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运行商都有自己的机房,小公司可以把自己域名托管到机房里,他给你分配一个地址即可。
网通到电信很慢,有的会在网通机房和电信机房都弄一个服务器。(算一个解决方案吧)
双线机房(两个地址,两根线,电信和网通)
自己家里买的带宽都是对应运行商的带宽,电信访问电信才会有的带宽
MAC地址是固定的
全球的IP地址统一规划
有IP地址的是数据包,加上物理地址的是数据帧
如果全球设备都是用交换机连接的,只有MAC地址就够了
服务器可以记住用户的IP地址,但是记不住MAC地址,只能记住距离服务器最近的那个设备的MAC地址。
从用户发出数据帧后,过程中的数据帧只改变源和目的mac,直到 到达目的地。
网卡都是有缓存的,可以先把部分数据放在发送缓存里边,然后目标地址写为用户的即可,发过去,直到收到成功后才会删掉,加载其他的缓存。
局域网 覆盖范围小 自己花钱购买设备 带宽固定 自己维护
广域网 距离比较远 花钱买服务租带宽
Internet ISP 自己的机房 对网民提供访问Internet连接
应用层:会产生网络流量的应用
表示层:在传输之前是否进行加密或压缩处理 二进制 ASCII码(安全&节省带宽)
会话层:建立会话和服务器交互,通信结束,会话就释放了。
传输层:可靠传输、流量
网络层:选择最佳路径 规划IP
数据链路层:帧的开始和结束 透明传输 差错校验
物理层:接口标准 电器标准 如何在物理链路传输更快的速度
如果发给你的网页是UTF-8编码,然后你用其他的码解析就会出现乱码(表示层出现问题)
established 已经建立的会话.
会话层可以查木马。木马一般会在后台,但是只要有联系就要建立会话,
找到木马,把对应的会话删掉即可。
一个包就通信完成->不可靠通信,不需要建立会话。
数据帧:头和尾用特殊的数据(例如010111111)表示结束,如果数据部分包含特殊的位则再加一个标记位判断。
透明传输是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与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接收方不会将这样的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透明的。
分层思想排查网络问题。
物理层故障: 查看连接状态 发送和接受的数据包
发送有包,接受没包。
MAC地址:可以通过改注册表修改MAC地址,可以用于认证识别对应的物理机。
数据链路层故障:MAC冲突 ADSL欠费
ADSL拨号上网 欠费 链路层就不通了 网速没办法协商 计算机连接到错误的VLAN
网络层故障:规划地址(IP配错 错误子网掩码) 选择路径(没有配置网关 错误网关) 路由器上没有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
应用层故障:应用层配置错误 比如浏览器配置代理错误
OSI参考模型和网络安全
数据链路层安全: ADSL 账号密码 VLAN 交换机端口绑定MAC地址
网络层安全: 在路由器上使用ACL控制数据包流量
应用层安全:开发的应用程序没漏洞
自己开的百兆网线都指的是bit ,除以8才是我们平常说的速率 byte/s
发送端和接受端之间称为一个信道。
传播时延:在信道上传的时间,如以下状态
处理时延:决定往哪个方向走
排队时延:已经有包在传了,你需要等待
提高带宽会提高发送带宽,就会导致一个比特很快到信道上,所以铜缆不支持很高的发送带宽,因为高低电频变化太快,另一端无法识别,光纤可以支持比较高的发送带宽。但是传播速度铜不比光纤差。
带宽大 会导致链路上数据多,延迟大会导致链路长,所以带宽乘以延迟就是在链路上的数据量。
如果ping同一网段的电脑RTT一般小于2毫秒。
波特率就是每秒电平变化的次数
比特率就等于波特率log2N (N位电平的种类数量)
用电话广域网连接两个局域网
最熟悉的就是ADSL,调解器后既不影响打电话也不影响上网。
后面的高频没用,就可以拿来连接电脑因特网。
不同频率可以不同的调制,所以就能互不干扰。
除了用电话线还可以用有线电视的网络。
可以在数据中的EOT前面加一个转义字符,这样就能区分是否是真的结束了。
将001补在后面三位,然后进行除法,没有余数(余数为0)则说明没差错。
除数越长的话,检验差错的能力越强。
乘除法正常进行,加减法要对2取膜。
链路层有计费功能,身份验证功能。
因特网用户通常都要连接到某个ISP才能接入到因特网。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点到点地址是固定的,所以A是固定的。
如果不是字节 流的话,就不能用转义字符了。
router1如果链路层协议变成PPP,这样链路层协议不同则不通(网络层没问题)。
所以当把两者都修改为同一链路层协议,则可以ping通。
广域网之间一般用PPP协议
如果在中间发生碰撞的话,则会在一个时间长度返回,双方相同。
A检测到冲突的极限值就是两个时间长度。
以太网网线不能超过100M,会影响冲突检测。
数据链路层并不知道这是一个第一次包还是重传的包,纠错是传输层干的事。
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
带宽是共享的。
信道利用率:
MAC地址有48位二进制,前24位代表厂家,后24位厂家自己决定。
改MAC地址:
打开网络连接,点属性,配置,高级,network把默认选项去了,自己添加一个值即可。
物理层考虑扩展:
网线级联后变成一个大的冲突域。
网桥可以通过mac地址决定允许不允许数据帧通过。
当网桥的口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不接集线器了,直接接主机。演变成了交换机(存储转发)。
交换机可以全双工。
集线器总线类型的,本身没有数据处理能力,一根线上只能有一个方向的数据走动,所以必须是半双工的。
对于交换机,有了缓存的功能,就可以用两根线进行收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