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节你才买了一双鞋!?

女神节你才买了一双鞋!?_第1张图片

刚过午夜十二点,一年一度的「女神节」结束了。


关于这个日子,有些人谈女权、有些人谈女性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有些人借机谈谈对母亲的敬意等等。当然少不了无数大V帮忙推销,推销化妆品和各种能跟女神链接的产品。


这一天,我则想起两个跟鞋子有关的童话故事。

第一个故事来自格林兄弟,耳熟能详的《灰姑娘》。

灰姑娘的女主叫仙度瑞拉,她在家过着女佣般的生活,经过魔法的帮助,把南瓜变成马车,把老鼠变成佣人,点石成金,她才能以公主的姿态去城堡,和王子见面,王子才会看见她。

然而,所有的奇迹会在午夜十二点时候消失,所以无论她和王子在一起多么快乐,她都得在午夜十二点以前离开。

有次她差点赶不及时间,匆忙中落下一只玻璃鞋。这个鞋子不是魔法变成的,所以王子能够凭着这双舞鞋,找到仙度瑞拉。


还有一个关于鞋子的故事,来自安徒生。

这个童话叫《红舞鞋》,讲一个喜欢跳舞的小女孩珈伦。珈伦喜欢跳舞,她有一双非常好看的红舞鞋。然而,养母特别叮咛珈伦,不该穿红舞鞋出席肃穆的教会场合,珈伦还是穿了红舞鞋去参加。

最后,珈伦在一个晚上,穿着红舞鞋出去参加舞会时,错过和重病的养母见上生前最后一面的机会。

珈伦一度把红舞鞋收起来,但她抵挡不了旁人的称赞「你穿红舞鞋真好看啊!」

于是珈伦再次穿上红舞鞋,结果受了诅咒,她的舞鞋带着她的脚一直跳舞,停不下来,最后珈伦只好恳求刽子手,砍掉她的双脚。


即使到现在,鞋子依旧是一个非常具有女性象征意义的东西。

譬如在电影《欲望都市》(sex and

city),当女主给闺密介绍结婚的新房中,那个可以放好多好多鞋子的房间,闺密们都兴奋了。

而在电影与相关的影视作品中,男性弯腰,甚至跪地给女孩穿上鞋子的场面,也成为一种男性绅士的象征。

某些迎亲或者喜宴的场合,还会出现女方(可能是新娘或伴娘)拿出高跟鞋,要男方以鞋当杯来喝酒。

彷佛这些行为都在诉说,男方愿意在女方面前让步,放下男性一贯的雄性骄傲,懂得宠老婆了。

有趣的是,在《灰姑娘》故事中,鞋子唤来幸福。在《红舞鞋》中,鞋子是让女人失去双脚的刑具。

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来说,舞鞋或高跟鞋,都不是生活必须品,和过去农忙时节所穿的鞋子,甚至更早时期不穿鞋子的阶段相比,两者都是具有文化象征的产物。

拿高跟鞋为例,假如我们看17、18世纪的宫廷画,男人也穿高跟鞋,还有丝袜,并且当时粉红色也不像今天好像成了女性「柔美」、「可爱」之类的象征,达官贵人的男性衣着上使用粉红色反而比女性更多。

各位有兴趣,可以读读英国历史学家Peter

Burke所写的《制造路易十四》(The

Fabrication of Louis XIV)。


不具有实际功能,为了美观大分,甚至突显女性身材的鞋子,某种意义上跟某些文章大谈旗袍如何突显女性身材之美的意义差不多。

这种谈论多少都是站在男性的视角去谈,有着男性的性征服欲在后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就把这种衣着与姿态所展现的欲望,拍得淋漓尽致(在我看来比李安《色戒》中的旗袍身段,更多了份暗示,而非明示)。

在精神分析中,鞋子、脚和欲望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一种洞察利比多的非理性逻辑。


然而,正是灰姑娘和珈伦的鞋子,使得她们无法成为女神。

怎么说呢?

就像欲望,欲望是真实的。

在两个故事中,鞋子象征的都是欲望,所以在故事中,鞋子是真实的,以作为欲望的象征,而不是其他南瓜、老鼠变成的幻象。

设想一下,如果王子捡到玻璃舞鞋,找了半天找不到灰姑娘,然后选择其它女孩子在一起,灰姑娘会怎么想?

灰姑娘是渴望和王子在一起的,就像很多人在爱情中自惭形秽,面对某些条件特别好的追求者,却感觉自己不配得到幸福,即使如此,当追求者退缩,甚至移情别恋,那份妒忌、怒火中烧和更强烈的自卑感,会和原本难以宣泄的欲望,纠缠成一种更强大的攻击。

这份攻击也是很正常的,因为王子非但是恋爱的对象、性的对象,也是拯救她离开继母与两个姊姊,从原生家庭中逃离的救主。

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多少人在相亲或初次见面的场合,展现不属于自己的质量,希望获得对方的青睐。

如果对方是男神、女神,自然要准备好。如果对方属于自己看不上眼那一型,更是要拿出自己的神范儿,以免被自己都瞧不起的对象看轻。

但面对真正能够「拯救」自己脱离现况的救主,只有拿出真正的自己,特别是脆弱的自己,才有机会获得真正的拯救。

从这个角度去对比《红舞鞋》就更有意思,似乎在安徒生看来,拯救的前提是舍弃欲望。

这个欲望在《红舞鞋》中,是自恋,是虚荣。换做现在就是一度满大街的LV、后来的BAOBAO,或是卖肾也要买的iphone。

这些东西都是红舞鞋,好像有了这些东西,人们就会喜欢我们,我们就能更喜欢自己。

实际上,就像这几年很流行的「对自己好」、「取悦自己」等女性广告词,更多的是鼓励女性消费。一个月赚八千,刷到一万没关系。

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真的是女性取悦自己的最好方式吗?

扑天盖地的宣传也给了男性指引,要想让身边的女人像个女人,只要给她们买买买就对了。

结果女神的标准成了什么?


实则,真正的女神,不会因为女神节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就化为一位村姑。真正的女神,无论是哪一天,她都是女神。

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真得懂得取悦自己,那么无论那一天是什么日子,他都能取悦自己。

在《我们仨》中,取悦自己的是「家人之间最简单的陪伴」。

在《世说新语》中,取悦自己的可以是好友,是蟹脚与黄酒。

但在现代,取悦自己的渠道是什么呢?

对某些人来说,这个答案通过大V、网红或者马云爸爸。


(嗯……但为什么不是通过自己呢?)


写到这里,如果你认为我是在批评买买买成不了女神,那你就错了。

其实我觉得挺好的,买包、买鞋、买房什么的都非常好,能给国家增加GDP。女神话题能给写手、媒体带来流量,保住工作。

而且路上处处是女神,让寒风中遛狗拉屎的活儿,都能成为乐不思蜀的享受。

乐见,乐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神节你才买了一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