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环球旅行随笔:语言篇

小弟我于2017年7月到11月,花4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简短但连贯的环球旅行。从杭州出发,到北京乘坐国际列车,横穿蒙古国,来到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然后从伊尔库茨克开始,一路向西,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走走看看,来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从圣彼得堡飞到伦敦,从伦敦开始,按基本四五天一个城市的节奏,在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游荡40余天。然后,从伦敦飞到巴黎,绕地中海逆时针转一圈。先到巴黎,再去巴塞罗那,然后去罗马,之后去德国柏林、杜塞尔多夫、科隆、埃森等地,再之后从柏林前往阿姆斯特丹,最后从阿姆斯特丹途径冰岛、飞往纽约。在纽约呆几天,接着去匹兹堡暂住两周。最后,从匹兹堡,途径波士顿、北京、上海,一路回到杭州。达成连续绕地球一圈的成就,虽然人困马乏,但是认识了一些有意思的人、学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历史、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我有看书的习惯,历史科幻推理、小说诗歌戏剧、中文英文,都挺喜欢。个人觉得,书这东西原汁原味的感觉最好,看翻译或解读版本,就像吃已经被研磨咀嚼过的食物一样,损失了一些味道。当然,翻译和解读的存在是非常有意义的,否则唐诗宋词和莎士比亚可能就不会像今天一样老少皆知了。就像我,除英语外,欧洲各国语言皆一窍不通,想要看《悲惨世界》《罪与罚》《神曲》或《浮士德》,也只能去找翻译版。

这个语言问题在出国旅行时也会存在,而且比选择书籍时更加困难一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时带一位翻译在身边。想要用“google翻译”之类的软件跟外国友人流畅聊天,暂时也还有点遥远。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语言篇_第1张图片
在卢浮宫隔着密实的人墙远望《蒙娜丽莎》。那天展出的是否是真迹,并不知道,但是看到各国人民从世界各地前来观赏世界名画,卖力拥挤,开心合影,也算是长见识了

做环球旅行,需不需要会英语?英语熟练到什么程度够用?需不需要学其他语言?个人理解是,这些问题的答案,跟旅行的类型和目的相关。如果是跟着旅游团观光,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不用在乎语言问题,只要会一些最基本的英文单词,即可完成买买买、拍拍拍、逛吃逛吃各类活动。如果是独自旅行,或者想要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生活,英语还是有必要学一学。英语的熟练程度并不影响旅行安全,只是会影响一些体验罢了。在青旅咖啡馆酒吧等处跟人聊天,能认识不少人、交到不少朋友、更真实地了解外国友人的生活状态和想法。要是没法语言交流的话,二人碰面以后,可能友好且尴尬地相视一笑,就擦肩而过了。——并不是说一定要把英语学到多好。遇到会说中文的外国友人,跟他们用中文交流,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更何况,在很多国家和地方,英语也是行不通的。

不说英语的外国友人们

俄罗斯就是这样一个英语不太管用的地方。青旅的工作人员通常会说一些英语。超市、餐馆等地方,地铁、火车、巴士等交通工具上,懂英语者寥寥可数。在一些小城市甚至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只讲俄语。

俄语源出斯拉夫语系,单从字母表上看就跟英语差别巨大。我在出发前一个月,抽空学了学俄语,好歹认识了字母表,掌握了一些常见句子和单词。不然在莫斯科,可能地铁都难坐。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语言篇_第2张图片
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以及红场上络绎不绝的游客们

虽然语言不通,但俄罗斯人直爽热情,简直有点像东北人。好几次在超市或餐馆遇到沟通问题时,一旁素不相识的人说着半生不熟的英语过来帮忙。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火车上,我曾经跟仨俄罗斯大叔大妈在一个包厢一起度过两天三夜。我的俄语词汇和大叔大妈们的英语词汇都只包括“你好”“谢谢”“再见”,但他们对我特别好,经常分食物给我,还帮我向列车员询问时刻表,借我餐具喝茶、煮泡面,等等。

在法国,英语也是不好用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卢浮宫里的介绍文字只有法语没有英语。我到法国前就略有耳闻,法国人特别傲慢、不喜欢说英语,即使会英语也不愿意说。至于为什么这样,一种说法是,法国人讨厌英国人,所以连带英语也讨厌了。考虑到英法两国“百年战争”的漫长斗争史,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另外一种说法是,巴黎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欧洲各国贵族皇室的活动中心,那时候法语几乎是欧洲贵族的通用语言,所以直到现在,法国人也对法语抱有极大优越感。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语言篇_第3张图片
巴黎塞纳河畔一座桥的桥头雕塑

不管是因为哪种理由,法国人确实不喜欢说英语。我在巴黎时有一次在超市购物,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用英语向售货员问询。售货员小妹打量了我两眼,用字正腔圆的英语说:对不起我不说英语。后来我学会一招,在请教法国人问题时,不说“Hello XXX”或“Excuse me XXX”,改说“Bonjour XXX”和“Pardon XXX”,意思是:天可怜见,你看我也想说法语,但时间有限只学会了这些,不好意思。这一招非常好用,至少在问法国人问题时,别人愿意搭理我了。遇上脾气好或心情好的,甚至会用英语小小地跟我交流一下。

在英国美国使用英语自然是畅通无阻。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荷兰,用英语沟通也非常方便。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等语言,跟英语非常相似,字母表几乎一模一样。在时间有限的前期筹备中,我压根没学这几门语言。只在到达某国家的前一两天,稍微看一看其语言的常见用语,就够用了。

说中文的外国友人们

环贝加尔湖小火车

我在俄罗斯伊尔库茨乘坐了一趟环贝加尔湖小火车。车票可在淘宝购买。买票时我就在想,如果这个项目在国内被推广得太好,火车上会不会全是中国人。上车后一看,虽不中亦不远矣。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语言篇_第4张图片
在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列车上,贝加尔湖匆匆一瞥

早起到伊尔库茨克大剧院门口乘摆渡巴士来到湖边码头,从码头乘船去往火车始发站。只有两节车厢的老式蒸汽火车,长满青草的铁道,如同宫崎骏的动画片一般,非常怀旧。

我虽在淘宝上订好了31号和32号临湖座位,但看不懂俄文车票,不知道座位在哪个车厢,于是求助列车员。列车员看了看我的票,指着第一节车厢让我过去。我跟同行朋友走到第一节车厢,发现31号和32号座位上已经坐了俩中国大妈大爷。大妈大爷隶属一个16人左右的中国旅行团,一俄罗斯导游姑娘正在指引旅行团里的其他人入座。我给导游姑娘看我的票,用英语问她怎么处理这座位冲突的问题。结果,俄罗斯导游姑娘看了一眼我的票,操着东北口音中文对我说:这是你的问题,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吧。你们只有两人,我们有16人,我们是不会让座的。——又交涉了一番,跟这导游姑娘一起去找列车员处理。列车员再次盯着我的车票看了半晌,说我车厢走错了。于是换到第二节车厢,一番折腾,终于在座位上坐好。

没过几分钟火车就出发了,从早上10点开始,沿贝加尔湖绕了半圈,直到晚上9点才回到伊尔库茨克火车站。虽然天气阴沉,久坐疲惫,但临湖座位视野不错,贝加尔湖蔚蓝深邃、清澈透明,湖边沿岸绿树苍茫。辽阔静谧的湖面带给人的感觉如同大草原一般。火车中途会在很多站点停车,可以下车透透气,近距离观湖。很多俄罗斯男女老少在湖边钓鱼、游泳、徒步、骑行、露营。火车在有一站停车时,随车的俄罗斯导游大妈换了身泳衣扑通跳到湖里游了一圈。

车上以中国人居多,主要是各类旅行团。每半小时左右,会有俄罗斯服务员推销各类商品,贝加尔湖白鲑、啤酒、冰淇淋之类。看着俄罗斯大姐们笑眯眯地操着蹩脚普通话说“鼻酒有需要的吗”,恍惚间觉得好像回到了春运火车上一般。

“串”

我在威尔士卡迪夫青旅遇到一个骑单车游欧洲的荷兰大叔P,他的故事在《吃喝篇》略有提及。P旅行足迹遍布全球,中国北京、西安、新疆、西藏都来过。有一天我们喝酒聊天,说到各国语言的话题,不约而同地表示英语和中文实在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语言。英文由26个字母构成基石,字母组成单词,单词组成句子,实现表达、交流与传承。与之相比,中文常用汉字有3000之多。把这张长度3000余的字母表学会后,用字组词、用词造句,水到渠成。

当需要表达新概念时,中英文的解决办法都是从各自的“字母表”里抽出一些基本元素,排列组合。只不过,中文由于每个汉字已有独立含义,多个汉字的排列组合,整体含义直观易懂;英文字母含义相对抽象,面对一个未知词汇,虽然有词根、前后缀等信息可以辅助猜测单词含义,但大多时候,还是需要查字典。假设存在一个人,中文和英文都停留在粗通“字母表”的阶段。此人看到“冰箱”二字,应当能大致猜到含义;看到“refridgerator”,可能就需要翻字典了。——认识汉字三千,基本已掌握中文;学会26个字母,英文才刚刚开始,连入门都不算。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语言篇_第5张图片
雨过天晴的爱丁堡大街

P不由得感慨说,中文真是一门上手极难的语言,还好有人发明了拼音输入法,不然为了在电脑上输入中文,还需要制作一块3000按键的键盘,简直匪夷所思。

聊着聊着,P突然一脸神秘地说:我能问你个问题吗?之前有人告诉我一个汉字的写法,我觉得他是骗我的,你帮我鉴定下?

我说:好啊,什么汉字,写来看看。

P从随身书包里掏出速写本和铅笔,说:你知道kebab吧?

我说:烤肉串呀,我也很喜欢的。

P说:我在中国时,有个人告诉我,kebab对应的中文是这个字。——说着,P在速写本空白页上写下一个”串“字。

我在P期待的目光中淡定地说:他没骗你,kebab对应的汉字就长这样。

P欢呼一声,一拍大腿,兴奋地说:居然是真的!中文太有意思了!

说实话,我从未意识到“串”这个字和肉串本身长得这么像。我从P这里偷学了这个段子,在之后的路程上,每当跟人介绍中国汉字文化时,我都会用”串“这个字开头。每次都能轻而易举地把外国友人们逗得哈哈大笑惊叹不已。汉字真是神奇又好玩的东西。感谢P,祝他欧洲骑行一路顺利。

我的环球旅行随笔:语言篇_第6张图片
罗马,万神殿外造型奇特的喷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环球旅行随笔:语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