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尊老”到“仇老”,拒绝道德绑架不宜用力过猛!

01

清晨的公交车格外拥挤,车门口被人塞得满满的。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小伙子正往车厢里走的时候,身后一个老者把手搭在他背上随人流往车厢里挪动。就是这下意识轻轻的一个动作,小伙子回过头恶声恶气的对老者道:“推什么推!没看到里面没地方!”

老者有点懵:“我也没推你啊?”

小伙子不依不饶:“你怎么没推?!就是你们这帮老人,仗着岁数大倚老卖老!”

老人生气了:“我怎么倚老卖老了?你要耍流氓怎么的?”

“不倚老卖老你别碰我啊!”小伙子依然不松口。

在旁边有个中年女人看不下去替老者说话:“小伙子,你少说两句,你有点说多了啊。这公交车上怎么可能谁也不碰谁呢?我看着的,老人家根本没推你。”

小伙子嘟嘟囔囔的又说了句什么,这才罢休。

如今社会上的确有很多坏人变老的事情。如为了跳广场舞霸占公共篮球场并上升为武力解决的;如自己摔倒被扶起来就讹诈扶自己的好心人的;如公交车为了抢座位坐小姑娘腿上的,还有为了抢个坐,动手打人的。对于这些坏人变老后所做出的恶行,在如今媒体发达的环境下,像一股迅速弥漫开的雾霾,充斥了人们的视听,污染了人们的耳目和内心。

人们的三观被撼动了,如今的理念中,矫枉过正的出现了一批“仇老”人群。

曾有个视频,是反对所谓道德绑架的,里面有个老年人对坐在座位上的小伙子要求让他把座位让给他,小伙子低头拿起了自己的假肢,然后是得意的拿着假肢舞蹈;还有一个镜头是一个熊孩子把一辆车故意划了,车主看到后,告诉旁边正在打手机的熊孩子的妈妈,那妈妈说:“他一个孩子你跟他一般见识干嘛啊?怎么那么没素质!”

这的确很气人,但接下来车主的行为就过了,只见车主一脚踢飞了熊孩子,又一脚踢飞了熊孩子的妈妈。虽然是广告,做了夸张处理,为的是代表的一种态度。但这未免过于暴力,矫枉过正了。大人看了能明白表达的含义,但如果是孩子看了这广告呢?所传达出的意义是不是暴力可以解决一切?广告中后面的镜头还有:俩人一起喝酒,一个人硬性劝不想喝酒的另一个人,自己干了杯中酒,告诉那人随意。不想喝酒的那个人后来的镜头是:按着劝酒人的头,将酒都灌给了他。

广告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用力过猛。

传达出的好多信息是以暴制暴。其实真正的拒绝可以很优雅,而不必要如此暴力和挑衅。个人认为,这个广告用力过猛后起到的反作用大于正面作用了。

腾讯视频上有个采访老人和年轻人关于让座问题的,里面三个老人,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通情达理。其中第一位大爷说:“大家都买票了,是平等的,本身人家想给你让座是道德高尚,即使不让座人家也有这权利。不能强迫谁。”另外两位阿姨也是非常理解年轻人,和大爷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02

现在虽然有变老的坏人,可同样有变老的好人!

我的父亲,就是一个有素质的好老人。

有一次,父亲骑电动车的时候,被一辆机动车不小心刮倒,父亲起身后没觉得怎样,就让那辆车走了。回到家后的第二天,父亲才觉得浑身酸疼,毕竟是年龄大了,身体摔一下,后反劲的疼痛第二天显现出来了。我和母亲因为担心都埋怨父亲,没有及时让那个车主领着去医院检查下身体。但父亲轻描淡写的说,没事,也没什么大毛病,犯不上为难人家。

如此通情达理,体谅别人的老人在我们的身边肯定不止我父亲一人。中国的老人千千万万,不能因为极少数变老的坏人就否定了所有老人的道德水准。

任何矫枉过正的东西,都会带来强力的副作用,在这样的舆论倡导下,孩子们长大后,可能真的不会去同情帮助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好的老人了。

如同早晨公交车上的那个年轻人,如今很多人对老人这个群体产生了偏见。的确,有一部分变老的坏人,他们确实为老不尊。但坏人不止限于老人这个群体。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体现出来的同情帮助弱者的精神,如同现在的帮扶弱势群体一个道理。如果有一天我们都不去帮助弱势群体,只做让自己舒服的事,甚至连一点不损失自己利益的同情心都不愿付出,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沦陷于冷漠之中。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你老了的时候,会愿意被人指责:老人都是倚老卖老吗?你是不是想说:“坏人毕竟是少数,我是个有尊严的好老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尊老”到“仇老”,拒绝道德绑架不宜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