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温度

去年初夏之交的一个中午,春风煦暖,丽日高照。午饭后,在操场散步的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一高一矮两个身影面对面站着交谈着什么。再走进些我看清了,矮的是初中部的一名男孩子,他低着头瘦弱的肩膀一耸一耸似在抽泣;高个头的是初中部的一名男教师,他在和男孩说着什么。隔着一段距离听不清楚,但春风飘过他舒缓、亲切的声音,这声音不是责备,是在安慰。我们继续散步,忽远忽近处,我看到老师不时低下头凑近了和男孩说话,不时用右手拍拍孩子的背,或双手向内用力搂着男孩的双肩,似乎在传递给孩子某种信心和力量。这个孩子为什么哭泣,是考试失利?是和同学闹别扭?还是想家了?我不得而知,但在这个春日的午后,在嫩芽吐绿的新希望校园,我从男教师亲切的声音中,从他给予男孩结实的拥抱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的温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样有温度的教育在新希望校园里屡见不鲜,它经常触动着我的情感,叩问着我的灵魂,什么是教育的温度?接下来,是高中一名女教师讲给我的故事。她说在她班里有一名叫小雪(化名)的女孩,她美丽善良、热情大方、勤奋好学,是科代表、班干部,也是老师的好助手。可一段时间以来,女孩像换了个人,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更糟糕的是女孩的成绩也直线下降。周末,女老师约小雪到办公室,在只有两个的空间里,女孩撩起袖口,露出自己左臂上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的划痕。女孩说,这些伤痕是自己受伤、委屈时用小刀划的。女老师的心猛然被什么撞击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滴在女孩受伤的手臂上。那一刻她们相拥而泣,这泪水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疼惜和唤醒,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感动和信任。女孩告诉了老师心中的痛苦:作为班干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同学们理解;作为女儿,父母情感破裂让自己无所适从;作为学生,功课的巨大压力让她喘不过起来。女老师拉着女孩的手,认真倾听着,她感受到了这个天使般女孩内心承受的巨大重负,那一刻她知道接下来自己应该为女孩做什么了……

教育的温度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念得你的好,懂得你的苦,这是人类和谐相处的基本法则,师生关系同样如此。我想这个女孩今生一定会记得,在这个夕阳如血的黄昏,老师眼中滚烫的泪水融化了她心底的坚冰,驱散了她心头的雾霾,这就是教育的温度:同喜同乐、同伤同悲;彼此信任、彼此怜惜。

有温度的教育不需要高谈阔论,豪言壮语,是情感的撞击,心灵的包容。再讲个故事给大家听。本学年开学,初一年级有个男孩由于不习惯寄宿制管理,每天嚷着要回家,生活老师的劝导他听不进去,班主任的苦口婆心他全当耳旁凤,男孩只有一个念想:我要回家。在绝食、拒绝听课、妄想逃跑等计谋被识破后,一天上午男孩忽然敲响了校长办公室的门,他急切对校长说:”校长救救我!”校长一时间懵住了,问:”孩子出啥事了?”男孩继续说:“我想我妈了,再不回家我就要死了。”

“可是孩子,你可以给妈妈打电话,更何况再过两天就是周末,你就可以放假回家了。”

“可是,我一直在想我妈,妈妈不让我打电话。” 男孩哭了,无所顾忌地流着眼泪。男孩的眼泪一瞬间触碰了校长内心的柔软,这个同样“想妈的大孩子“立即拨通了男孩母亲的电话,在电话中校长叙说了孩子想家的急迫心情,希望家长下午来校接孩子。在随后的中层领导会上,校长在讲到了这一案例,他说,我们新希望倡导的是爱的文化,就是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不容易,刚刚十多岁,就离开了父母,哪能不想家不想妈呢?他接着说,记得我十五岁读高中第一次离开家住校,上学第一天我就死缠着妈妈的胳膊不让她走,到现在我还在想我妈,虽然她离开我多年了……

教育的温度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于一个想妈的孩子,校长感同身受,一声“我想妈”让一校之长和这个十二岁男孩的心彼此相融。在校长拨通男孩家长电话的瞬间,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平等,包容和爱。

我们要办有温度的学校,就要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对新希望而言,学校是温暖的家园,校长是温暖的标签,教师是温暖的陪伴,学生是一颗正在萌发的向日葵的种子。这里,我借用朱永新先生的诗句表达对有温度学校的理解:有温度的学校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都有一颗仁爱的心。

教育的温度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前后,无复诠次,捕获思想火花,分享读书感受,担当一份恪尽职守的警察情怀,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谨言策行”,微信号:hhcgjf520。】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