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爆款五法则:10w+都是这么来的

「没有什么商业模式比从屌丝开始来得容易」,这是过去10多年来被不断论证的互联网从业黄金法则。事情的最大转折发生在2016年,随着分答、值乎等的上线、罗振宇、吴晓波等内容盈利。消费升级成为一时热词,也就是属于屌丝的免费经济正在翻篇,而知识内容被包装成精致商品成为新的逐利场。

今天,我们就从几个内容创业者的经历,来总结一下他们的共性爆款法则:

内容有「魔性」

A、 对用户贩卖「梦想」

《罗辑思维》邀请李笑来、李翔等在得到APP上开通专栏,要求用户付费订阅。而《罗辑思维》对此的逻辑是,在「认知迭代」「人格跃进」的当下,在粗糙信息泛滥之际,内容必须要跟着迭代,对此就有必要定制部分优质的「知识胶囊」来缓解大家的焦虑。显然为知识、为优质买单,是他给内容提炼的新的魔性。

B、 情绪感染

咪蒙文章的一大特色是善于挑逗大众情绪。网感甚佳、文坛熟妇、抚弄读者的情绪G点、让她们尖叫着满足,这是咪蒙情绪感染的惯常套路。比如咪蒙的一篇公号文《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之后,是上海3P故事》咪蒙言辞激烈,多次爆粗,猛烈抨击「出轨是男人的天性」的这一说法,这种行文怒气,没有引起粉丝的反感,反而让广大女粉感到帮自己出了一口恶气,满满的正三观。

内容爆款五法则:10w+都是这么来的_第1张图片

C、性刺激或性暗示

这是公号们惯用的营销策略。《「在欧洲,有人把手伸进了我的裤子…」》当你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是不是会有性暗示感,没错,咪蒙的很多文章就是这么把你忽悠着点击的,点进去一看,是写在欧洲旅游的事,跟性半毛钱关系都么有。「标题的目的是把你吸引着看,至于你点进去后是否会阅读完,就不是标题的事情了,那就是内容本身的事情。」这是咪蒙对自己起标题的理解。

《“在欧洲,有人把手伸进了我的裤子…”》

《结婚多年,原来我才是小三》

《有一样东西,比男人的尺寸更重要》

《大过年的,总要做点少儿不宜的事》

《有话好好说,你先把衣服脱了行吗?!》

《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之后,是上海3P故事》

《“正室要像小三一样活着”》

《我们的爱情,是睡出来的》

《三围是检验真爱的唯一标准》

三节课对此评论:在咪蒙的标题里,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性才是。

做目标人群的榜样

不可否认,尽管互联网一直是在鼓吹去中心化,但是崇拜中心的铁律不会在我们这个时代失效。比如微博上的意见大V、APP运营的kol、10万+自媒体的创作者……都是各自目标人群的中心。

这和中产关注精英、屌丝关注上流一个心理,希望自己有逼格,最起码看上去有。

《我走路带风》公众号的目标人群是「暗黑少女」,也就是15到20岁左右的少女,内容方向也就是「情感鸡汤」,其标题大胆、矛盾对立鲜明,直揭人们的内心的阴暗,会让人感到强烈的对比。带风也被这群少女称为「情感教主」,尽管带风是97年生人。但是她「叛逆、颓废、冷漠、暗黑」的文风,成为这群少女的榜样。

而这群「正青春敢于行动,一言不合就奔赴机场」的难管少女,努力与同龄人划清界线的标签就是,“我比你酷,我偶像是「我走路带风」。”

剑走偏招去争议

互联网评论人阑夕微信公众号最广为流传的一篇文章是《草榴关站风波:中国的色情恐慌症》,这篇文章发布于2015年5月20号,引起广泛讨论。阑夕从中国色情业供给被压制而需求旺盛的现实出发,梳理草榴网的发展脉络,推导出恐慌情绪产生的根源。显然,颇具话题性的文章自然会带来不错浏览级,引发大量讨论。不可否认,四面树敌式的评论让他收获一众拥趸。

而2016年在内容创业上成名的咪蒙,其文章风格是四处怼人,怼事。

比如:《“你有钱了不起啊?”“了不起”》、《“孩子小,你不能让着点么?”“不能”》《“你是处女吗?”“关你屁事!”》,这些日常生活中很多司空见惯又无可奈何的事情,咪蒙通过怒怼,怼出很多读者的积压已久的情绪,引起大家共鸣。同时也让一些不喜欢她的人,对其嗤之以鼻,视其文为毒鸡汤。这种有计划性的制造争议,不出爆文才怪。

持续式地「洗脑」

主打“少女心”方向的胡辛束,其微信公号每天坚持在22点22分推送。逐鹿网创始人阑夕在一次采访她时获知:胡辛束在前一天凌晨三点才睡觉,而办公室同事们也在尽职尽责的陪着她,直到她完成第二天更新的内容,几个人叫了麦当劳外卖,吃饱后才发现疲惫感已经压倒了回家的欲望。胡辛束说:如果有人突然在路边停下掏出笔记本电脑开始敲字,那么TA有很大几率也是一枚「公号狗」。

内容爆款五法则:10w+都是这么来的_第2张图片

而《罗辑思维》公众号的语音推送定在每天早上的6:30,几年如一日的输出高品质内容,每天一条60秒的语音背后是大量阅读,思考,和人的交流等等。他在2013年12月15日公号粉丝破百万时,就总结做微信公众号心得:就是死磕,把一件看起来不难的事情死磕到底,坚持一直做下去。

内容爆款五法则:10w+都是这么来的_第3张图片

借势借力,重点突破

依靠平台是几乎每个内容创业者都必须要干的事。比如,胡辛束是人人网最后一批撤离的活跃居民,尽管人人网早已销声匿迹,但是胡辛束在此完成了用户层面的原始积累,在其彻底注销人人网账户之前,访问量已达到480749。后来,在转战微博和微信时,她就明白自己如果不能加入「段子手」的阵营,就很难在这样一个弱关系平台上快速生长。于是便快速转变文风,以便适应微博和微信受众的喜好。

《罐头视频》创始人刘娅楠在接受《接招》采访时就谈过,《罐头视频》的定位人群是90后的生活方式,而微博现在的用户多是90后,于是自己便把主阵地放在微博上。对微信公众号的定位就不是为了传播,而是打造媒体品牌。「因为微信公众号属于抽屉式的,而微博是开放式的,所以不同的平台我们的策略是不同的。」

同样同道大叔内容合伙人陈碧琳,曾做客网易新媒体讲座时就说,同道大叔根据不同的平台制定不同的策略。比如早期同道大叔创始人蔡跃栋刚开始玩微博时,经常看不懂别人转发的内容,「我当时就说我是不是太老了」。为了摸清楚这帮人的心理,他跑去关注二次元博主,跟这帮小朋友都做成朋友。这也是同道大叔为何能从微博爆红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爆款五法则:10w+都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