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打卡day70】让他三尺又何妨

-265

气量是中国人最经常谈到的词汇,这个词也经常与成功、成大事相挂钩,他们往往都认为,只要气量勾搭,就做到了成大事的一般,但是,气量、气度是一个抽象的词汇,它的内涵是不确定、模糊的,仿佛任何一个行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称之为其两大,有气度,但这样的有气度,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吗?我们需要的是怎么样的气度呢?

其中之一,就是职场上容忍的气度,刘墉在讲述说话技巧时,着重强调了我们应该要注意度量,当对方批评我们,意图揭发我们时,要注意赞美对方,这样子才有可能共赢,首先,如果对方情商较高,当他被你称赞时,他肯定不好意思说出要批评你的话,即使会说出口,也是以相对温柔的方式来表达,其次,即使它一点也没有软化地说出了批评你的话,那么这将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益处,首先,这能够拔高你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其次是丑化他在别人心中的印象。

刘墉在书中讲述了个故事,有个公司外派两人,老刘和小牛两人出国谈生意。小牛英语较强,谈生意过程中出色的英语能力促进了合作的达成,但他却经常在背后向上级诋毁老刘,而这些诋毁,老刘也知道,但他并没有直接报复小牛,向上司告状,而是考虑到小牛在工作中出色的表现以及中邀请,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汇报,并且表扬小牛,仿佛他并不知道小牛在背后对他的诋毁一样。小牛的表现以及老刘的夸奖,让许多人都认为小牛大有前途,纷纷攀附、接近他。一次,在公司团建活动上,许多人簇拥着小牛,纷纷与他碰杯,有的人还热切地称呼他为牛经理,仿佛小牛明天就能够升职,成为经理,而老刘身边冷冷清清,只有几个平时关系较好的同事。

次日,一上班,老刘就被领导叫去办公室,他忐忑地走着,担心接下来会听到他被辞退的消息,因为小牛的告状讲他贬得一无是处,不安地敲开门,回答领导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老刘以为自己即将被解雇的一瞬间,领导却说他升职了,老刘激动不已,他连忙询问领导为什么,领导讲明了原因——老刘不为个人感情左右,实事求是的肚量是管理者应该有的品质。

小牛的结局,作者没有讲,但料定不会太好,因为他气量狭小,手段不恰当,难以成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打卡day70】让他三尺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