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线段树——扫描线

原文:http://www.cnblogs.com/kane0526/archive/2013/02/26/2934214.html

题目大意: 给你n个矩形,求他们的总面积之和。

解题思路:

      这是我写的线段树扫描线第一题,搜狗了一下,说实话网上的解释都很抽象,昨晚用手机百度一下看到了一张让人一看就有灵感的扫描线图,今天找了很久都没找到那张图了,本来还想copy一下给大家分享来着。

    哈哈,不过大家别急,为了方便描述,自己动手画了几个。

     

    【理解】线段树——扫描线_第1张图片

  

   【理解】线段树——扫描线_第2张图片

   四条红线为矩形的上下底边,这里我们称之为扫描线(实际编程中不存在,只是一个概念)。

   如图所示,要求两个矩形的面积并,可以把矩形分成几个小矩形,最后的面积总和为它们的和。

   对于每个小矩形其 面积S=长*宽。宽就是两条扫描线之间y的差值,这里留给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求长了。

   因为x是double型而且比较大,所以首先对x进行离散化,x数组下标对应实际的x。

   然后就开始建树了,建树比较简单,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进行更新树。我在这里卡了好久,要注意实际的扫描线长度随时可能变化,并不是相同的,唯一不变的就行要更新数的左右区间(即矩形的底边长度)。

   因为扫描线是会变的,所以这里才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哈哈,这里引出我们伟大的标记变量cover, 对于每个矩形下底边标记为1,上底边标记为-1。当一根线扫描到下一根线的时候,cover值会覆盖相应的区间,被覆盖的区间flag值会加上此扫描线的cover(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值,这里最好动手自己模拟一下。所以重叠位置(flag>2)就算遇见负的cover它的flag依然是正的!!

   重点要提的是:覆盖区间只在总区间上变化,总区间一直保持不变。   

    PS: 还是看不懂的话看着代码理解吧,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对扫描线进行y从小到大排序,然后从下往上扫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lz 2*u,l,mid
#define rz 2*u+1,mid+1,r
const int maxn=4222;
double sum[maxn];
int flag[maxn];
double X[maxn];

struct Node
{
    double lx, rx, y;
    int s;
    Node(){};
    Node(double lx_, double rx_, double y_, int s_)
    {
        lx=lx_, rx=rx_, y=y_, s=s_;
    }
    bool operator <(const Node &S) const
    {
        return y>1;
        if(X[mid]==tmp) return mid;
        else if(X[mid]>1;
    if(tr<=mid) Update(lz,tl,tr,c);
    else if(tl>mid) Update(rz,tl,tr,c);
    else
    {
        Update(lz,tl,mid,c);
        Update(rz,mid+1,tr,c);
    }
    push_up(u,l,r);
}

int main()
{
    int n,tcase=0;
    while(cin >> n,n)
    {
        int num=0;
        memset(flag,0,sizeof(flag));
        memset(sum,0,sizeof(sum));
        for(int i=0; i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