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交工具same体验心得

前言


其实笔者很早之前就听说了same,在微博端也不少自媒体重复推荐它,而在这个移动应用如潮水般涌现的年代,我下了它之后,它仅仅在手机里躺了几个月之后就被笔者删除。
而这次重新下载是因为微博上听某个笔者还比较喜欢的产品经理又提到了一次,鬼使神差的就下了,晚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体验一下,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初上手


视觉感受

反社交工具same体验心得_第1张图片
初始界面

same给自己的一个定位是反社交,而笔者对此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完全以一个“不明真相的群众”身份进入体验,刚进去首页时候给笔者的感觉是这个APP好像没开发完吧……整乍一眼就是一个低保真原型,要是折腾需求不强的用户,估计立马退出并且删除APP的概率还是不小的。但仔细观察一下,还是能体会出same的视觉风格的,首先是与豆瓣有相似之处,其实两者由于其定位上有一定的重合,主打风格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当然除此之外,same还带有一些二次元的味道,无厘头icon风格与诙谐的色彩共同营造出若干哔哩哔哩的氛围。

初体验

笔者一进入,首先进入的版块就是推荐的“他来听我的演唱会版块了”,不少用户录了自己的歌声在这儿,不同于唱吧一首一首完整歌曲的形式,由于是清唱,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某一个喜欢、擅长的歌曲段落进行录。这样录制一段声音内容的成本相比唱吧就低了横多,
笔者自身算是比较喜爱唱歌的用户,进入唱歌版块之后先是听了不少用户的歌声,接着自己就开始录制自己的歌曲啦,不需要选择歌曲,等待伴奏,调音,内容的产出无比迅速,即使唱的发挥不佳,唱的不满意重新来一遍也无所谓,一个晚上,笔者就重复着唱歌并发送的过程,时不时查看别人的点赞与留言,一个鼓励,一句赞美都能给自己莫大的快乐。

一些的思考


产品的定位

same给自己的一个定位是反社交的一款app,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 没有关注
    这意味着,在这里没有关注人数与粉丝人数,在这个圈子里,没有达人或者大咖的tag供用户判别,在这样一个人人平等的地方,即时产出的内容是用户间相互关联的唯一渠道。
  • 没有沉淀
    在这里没有收藏,没有转发,没有评论,(对内容发出的评论直接会被当做私信发送给题主)。并且所有的内容都是按照时间轴的的顺序的排列,因此没有什么内容可以沉淀下来,几行精彩的文字、几张美丽的照片、几段动人的歌声,过了那个时间点就会淹没在不断产生的新的信息流里面。因此,想要被别人关注,需要做的就是不断输入自己的内容。
  • 没有热帖
    一般玩社区的都知道,一个社区,一个平台,运营者会不断创造新的游戏规则来保持社区活力,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制造热门话题来增加用户的内容输出,并评选优质内容助力推送,给与奖励等。但same却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奖励,没有主推,每个用户都有可能是优秀即时内容的产出者,甚至在这里,所谓优秀的定义都要打一个问号,在传统社区中,小编会把文笔好的,逻辑强的,技术专业的一些拿得上台面的帖子作为优秀帖子主推,而same显然没有沿袭这个做法。

思索“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same的slogen出现在官网首页,其实简单的四个字就概括了它的核心价值。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至少目前这是一个非常浮躁的时代,新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渴望个性,渴望独立、渴望不同;在不同的圈子、平台展现自己,希望自己被认同,被关注,这是一个强烈的刚性需求,而基于传统大平台的运营模式,注定了其造星的本质,少数几个所谓“独立思考”的的声音代表了千千万万个被埋没的声音。

在这里也许一个日本的广告视频能给大家启发,我们的生活到底是是怎样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ExNzAwMzEy.html?from=s1.8-1-1.2

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一场马拉松,大家有不一样的起点,不一样的终点。同理,回到same社区,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独立产出,没有谁高人一等,“转发”、“热帖”等这些竞争导向的用户运营方式在成就少数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践踏着别人的价值观(可能说的重了点)。

same你只需要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安静的输出自己,浏览即时更新的内容,没有竞争,没有淘汰,找到属于自己心中那一亩三分的宁静与满足。

未完待续变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社交工具same体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