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笔记之一

      今年春节期间,老猫在他的公众号里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原则》。这本书,在正式出版之前,李笑来就推荐给老猫了。出版之后,潘石屹、傅盛、万维刚、吴晓波等大佬们也都做了推荐,并且出了对这本书的《解读本》,遗憾的是,我没买到这本书的解读本,打算先认真看完原书,结合自己的理解,再去消化《解读本》。


《原则》——笔记之一_第1张图片
呶,就是这本

      书到手之后,沉甸甸的,厚度都快赶上英汉大辞典了,令人有点望而却步。翻开正文内容,作者瑞•达里欧用自述的形式,结合自己40多年的职业生涯,回顾了成长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就像听一个睿智的老朋友跟你聊他一生中走过的那些路,语言朴实亲切,读起来让人轻松不少。

      昨天看到一个Ted讲座,题目叫《20到30岁,不可挥霍的光阴》,一位资深心理治疗师提到这样的观点:“you are deciding your right now”,要抓住20到30岁这10年,因为这期间的经历将决定一个人的事业、家庭甚至下半辈子的未来,而不是“kill time”。我的10年已经过去了,一路懵懂过来浪费了不少时间,等到30岁有家有口,重返职场遇到中年危机,很多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所以对此深有体会。

      30岁像是一个坎,迈过这个坎,突然有了好多个瞬间的“顿悟”,就是格式塔心理学里讲的“顿悟”。但问题是,“顿悟”的时候,已经太迟了。时间已逝,物是人非,不可能重来,也很难补救。只是增加阅历,真正明白了一点道理而已。

      既然人生不能重来,这本《原则》就显得越发珍贵。就像夜行中的明亮的北极星,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方向。

      那么,原则究竟是什么?

      原则从概念上来讲,一般就是指导行动的“最高准则”或“标准”。

      在我看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怎么看——世界观,二是怎么做——方法论(不知道这么理解是否准确?)。

      一、怎么看?

      比如,去年很火的一句话“元芳,你怎么看?”

      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们想知道,我们身边的人怎么看,比我们厉害的人怎么看,他们奉行的原则是什么,这样就能最直观地体现出他们追求的目标。对照过程中,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建立自己的原则,使它更加清晰,明确,并且不断修正它,更适合自己。这对我们个人来说,其实是极其重要的。

      假如没有原则,我们将被迫针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以预料之事孤立地做出反应,就好像我们是头一次碰到这些事一样。但假如我们把这些情况分成不同的类型,并且拥有处理不同类型情况的良好原则,我们就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决策,并因此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了一系列良好的原则,你就拥有了一系列成功的秘诀。——导言

      “怎么看”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学识、经历等多维度因素,往往一句话就能让格局高下立见。我们听吴晓波的讲座,读李笑来的专栏,学习罗振宇的逻辑思维,其根本目的,不都是为了学习高手们怎么看怎么思考的吗?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建立原则会提醒我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已经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了。

      我再也不想迷迷糊糊地过完下半生。

      二、比怎么看更重要的,是怎么做。

      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

      原则是根本性的真理,它构成了行动的基础,通过行动让你实现生命的愿望。——导言

      真正的智者总是明白不同的情况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应对。

      遵照原则做事。

      ……这些原则是以非常清晰的方式列明的,人们可以轻松地评估其中的逻辑,所以你和其他人可以判断你是否知行合一。经验告诉我,在做任何决定时,仔细思考并写下我的决策标准,是价值无限的,于是我养成了这么做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收集的原则变成了一系列决策所需的要素。——导言

      哈,这是不是很像诸葛亮给的锦囊妙计?

《原则》——笔记之一_第2张图片
锦囊妙计安天下,神机妙算化险夷

      书读到此,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建立自己的第一个原则,那就是:独立思考并决定,建立自己的原则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则》——笔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