以听到有人用英语对话,这里的每个人都不甘落后,他们一边努力学好英语,一边努力跨学科学好几门专业。一天晚上我正在跑步,注意到旁边一对情侣边跑步边聊天,仔细一听他们正在用英语对话。
通过查资料和询问朋友,我了解到美国的大学课程种类很丰富,设置了外语的课程,比如西班牙语、法语和拉丁语,但并没有设置专门学习中文的课程。
虽然中美在1972年开始打破外交僵局,也叫做乒乓球外交,1984年正式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也就是说,如果外国人想学习中文,他们只能自习或通过中文学习班学汉语,就像中国人学习了韩语、法语或西班牙语等这些语种一样,平时有机会在某些场合露两手,大家都觉得很稀奇,便引来周围人的惊呼羡慕。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我怎么寻找理由为中国人辩解,中国人对自己人比起对外国人确实存在偏心的态度,中国人大多偏爱外国人,蓝眼睛、高鼻梁和倒三角身材。
历史上的西方国家似乎很有民族优越感,总称他们的民族为优等民族,当然,清朝皇帝和大臣也自称为天朝上国,而其他蛮夷小国不足以重视,但是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闭关锁国的局面打破,中国人才真正开始意识到他们落后了很多。
尤其是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中国人披长辫躺着抽大烟的形象一直被外国人嘲笑和讽刺,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去国外旅游甚至要自称是日本人或韩国人,才能受到更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