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显示架构 - Vsync专题开篇

手机行业竞争激烈。我在手机行业的黄金时期入行,看到整个行业从百舸争流到优势分化。资本、营销、产品、技术,跟得上节奏的越来越强,跟不上节奏的逐渐被淘汰。到现在手机行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当然也成为了夕阳行业。

得益于激烈的竞争,我从业这5年,手机的显示和性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广的色域,更大的分辨率,更高的刷新率,更大的色深,更高的亮度… …,各大手机厂商拼尽全力,疯狂增强硬件能力,把手机屏幕的能力六芒星扩展的越来越大。丰富的色彩,强劲的性能,极致的流畅体验,在之前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

技术的进步不止是硬件的发展,软件的适配和优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就屏幕刷新率而言,这是关系到手机流畅度的基石,现在留存的几家手机厂商,哪一个不是一帧帧的优化才能不被友商超越,能领先一帧都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ODM厂商对流畅度的苛刻追求,也反推vendor厂商和Google不断改进显示架构。Google 从Android 4.1 启动Project Butter(黄油计划),高通也推出了Qsync、Jank reducer、partial update 等功能。

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使得现在的Vsync逻辑越来越复杂。从应用到框架再到kernel,每一模块都做了大量的逻辑与策略。我最近一直想整理一系列文章,争取能从上至下梳理清楚整个vsync脉络,也给后进者一些参考。

以下是暂定的大纲,硬件平台是高通平台:

  • Android R SW Vsync Model
  • Android R Variable Refresh Rate 可变帧率研究
  • HWC 硬件Vsync注册与上报流程
  • MDP Hardware Vsync流程解析
  • 高通Qsync流程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