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城马鞍山

      海外海酒店,27层是一个旋转餐厅。坐在这里,鸟瞰马鞍山,山水相依,掩映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现代的小城中多了一分田园气息。

诗城马鞍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可能是山水的灵性,孕育了诸多天才的情思。而那些美妙的诗句,更添了山水的灵动。翠螺山麓的采石矶,是长江“三矶”之首。那里是历代文人骚客云集的地方,据说留有大量石刻。虽神往已久,却没能抽出时间前去观赏。

       传说李白七次游历当涂,写就《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气势磅礴,这是我小时候最早背诵的古诗之一。据说他一生浪迹天涯,独恋当涂,晚年定居、终老长眠于当涂青山。当然,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传说。李白仗剑行走江湖,又擅长吟诗喝酒,交游广泛。晚年心情压抑颓废,尤其喜欢和炼丹的道士一起,探讨长生不老大事。所以,我更加倾向于吃了有毒的丹药,水银中毒而死。

      另一个名人则是北宋词人李之仪,据说在当涂生活了10年,写有“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一词。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这是最大的悲哀。我常常在想,一个如清水芙蓉般的女子,守着窗儿独自,眼望波涛阵阵的长江水。以怎样的一种才情,方能写下“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惟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闺中怨妇在泪奔。

       后来查了一下,李之仪,字端叔,公元1048年生于山东无棣县,北宋进士,著名词人和书法家,其诗词深受苏轼赏识,与苏轼相交甚密,又为苏轼所累,为官几上几下。在宋徽宗崇宁初年,他因得罪当朝权贵蔡京,下放到当涂县接受管制。晚年,他遇赦复官,官至朝请大夫,但并未赴任,70岁客死当涂,与其妻胡文柔葬于藏云山中的致雨峰下。他在当涂生活约15年,千古绝唱《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他在丧妻亡子、贫病交加中,为怀念红颜知己杨姝而作。

      原来是这样,一直以来都是我想错了。李之仪居然是七尺男儿,山东大汉!能和苏东坡交好的,才情定然是不错的。不知道那位杨姝能有多美,让这位李大词人如此的牵肠挂肚,百转柔肠。估计是李先生做官时认识的吧,后来官没了,就转包给别的官员。李之仪夜夜念起美人,面对滚滚长江,情至深处,才思泉涌,作下这首千古流传的名篇。余秋雨说,中国有一种贬官文化。文人们只有在遭受贬谪的时候,才会拿起笔,抒发胸臆。得意的时候,估计都很忙,大部分时间在喝酒应酬,没空写诗的。还好,中国的这种独有的不正常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不朽的篇章。

       原来,唤作诗城的马鞍山在古代的时候是一个贬谪之地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城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