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枳椇子

枳椇子别名拐枣、鸡爪树,鸡脚爪、万寿果、橘扭子、转扭子、九扭等。

解酒枳椇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枳椇野生或栽培。河北、河南以至广东、贵州、云南均有分布。主产陕西、广东、湖北、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此外,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河北等地亦产。

枳椇子果柄膨大,肉质肥厚,多分枝,弯曲不直,形似鸡爪,在分枝及弯曲处常更膨大如关节状,分枝多呈丁字形或相互成垂直状,长3~5厘米或更长,直径4~6毫米。表面棕褐色,略具光泽,有纵皱纹,偶见灰白色的点状皮孔。分枝的先端,着生1枚钝三棱状圆球形的果实,果皮纸质,甚薄,3室,每室含种子1粒。果柄质稍松脆,易折断,折断面略平坦,角质样,淡红棕色至红棕色。气微弱,味淡或稍甜。

解酒枳椇子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干燥种子呈扁平圆形,背面稍隆起,腹面较平,直径3~5毫米,厚约2毫米。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平滑光泽,基部有描圆形点状的种脐,顶端有微凸的合点,腹面有一条纵行而隆起的种脊。种皮坚硬,厚约1毫米,胚乳乳白色,油质,其内包围有2片肥厚的子叶,呈淡黄色至草绿色,亦油质。气微弱,味苦而涩。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枝、叶,止呕逆,解酒毒,辟虫毒”。元代《本草衍义补遗》中记有:“一男子年三十余,因饮酒发热,又兼房劳虚乏。乃服补气血之药,加葛根以解酒毒。微汗出,人反懈怠,热如故。此乃气血虚,不禁葛根之散也。必须鸡距子解其毒,遂煎药中加而服之,乃愈”。民间还有“千杯不醉枳椇子”的说法,酒后生吃几颗拐枣,能醒酒安神。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吐;利大小便。主治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炮酒服。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用。

枳椇子果实含多量葡萄糖、苹果酸钙。枳椇子含硒量高,是天然的富硒水果,而硒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和防癌抗癌作用以及天然的排毒解毒功效,能调节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延年益寿有很好的功效。

枳椇子具有:舒筋活络,提神醒脑、益胃健脾,降低血压、血脂、血粘,预防癌症,抗击癌症等作用。

枳椇子具有解酒毒功效,陆玑《疏义》云:“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

另据宋·苏东坡《眉山集》记载 :“揭颖臣病消渴,日饮水数斗,饭亦倍常,小便频数。服消渴药逾年,疾日甚,自度必死。予令延蜀医张肱诊之。笑日:君几误死。乃取麝香当门子,以酒濡润,作十许丸,用枳椇子煎汤吞之,遂愈。问其故。肱曰:消渴消中,皆脾弱肾败,土不制水而成斯疾。今颖臣脾脉极热而肾气不衰,当由果实、酒物过度,积热在脾,所以食多而饮少。水饮既多,溺不得不多,非消非渴也。麝香能制酒果花木。枳椇亦胜酒,屋外有此木,屋内酿酒多不佳。故此二物为药,以去其酒果之毒也。”

【单方验方】

1、治饮酒多发积,为酷热蒸熏,五脏津液枯燥,血泣小便并多,肌肉消烁,专嗜冷物寒浆:枳椇子60克,麝香3克。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30丸,空心盐汤吞下。(《世医得效方,枳棋子丸) 

2、治酒色过度,成劳吐血:拐枣120克,红甘蔗1根。炖猪心肺服。(《重庆草药》)

3、治小儿惊风:枳椇果实30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手足抽搐:枳椇果15克,四匹瓦15克,蛇莓15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治小儿黄瘦:枳椇果实30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葛花醒酒方:功效:醒酒解醉,化湿利尿。主治:醉酒导致的呕吐,腹满不适,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狂躁等。组成:葛花20克,枳椇子15克,砂仁6克,白豆蔻6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石菖蒲6克,丁香3克,香薷10克,生甘草10克,薄荷6克,太子参10克,佛手10克。用法:将上方的药物按照此比例,一起碾末后以水冲服。也可以泡水饮服。每次用药粉约10克左右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酒枳椇子)